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三大版本环境意象诗词比较

2017-06-19 18:33史小军
明清小说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词话西门庆金瓶梅

·史小军 张 静·

《金瓶梅》三大版本环境意象诗词比较

·史小军 张 静·

《金瓶梅》中的诗词在小说中占有相当篇幅,其中涉及风、雪、炎热天气等环境意象的诗词值得注意。通过对文本中此类诗词的分布、数量、类别、文本作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比较,立足于《金瓶梅》的词话本、绣像本和张评本,发现词话本的诗词在之后的版本流变中数量上相对稳定,个别之处经后世版本整理者的删减,从而得出词话本早于绣像本、张评本,后二者是在词话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结论。

《金瓶梅》 三大版本 环境意象 诗词比较

对于词话本《金瓶梅》与绣像本《金瓶梅》这两个版本的比较,学界早已有之,其中涉及诗词的有周双利的《论〈金瓶梅词话〉中的证诗》,潘慎的《〈金瓶梅〉的诗词创作和它的作者》,陈益源、傅想容的《〈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张蕊青的《从诗词韵文运用看〈金瓶梅词话〉的民族性》等。而对《金瓶梅》词话本、绣像本与张评本的比较研究还未见,从环境意象诗词入手对这三大版本的研究也还是空白。因而,本文将对词话本《金瓶梅》中的此类诗词进行研究,对比绣像本和张评本中的环境意象诗词,并探究其版本流变。

《金瓶梅》有三大版本系统,即词话本系统、绣像本系统和张评本系统。而本文的三大版本即指词话本、绣像本和张评本。我们发现,这三大版本中的诗词都一致保留了大量环境意象类诗词。以词作为例,《金瓶梅词话》全书仅有20首,本文统计包含有环境意象的词作就有5首,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环境诗词的特殊之处就是其具有影响小说叙事“冷热”的特点,比如诗词中所描绘的炎热、寒冷的天气,风、花、雪、月等本身也具有冷热特点的意象,清明、端午等节气、节日意象等,这与张竹坡的“冷热金针”的内涵有相通之处。《张竹坡批评金瓶梅·冷热金针》中提到:“《金瓶》以‘冷’‘热’二字开讲,抑孰不知此二字为一部之金钥乎?然于其点睛处,则未之知也。”张竹坡用冷热金针概括《金瓶梅》的笔法,指出其重在冷热,认为这是该书的“金钥”,他举例“(韩伙计)韩(与“寒”谐音)者,冷之别名”,“(温秀才)温者,热之余气”。张道深从批评的角度用冷热、寒温这类环境意象来概括小说行文的点睛之处,我们从中足以窥见外部环境对于《金瓶梅》小说叙事影响之紧要。

依统计,此类诗词词话本中有诗17首,词5首;绣像本中有诗11首,词2首;张评本中有诗12首,词2首。以词话本为基准,绣像本和张评本共有11首诗和2首词,其他则与词话本有差异,具体分布和差异见下文。由以上数据可知,《金瓶梅》从词话本到张评本,从环境意象的诗词差异中可以看出绣像本和张评本都在词话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共同删去了词话本中的3首环境意象类词作,绣像本则删去了7首词话本原有的该类诗,而张评本删去了6首词话本的此类诗,又在绣像本删去之处补充了一首与词话本相似的诗作。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体察文本演变的轨迹,本文摘取词话本《金瓶梅》中含有环境意象的诗词,以之为基准,将其分类,并与绣像本和张评本中的诗词从分布、数量上作比较,从环境类诗词在文本作用以及其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对比,探究《金瓶梅》三大版本的发展流变。

一、三大版本环境意象诗词分类

通过以上对《金瓶梅》中诗词状况及探究方向的具体阐释,笔者现将《金瓶梅》中的环境意象诗词从内容上分为三类:一、风、花、雪、月、天气、季节等自然景观;二、清明、端午、元宵、端阳等节日气氛;三、行旅、居所环境意象类诗词。这些诗词在词话本、绣像本和张评本这三大版本中的分布状况如下表所示:

上表中所统计的诗词主要是以词话本为参照,选取其中包含较多自然环境、节日等具体环境意象为主的诗词。诗词中惯用环境意象,这在小说《金瓶梅》中的所有诗词中可谓司空见惯,而此处选取的是整首诗或词作中以环境意象居多的加以分析,以突出这类诗词的特殊之处。

二、环境意象诗词的文本作用

在这些包含环境意象的诗词中,诗歌数量相对较多,而词作的数量并不多,且诸如“花”“月”这一类意象常散见于环境意象诗词中,这里不再将诗词分开叙述,而是依其作用不同放在一起从诗词出处、情节安排、版本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指出:“最妙的预叙,是诗,又是哲学。”杨义联系小说中的诗歌在此点明了包括环境意象在内的诗歌重要的叙事功能。笔者认为此处的诗应取其广义来理解,包括词。

(一)烘托气氛、渲染人物

词话本《金瓶梅》的故事开端紧密结合《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节,并由此敷演开来,它的开头便有这样一首描写“风”的诗歌:

……青天忽然起一阵狂风,看那风时,但见:

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描写风的词也有一首:

正是:

非干虎啸,岂是龙吟。仿佛入户穿帘,定是摧花落叶。推云出岫,送雨归川。雁迷失伴作哀鸣,鸥鹭惊群寻树杪。嫦娥急把蟾宫闭,列子空中叫救人。(词话本)

但见晴天月明星灿,忽然地黑天昏,起一阵怪风。正是:

但见:晴天月明星灿,忽然地黑天昏,起一阵怪风。正是:

这首词出现在小说第六十二回,是西门庆请来潘道士为濒死的李瓶儿解禳,目的是希望借此挽回李瓶儿的性命。在潘道士为其看本命灯时,大风刮来,灯被尽数吹灭,预示李瓶儿将不久于人世。将这场风比作“虎啸”“龙吟”,不但写出其“催化落叶”的来势凶猛,而且运用夸张笔法“姮娥急把蟾宫闭,列子空中叫救人”写这风的可怕。这阵风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决定了李瓶儿的命运,极力烘托出李瓶儿气息将尽的命数。该词的内容在三个版本中完全一致。

再来看有关天气的诗。在《金瓶梅》具有代表性的这三大版本中,无论是原作者还是改写者都保留了有关天气炎热的诗,却又有所不同,我们来一看究竟。

人口有一只词,单道这热: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云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候海底愁波竭。

有诗为证: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黍半枯焦。

有一词单道这热: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云焰焰烧天空。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候海底愁波渴。

有一词单道这热: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云焰焰烧天空。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候海底愁波竭。

下面这首是小说以“花”这一意象比照女性花容的诗歌:

有诗为证:

莲萼菱花共照临,风吹貌动碧沉沉。

一池秋水芙蓉现,好似嫦娥入月宫。

翠袖拂尘霜晕退,朱唇呵气碧云深。

有诗为证:

莲萼菱花共照临,风吹影动碧沉沉。

有诗为证:

莲萼菱花共照临,风吹影动碧沉沉。

这首诗位于该回回中,说的是潘金莲和孟玉楼请磨镜叟为她们磨镜子,然后潘金莲用磨好的镜子对照花容。我们可以看出绣像本、张评本中的这首诗与词话本相同的部分只有后者的前四句,而且个别字上所用不同,但绣像本和张评本中的则完全相同,这是绣像本经过对词话本的剪裁所致,而且修改过之后,“阴”和“临”的韵相同。全诗主要出现“菱花”“芙蓉”花的意象,以花比嫦娥,在小说中实则是渲染衬托潘金莲和孟玉楼的月貌花容。

还有有关秋天意象的诗歌,这里小说作者将秋天作为背景衬托行人的悲苦,如:

有诗八句,单道这秋天行人最苦:

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鸣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青林,霜重寒天气。

有诗八句,单道这秋天行人最苦:

栖栖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鸣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青林,霜重寒天气。

有诗八句,单道这秋天行人最苦:

栖栖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鸣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青林,霜重寒天气。

小说的诗词中对于雪的描写,这里有一首诗:

正是:

私出房栊夜气清,满庭香雾月微明。

正是:

私出房栊夜气清,一庭香雾雪微明。

正是:

私出房栊夜气清,一庭香雾雪微明,

这是吴月娘雪夜拜天祈求神灵让她的丈夫西门庆回心转意的一首诗。不少研究者由此认为这是吴月娘心机深重的表现,而小说中潘金莲和孟玉楼的对话也可以听出她们与当今的一些研究者持相同看法。文中用雪夜烘托吴月娘被丈夫冷落怀有无限心事,以“冷”渲染其祈福的诚心。可以看出,这首诗在绣像本和张评本中是一致的,而在词话本中,则与后二者有较多不同,尤其是最后一句“那怕傍人隔院听”,这也从细微处印证了笔者的观点,绣像本是词话本的子本,且绣像本经文人改写的痕迹更为明显。

此外,描写雪天的还有一首词:

但见:

也有一处诗歌描写“花”这一意象,它以“海棠”花起首,却并不主要是写花,如:

有诗为证:

海棠枝上莺梭急,绿竹阴中燕语频;

有诗为证:

海棠枝上莺梭急,绿竹阴中燕语频。

有诗为证:

海棠枝上莺梭急,绿竹阴中燕语频。

由此可知,该诗在三种版本中并未衍生变化。这是一首证诗,是对上一段情节的总结,这里是对西门庆与李桂姐在山洞中寻欢作乐的渲染。运用“莺梭急”“燕语频”等来比拟男女之间情爱的场面,借以突出西门庆的生活状态。

上述诗词在文本中起到烘托气氛、渲染人物的作用。小说作者借用“风”“花”“雪”“天气”等自然环境意象来营造氛围,为小说叙事造势,以达到塑造具体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目的。

(二)转折情节、设置悬念

《金瓶梅》三大版本中还有不少诗词使用的环境意象带有以点带面的特征,比如,它们共同代表了“夏”等某个季节或“清明”等某个时节。

此处以夏日意象诗歌为例:

有诗为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一架蔷薇满院香。

别院深沉夏簟青,石榴开遍透帘明,

有诗为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有诗为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除了以上“风”“花”“雪”“月”等常见自然景观,还有洪水这种灾害类景观,使行文显出紧迫感。

正值秋末冬初之时,从扬州马头上船,行了数日到徐州洪。但见一派水光,十分险恶: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

但见: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

但见: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

这首诗被录入陈益源、傅想容的《〈金瓶梅词话〉正因诗词考辨》一文。作者指出,这首诗是征引《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中的诗歌并做了剪裁,原诗为:“万里长洪水似倾,重湖七泽共流行。滔滔骇浪应知险,渺渺洪涛谁不惊。千古战争思晋宋,三分割据想英灵,乾坤草昧生豪杰,骚动貔貅百万兵。”对比可知,《金瓶梅》三个版本中的这首诗是化用《水浒传》中该诗的前四句,变动字句使之适应《金瓶梅》的小说文本。从版本上看,该诗在文字上并无变化,完全一致。此处叙事文本所讲的是苗员外苗天秀不听僧人规劝,离扬州家去东京游玩谋职,带着家仆苗青和安童乘船来到徐州洪所遇一片险恶水光,不巧又搭了贼船,苗青因前事与苗员外宠妾刁氏有私情,被发现而怀恨在心,联手两个贼人艄子加害苗员外,苗青最后成功谋其家财,并且得以享用刁氏。该诗将洪水声音比作“雷鸣”,还从客旅的感受写出这洪水的凶险。作者以此暗地铺垫,表面上是说洪水让人惊,实际上是为了转向下文说苗青背叛主人,杀人灭口的罪孽,以及揭示他贪图享受、狼心狗肺的行为使世人心惊。

和春有关的还有一首词:

春忒然好,有首词曰:

词中用“韶光淡荡”“淑景融和”将这春光形容得十分柔和怡人,又使用动景“百啭黄莺”“数声紫燕”写出春的繁闹,用“鹅黄”“鸭绿”这些颜色词汇恰从侧面写出了春草、春水的特点,且又有“秋千”“绿杨荫”等意象更是烘托出春天的美和人们对它的喜爱。《金瓶梅》文本中正值清明节,是吴月娘去给已故的夫主西门庆上坟的路途中风景,它之后便是下文要提到的清明节庆的诗歌。可以说,小说剧情自西门庆死后便急转直下,四处呈冷色调,而此处似乎又温暖回春,可是,上文刚交待了西门大姐被陈经济赶回娘家,该词之后吴月娘在永福寺遇到春风得意的春梅。这似乎是在为下文西门大姐的死和庞春梅的好景不长作预告,小说作者也在时不时地提点读者这一没落的必然态势。该词绣像本和张评本中均无。

上述例诗、例词,总体上起到转折情节、设置悬念的作用。它们在小说中担任“预叙”的角色,就其使叙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上而言,这些诗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气氛、借以兴事

《诗经》六义之一的“兴”,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宋代朱熹语)。在所有这些环境意象的诗词当中,还有一类是借助于这些意象以引起小说所要讲出的事端。具体如以下诗词:

海棠深院雨初收,苔径无风蝶自由。

百结丁香夸美丽,三眠杨柳弄轻柔;

小桃酒腻红尤浅,芳草寒馀绿渐稠。

这是小说第五十二回“应伯爵山洞戏春娇 潘金莲花园看蘑菇”的回首诗,主要情节为西门庆从外喝酒回到潘金莲房中,与潘金莲做后庭花的性爱游戏。接着,有应伯爵山洞调戏李桂姐,潘金莲丢下官哥与陈经济扑蝴蝶,以致官哥被猫吓到。正是因为它位居回首,其中“海棠”“杨柳”“蝶”等意象显示的是春天的景象,又伴有“蝶自由”“弄轻柔”“一春愁”等狭邪的写法,使这些自然景物带有柔媚的色彩,结合以上行文内容,我们便可知该诗在此处对于整回小说叙事起到借以兴事的作用。而绣像本和张评本中并没有这样一首诗,可以说后二者已经删去了这首诗。

与风有关的诗,在小说中比较常见,这里的一处描写如下:

风拥狂澜浪正颠,孤舟斜泊抱愁眠。

离鸿叫彻寒云外,驿鼓清分旅梦边。

诗思有添池草绿,河船无约晚潮升。

凭虚细数谁知己,惟有故人月在天。

这一首诗在小说中的第四十七回“王六儿说事图财 西门庆受赃枉法”,与上文有关“洪水”的诗有联系之处,只是该诗位于回首,奠定了这一章的叙事基调。提点西门庆因受贿于苗青而身陷官司,惹祸上身。也通过“风拥狂澜”“河船”这些意象与文本中作者所作说明——“江南以舟楫为便”对应,也正是有这些铺垫,后文的情节才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这在继之前几回西门庆生子、加官又得金的高歌猛进后直接插入这么一笔,使行文形成大幅转折,为后文西门庆遭遇对其后来官势衰败有史可查的这一段“黑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诗,绣像本、张评本中均无。

上文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首与“雪”有关的诗,这里还有一处:

雪压残红一夜凋,晓来帘外正飘飘。

数枝翠叶空相对,万片香魂不可招。

长乐梦回春寂寂,武陵人去水迢迢。

同样,这也是一首回首诗,如果说前述一回中的雪是西门庆的妻妾在小说中已经齐备,她们争风吃醋致使正房吴月娘遭受丈夫冷落的个人悲戚背景,那么这一回中的雪则是李瓶儿丧儿并且因病离世的整体悲戚背景。这一回中西门庆因为丧失了李瓶儿,还沉浸在伤痛之中,应伯爵来找西门庆,拉着他到妓院喝酒,遇到郑爱月,郑爱月教唆西门庆私通林太太,这合了西门庆的心意。这首诗在回首便营造出一股凄凉悲感,也才引出下文西门庆勾通林太太致使其迅速走向死亡的更“寒”之事。此词仅存于词话本中。

除了以上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人文环境意象值得我们关注。比如下面这首描写古刹的诗。

但见:

石砌碑横蔓草遮,回廊古殿半欹斜。

但见:

石砌碑横梦草遮,回廊古殿半欹斜。

此处是说西门庆升官,在何千户家中梦到李瓶儿托梦给他,与何千户一起路遇大风,于是投宿古刹,此处是对这座古刹的描写。文本中此时的西门庆升官,已经达到他人生的鼎盛时期,马上就要急转直下,因此这里出现大风中立身的古刹,我们再看这座古刹寂寥、衰败,“蔓草遮”“回廊古殿半欹斜”可以体现,“宿客无灯火”的古刹,月落时连僧人安禅都显得太过孤清。所以说它不但是西门庆人生滑坡的预示,也是整部小说的转折点。这首诗在绣像本中不存。

节日也是和时间有关的元素,那么它便自然而然和小说文本叙事时间有机结合,下面这首诗歌有关清明节,清明节在春天,因此可见春天自然景物环境意象:

有诗为证:

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

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

海棠枝上绵蛮语,杨柳堤边醉客眠。

端的春景果然是好,有诗为证:

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

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

海棠枝上绵莺语,杨柳堤边醉客眠。

端的春景果然是好,有诗为证:

清明何处不生烟,郊外微风挂纸钱。

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

海棠枝上绵莺语,杨柳堤边醉客眠。

接着来看小说诗歌对元宵节的描写: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乐和春奏声偏好,人蹈夜归马亦娇。

易老韶光休浪度,最公白发不相饶。

诗曰: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乐和春奏声偏好,人蹈衣归马亦娇。

易老韶光休浪度,最公白发不相饶。

诗曰: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乐和春奏声偏好,人蹈衣归马亦娇。

易老韶光休浪度,最公白发不相饶。

这首诗在小说文本第四十二回“豪家拦门玩烟火 贵客高楼醉赏灯”回首,这一回中,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已经与乔大姐定了娃娃亲,马上到元宵佳节,恰又是李瓶儿的生日,西门庆安排送贴到乔府,还请了一干人等待到元宵节时来家一起过节并给李瓶儿庆祝生日,一家人看花灯不亦乐乎,那场景热闹非凡,该诗也是描绘豪家节庆的奢侈闹热场面,为下文具体铺写情节做好前奏。这首有关元宵节庆的诗出现在《金瓶梅》这三大版本同一回的回首位置,基本上无演变。

有关重阳佳节的也有一首诗:

有诗为证:

乌兔循环似箭忙,人间佳节又重阳。

千枝红树妆秋色,三径黄花吐异香。

不见登高乌帽客,还思捧酒绮罗娘。

有诗为证:

乌兔循环似箭忙,人间佳节又重阳。

千枝红树妆秋色,三径黄花吐异香。

不见登高乌帽客,还思捧酒绮罗娘。

有诗为证:

乌兔循环似箭忙,人间佳节又重阳。

千枝红树妆秋色,三径黄花吐异香。

不见登高乌帽客,还思捧酒绮罗娘。

该诗在三个版本中完全一致。这首诗位于小说第十三回“李瓶儿隔墙密约 迎春女窥隙偷光”,李瓶儿与西门庆双方都已有意,李瓶儿劝说丈夫花子虚置酒回请西门庆以示礼数。之后酒席上,李瓶儿托迎春丫头捎话密约西门庆。重阳节已属秋天,前四句写景有“红树”“黄花”,后四句中“乌帽客”“绮罗娘”分别暗指西门庆和李瓶儿,这里诗用重阳秋景的意象营造人物的“私相觑”,为下文转向西门庆和李瓶儿的真正幽会做铺垫。对于重阳佳节的前述诗歌,又照应文本第六十一回“李瓶儿带病宴重阳”,且为行文埋下伏笔。

一些学者还从小说的整体角度指出清明意象在《金瓶梅》中情节前后的对照。这些都可以凸显出小说构思的严谨细密。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云:“深切人情事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而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

下面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时的景象:

但见:

但见:

但见:

此时小说文本已经发展到潘金莲谋害亲夫武大,并已经与西门庆勾搭两月有余,西门庆买通了给武大验尸的何九,且已经大摇大摆走入潘金莲家里与之约会,将逢端午节,便是此种所绘景色。之后,在这“家家共举觞”的端午节将来之时,西门庆从庙里回来重到王婆处坐定,待王婆去见过潘金莲,潘金莲知是西门庆到来立马打发她娘潘姥姥离开,要与情郎幽会。此处起到借端午佳节之时景兴潘金莲和西门庆私会之事。该词在三个版本中有稍许不同,绣像本和张评本一致,它们都删去了词话本的两句“两两乱莺啼,毶毶梧竹齐”,且将“遇端阳”改为“过端阳”。笔者以为“遇端阳”更符合情节。

如果说上述清明时节代表的是春季的景象的话,那么,下面这首诗则介绍了季节流转:

但见:

行见梅花腊底,忽逢元旦新正;

但见:

行见梅花腊底,忽逢元旦新正。

但见:

行见梅花腊底,忽逢元旦新正。

在词话本《金瓶梅》书始,就有这“四季词”,孟昭连的《〈金瓶梅〉诗词解析》将其称作“《行香子》阆苑瀛洲”,陈东有的《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将其称作“《行香子》四季词”,也就是说这一组词的词牌名为“行香子”,而其中出现大量的代表四季的自然环境意象,所以陈东有认可其为“四季词”,小说中并没有这么标记。笔者据其中的环境意象并不十分赞成这种说法。且看具体词作: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磷磷装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懒散无拘,此乐何如,倚阑干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些香,说些话,读些书。

这组词一开始确实有提到季节,“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但下文并未写四时之景,只是表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对山水幽静、无市井喧闹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以及顺其自然的悠然自得之情。它位于小说《金瓶梅》词话本文本开始之前,如此悠闲的隐逸情怀与小说中妻妾争风吃醋,男女不顾纲常伦理的风花雪月的种种完全不统一,即使小说发展到最后也依然没有实现这种生活乐趣。那么,笔者思考小说作者精心安排了这么一大段词在此用意何在?词作中的种种自然景物、居住环境的意象在这里只是对小说起到了一个“兴事”的作用,表面上这种环境意象的清幽与文本叙事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与小说故事发展到最后的归于平静暗合,因此它的存在不容忽视。该组词只存在于词话本中,绣像本和张评本则不存,可以见得绣像本的文人在改写时删去了前面这组词,或者是出于认为其对小说叙事无关紧要的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金瓶梅》三大版本中环境意象为主的诗词,在发展流变上绝大多数沿用词话本,整体上这些环境意象为主的诗歌具有指示性的作用。正如张竹坡所说的“冷热金针”,他所直接指向的虽然是其中人物命名所带有的温寒、冷热,而小说诗词中的环境意象也与小说叙事有密切的关系,除以上文本作用以外,这些环境意象都被小说作者灌注了温度,影响着文本中的人情世态,这便是其指示作用的具体体现。《金瓶梅》中环境意象的诗词正是如此。

三、环境意象诗词的艺术特色

整体来看,在以词话本为基准的对比下,包含环境意象的诗词流变不是特别明显。包含自然景观、气象、季节等自然环境意象的一类词不同的稍多,行旅、居所的词不包括在内,故这里不作统计,前文表格可见。这些环境意象类诗词被较多完全沿用下来,或多有相似,足以说明其重要性,突出了这类诗词对于小说文本叙事中重要的指示性,关系到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节奏的关键。

比如,上文所例举诗词中,有三处有关“风”的诗词,“风”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它可以在词话本第一回中引出武松路遇饿虎,可以在三大版本的第六十二回中关系到李瓶儿的命运,还可以在词话本第四十七回中与凶猛的洪水一起指涉苗天秀苗员外被仆人苗青陷害的事端,西门庆因王六儿说情之故收取贿赂帮苗青掩盖罪行,差点惹火烧身。甚至,西门庆留宿古刹也与大风有关。我们这里可以将“风”这个意象归入“恶”的象征,即它是一种不好的征兆,每每出现,都会给小说中的人物带来厄运。

此外,还有其中的节气,端午和清明代表春天,重阳是秋天的节日,元宵是冬天的节日,再加上文本中天气炎热的诗词,这里涵盖了四季,可谓天气的极端都有显露:清明节,已接近小说的末端,写吴月娘寡妇上新坟,并且路遇发迹变泰的庞春梅,显示庞春梅的春风得意以及其发迹的昙花一现;端午节将近,西门庆买通何九,前赴私会潘金莲;重阳节,李瓶儿与西门庆实现第一次私会,接着才有了下文;元宵节,是李瓶儿所生之子官哥与乔家大姐结了娃娃亲,且这一天是李瓶儿生日,在冷中有节日的喧闹,在闹中又有潘金莲的嫉妒和冷眼。想必这些都是小说文本思虑周详之处,作者心思细密可见一斑。

具体来说,对于词话本有,而绣像本和张评本无的诗词,上文表格已明确标识出,或者对于二三个版本中有却于个别字句上不同的,在文本作用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小说第四十七回对西门庆影响至深的苗青事件,这一回词话本回首就用一首“风拥狂澜”的诗奠定了文本的基调,之后又用一首有关洪水的诗交代苗青的主人苗天秀不听劝诫坚持乘船出行遭遇洪水的情节。此处这首有关“洪水”的诗,绣像本和张评本都保留了下来,对于回首的那首诗,绣像本和张评本则予以删去。是否作者认为这两处诗意思差不多,删去一处更好呢?笔者认为此处的回首诗对于全书来讲,在章回之间它的作用确实较大,而且它的文字语言选用比较讲究,艺术价值较高,不删相对较好。

再如上举端午节的词,这首词《金瓶梅》三个版本中都有,突出的不同之处是,绣像本和张评本一致删去了词话本中的“两两乱莺啼,毶毶梧竹齐”。这首咏端午节的词以武大被潘金莲毒杀,西门庆买通何九,更加大胆与潘氏私会为背景,承接这首词的是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欢会场面。笔者认为这两句在文本中影响不大,而且其艺术价值也不高,语言比较俗白,可以删去,赞同绣像本的处理办法。

具体的例子还有:词话本有,绣像本和张评本均无的诗词,且不像上述第四十七回那首有关风的回首诗,可能有意义重复之嫌被绣像本的整理者删去。还有与词话本中共有的此类诗词仅存在于张评本中的情况,因为张评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沿用绣像本的,此处笔者认为可能是评点本的脱落,属于个别情况,故不作深究。对于以上具体事例,我们也不能简单以其删减或保留就独断其艺术特色有无增减,只能说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都有其道理,也正因为读者对其解读的差异,才有文人的改写,才有版本的流变和不同版本并行于世。词话本更接近说书人的底本的原貌,它更原始;绣像本是文人经过改写使之更适合案头阅读,因此不但对其中的韵文,对其情节也都有大幅修改,因而本文所讨论的环境意象诗词也必然包含其中。但总体来看变动不是很大,后二者大量保留了词话本中的该类诗词,也足以从整体上对《金瓶梅》中环境意象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价值予以肯定。

结 语

综上,笔者以词话本的诗词为参照,从诗词的分布、数量、分类、文本作用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比对这些环境意象诗词在绣像本、张评本中的变化。总体来看,以上例举诗词有的三种版本均有,有的仅有一两个版本存有,或者在字句上、格律上有修改的迹象。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诗词完全一致的情况,但细微处有裁剪或删除,也就是说词话本发展到绣像本在诗歌上有经过精心改动。本文通过环境意象类诗词探讨小说《金瓶梅》的版本流变,认为词话本是绣像本的父本,张评本是建立在绣像本基础上的评点本,因此在此类诗词中,张评本与绣像本保持高度一致。在对《金瓶梅》中的环境意象类诗词的版本比较中,还有其他诗词也涉及本书中所举环境意象,但是本文并未完全囊括,一是由于完全将所有包含环境意象诗词全都呈现出来而不加分类、面面俱到,这样不具有代表性,二是由于笔者考虑到如果没有参照物,比较也就没有根基,因此选择以词话本为基准来择取诗词。张道深的“冷热金针”是这篇文章写作的触发点,笔者认为《金瓶梅》中环境意象类诗词无论从数量、文本作用,还是艺术特色,都不容小觑,还有进一步挖掘的价值。对此,本文的探究有限,期待学界有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周双利《论〈金瓶梅词话〉中的证诗》,《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9年第3期。

② 潘慎《〈金瓶梅〉的诗词创作和它的作者》,《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③ 陈益源、傅想容《〈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④ 这三大版本的代表本子,本文主要依据[明]兰陵笑笑生著,梅节校订,台北里仁书局2007年出版的《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齐烟、王汝梅会校,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竹坡批注,王汝梅校点,齐鲁书社2014年出版的《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以下注释中分别简称词话本、绣像本和张评本。

⑤ 潘慎《〈金瓶梅〉的诗词创作和它的作者》,《太原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云:“在《金瓶梅》及《金瓶梅词话》中,有着大量的诗词,以洁本《词话》而言,共有诗词362首,其中七绝203首,七律102首(都包括重复使用的),五绝15首,五律9首,五古4首,六古3首,六律2首,六绝、七古、古风、五言六句各1首,词20首。”

⑦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责任编辑:魏文哲)

史小军(1966—),男,陕西岐山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张静(1989—),女,河南平顶山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词话西门庆金瓶梅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清代词话全编》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西门庆亦曾萌萌哒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西门庆的“邂逅”
西门庆是“软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