杨春雨
安徽三联学院
【摘 要】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的合肥,近些年其经济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而且合肥市在加快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肥市在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各方面建设中起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尤其是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为其他地级市的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针对合肥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整个合肥市在金融产业发展中所延续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现状;金融资本
21世纪初到现在,发展最快的行业是哪些?要让我们对这个命题做个选择的话,首选答案当属金融产业。作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的金融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为关键。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是将金融产业发展放在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产业发展能够产生相应的连带效应或者说能够产生一定的產业集聚效应,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加地区性的就业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增长,而且金融资本所具有的充分流动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效应。因此,很多地区都对金融产业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的合肥也不例外。合肥市在产业战略发展规划中也已多次明确指出要将合肥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不管是在直接融资方面,还是在间接融资方面均要走在安徽省的前列。那到目前为止,合肥市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成效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金融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总量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对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构的政策支持,目前合肥市已经形成了两个规模较大的金融产业发展集中区域;一是随城市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庐阳区金融集聚区。二是政府规划所建成的合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这两大金融集聚区的建立对推动合肥市金融产业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构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合肥市统计部门所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底整个合肥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200亿元,占全省金融产业增加值总规模的36%,为全省16个市之最,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6年全年整个合肥市融资规模达2956.52亿元,比上年增加1788.51亿元,增长率达到153.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47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85.98亿元,增长20.4%。其中,住户存款3332.02亿元,增长9.4%;非金融企业存款5929.48亿元,增长22.6%;广义政府存款3601.2亿元,增长33.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605.49亿元,减少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64.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93.08亿元,增长18.6%。其中,住户贷款4014.45亿元,增长39.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864.20亿元,增长10.7%。这一连串的数字标明合肥市金融产业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惊人。
随着合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发银行、杭州银行等中资银行相继入住合肥市,而且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已相继进入合肥市。伴随着合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建设,大批量的金融业机构被吸引过来而选择入住后台服务基地。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后台服务基地、中国银行后台服务基地、浦发银行后台服务基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银行业机构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已经相继入住。金融机构总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二、金融业发展业态呈现多样化趋势
合肥市为了更好的做好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工作,积极地去进行金融业态发展改革。目前,合肥市已经形成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并驾齐驱,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多种形态金融业态共同发展的大金融发展业态。根据《合肥市金融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报告》显示,将以构建主流金融业态和新兴金融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为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现金融全牌照目标。争取引进8—10家世界知名外资银行分行落户合肥,民营银行正式开业,集聚发展近5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资产规模翻一番,迈上3万亿元台阶;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达到150家,初步建立机会均等、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等基金组成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争取到2020年,引入各类基金150支,累计吸引社会资本1000亿元,“基金丛林”初具规模。同时还将以构建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为目标,稳步发展信贷市场,加快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现企业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县域全覆盖,大力发展保险市场、期货市场,探索建设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力争到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8万亿元;全市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0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数量达到190家;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量达到500家;全市证券化率达到65%;保险深度达到5%。进一步推动财政金融合作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移动金融服务创新、养老金融服务创新等等,从而打造合肥特色政策性融资增信体系,形成财政资金与各类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产业、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融资机制;探索完善“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以普惠金融发展带动金融扶贫,助力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深化移动金融科技服务应用领域,带动全省移动金融多层次发展。
三、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的合肥,其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之初,其中心的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范围内,主要辐射城市包括芜湖、马鞍山等,但是随着安徽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合肥市建构区域金融中心进程的不断推进,合肥市在加强自身金融产业发展及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合肥市还充分利用合肥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扩大金融开放,围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这一中心任务,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谋划合肥金融业在长三角中的定位,打造长三角西翼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结合全市各地区金融发展定位,打造金融总部集聚区、区域股权投资集聚区、区域财富管理中心,升级滨湖金融核心区,培育现代金融商务区、普惠金融创新示范区。随着这些金融功能服务区的构建,合肥市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越加显现,与此同时,中心的辐射范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目前合肥市在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推进,合肥市欲打造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模和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辐射范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葛蔼可. 金融发展与产业优化的关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
[2]马都. 金融业对合肥市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现代商业. 2015年第21期。
[3]周亮;杨曼;王仁祥. 中部区域金融中心集群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J],2015年第8期。
基金项目:
此论文为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YB20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