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华 陈淑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间断俯卧位通气。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给予适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2..01
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的呼吸衰竭,致死率较高[1]。目前卧位通气是一种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方式。为了研究分析俯卧位通气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改善情况,选取: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指标。进行研究前,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选取的6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33例,年龄16~74岁,平均(50.1±10.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间断俯卧位通气。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
俯卧位通气下的护理方式:给予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进行体位摆放,将患者移到一侧床边,转为侧卧位,注意人员需给予足够支撑力,防止管道出现脱落。病人俯卧后,将患者头偏侧,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进行护理时,需保障患者的安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不安以及焦虑。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前,相应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出,并对患者的心率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另外,也需对患者进行管道护理,保证患者管道的通畅,在开始转换患者体位前,需关闭管道[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相关检验,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在通气24 h后,实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原因主要为心源外的肺内外因素。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的呼吸衰竭,致死率较高。目前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方式[3]。
相关资料显示,俯卧位通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康复。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肺泡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内的氧合作用,胸腔内压的梯度由于重力抵消得到降低,肺内的气体均匀分布,氧合增强。另外,俯卧位通气降低了心脏对肺器官的压力,也增加了功能残气量,帮助患者更快康复。俯卧位通气下的护理措施主要有进行体位摆放,将患者移到一侧床边,转为侧卧位,注意人员需给予足夠支撑力,防止管道出现脱落,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不安以及焦虑。通气前相应护理人员将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出,并对患者的心率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进行管道护理,保证患者管道的通畅。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通气24 h后,进行合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给予适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月荣,罗碧华,黄斌红,梁金梅.侧俯卧位刺激排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0B):266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3):203.
[3] 祁世曼,俯卧位同通气在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1B):152-152.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