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梅
(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以往(高考试卷最新改革前),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喜欢读小说,觉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人物命运让人牵肠挂肚,可读完小说又会迅速转入阅读人物传记并选作后者。究其原因,也就一句话:“美则美矣,了则难了。”考生阅读小说时只是将思维简单地停留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面,对于更高一层的主题探究,则总是朦朦胧胧,说不清楚。而创作一篇文章总是有它特定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也就是有灵魂的。主题正是小说的灵魂,它贯穿小说始终,展现了作品思想,并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鉴赏小说必须认真挖掘思考小说的主题。那么,“四环探构”模式下小说主题的探究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近年考卷上的典型考题,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谈。
一、全面理解标题
小说标题的含意往往有表面含义和真实意义之别,或双关,或象征,或暗讽,或对比,它往往起到寄托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认真体会标题的含义,也就把握了小说的主题。
例如,严歌苓的《审丑》(2011年高考山东卷)问题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定位】本题是探究题,重点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作品一向以关注弱小为己任的作家严歌苓,在《审丑》这篇小说中,即从丑的美学范畴出发,通过对丑的关注与描写,表达出她的人文关怀。小说开首, 由以下论述带出:“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故事叙述者赵无定,一个研习艺术的人,以他一贯积累的美学与人生经验,为我们“审丑”,讲述一个又老又丑的老人的故事,通过这个审丑过程,叙述者引发了读者的同情與自省以至改变,恰恰又提升了这个从事艺术工作的叙述者的人生美学境界。
为何以“审丑”为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一是写法的审丑,一是绘画的审丑,一是人的“丑”。从写法看,通读全文后会发现标题用的是反语,说是审丑,其实是审曾大爷的美,而讽刺小臭儿的丑,一语双关,是讽刺;从绘画看,是一种绘画流派,“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另外,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从小臭儿看,嫌弃爷爷,是不孝,是忘恩负义,是真正的丑。
再如《锄》(2016年课标卷1)问题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概括能力。
标题一语双关,从表面看,“锄”既指农具,又指六安爷带着锄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行动。从深层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再次体会锄地的过程,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这样“锄”就有更深层的意义:表达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小说的主旨是:作者表面写农业耕地被工业生产挤占的现状,实则表达了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从而表现出作者对工业化社会到来的深沉思考。
二、抓住每个细节
典型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有了它,人物形象就会丰满感人;丢了它,就会干瘪乏味。要感受人物形象,对细节描写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2016年《文苑》上所登载的一篇小说《医者》(2016河南鹤壁高三调研考试),故事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家境困难的高中生为母亲治病求医得到老中医帮助的故事。内容虽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那么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想要反映怎样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呢?让我们通过主人公对老中医前后心理态度变化的细节描写来了解他所想要表达的价值观。
细节一:(确诊癌症,心如死灰。)主人公看到母亲患癌的诊断书后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下单纯不知所措的心理,但紧接着四处求医的举动又反映出善心、孝心、良心始终存在且是主线。
细节二:(喜欢传闻,枯木逢春。)“无意中听说有个老中医挺神的”,这段细节反映出上文所说的主人公心地善良淳朴和对母亲的深深的爱。正是这些潜藏心底不露于形的爱和孝为后文他误解中医后崇敬老中医埋下伏笔。
细节三:(看病粗糙,将信将疑。)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有些轻视。待“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我“将信将疑”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细节四:(药到病除,欣喜若狂。)老中医看病不要钱,我们“还白拿了一千块钱”且“半年后我妈竟痊愈了”,老中医的这一系列举动和实际效果让我欣喜若狂,“悬着的心”落了地。但是由于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大环境,让我们读者也心生疑窦,真的有这样慈悲善良和医术高超的医生?
细节五:(鉴宝心疑,唯利是图。)疑窦终于由主人公于一次偶然看到的《鉴宝》节目中拉开,或许是老中医看上了这可怜的一家中唯一的珍宝“青花瓷瓶”?
细节六:(医者仁心,人间大爱。)等到一切真相大白,老中医已去世多年,这些经历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灵魂上的洗礼,也让读者如坐针毡,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用“伪善”“拙劣”“红包”等字眼去给医生做标签。而作品中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
作者透过这些细节,全面详细地展现了主人公心理态度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医者仁心的主题和全社会对德高、医高、心高的好医生的呼唤。
三、梳理故事情节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请看《数学家的爱情》(2014年辽宁卷)问题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数,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考点定位】情节结构的探究能力。
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情节或小说结构的特殊架构,更深入全面地反应主题。
小说中一共写到了数学天才的三次“恋爱”,第一次,数学天才因偏执于计算而纠缠于“两角钱”导致“恋爱没开头就煞了尾”,表现了他的耿直;第二次,有着共同爱好且精于计算、彼此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却因互不相让、彼此之间不肯交流和沟通而最终分手;第三次,本来相识、相爱且步入婚姻殿堂的数学天才和女老板,却因为数学天才知道了真相,不能接受妻子的“欺骗”而分手,说明数学天才既不能容纳别人的一点瑕疵,也不能理解妻子那么做是为了爱,表明他对自己内心原则的坚守,更表现出他偏执的个性。
结尾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一情节说明了精于数字计算、高智商的数学家,却因对社会懵懂无知,缺乏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沟通的能力,竟然是个低情商者。智商高的数学家竟然被不会算账的人算计,说明情商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试看《走眼》(2014浙江卷)问题: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考点定位】通过形象把握主题。
赵老板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他有着商人的精明,有很高的文物鉴赏水平。鉴定钧瓷和收玉这两件事,表现了他的业务精通。但他又不是普通的商人,在為人处事上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线。比如,对待李老板的蓄意辱弄,他沉着应对,让李老板输得心服口服。小说塑造了赵老板这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形象,让我们明白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
五、考察典型环境
人物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虽然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影响,但社会环境往往决定人物的命运。从分析环境描写入手可以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看《东坛井的陈皮匠》(2014年重庆卷)问题2:文中第2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考点定位】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小说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古城传承着五千年历史文化,远离现代文明,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而古城里的人恬静、自信,正是这一典型环境才有了陈皮匠这个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形象。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更希望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光荣。小说要表现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这一主题。
对小说《面包》(2010年广东卷)主题的把握,同样要借助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发现丈夫偷吃面包后,老妇人让出了自己的一片面包。故事围绕着面包展开,丝毫不提及这一对夫妇的其他生活状况,那么小说的主题如何理解?丈夫只不过是想吃自家的一片面包,但他却得“偷”,这是为什么?我们要结合文章的背景才能明白。小说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战争,使人们陷入生活的困境中;饥饿,使共同生活了39年、老实可靠的丈夫撒了谎。人性的弱点暴露出来。但同时老妇人对丈夫的宽容、理解、奉献,又让人看到了人间的温情。作品通过一片小小的“面包”,一方面揭示罪恶的战争对社会底层普通人物的摧残,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困境中人们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宽容。这是小说要传达的主题。
六、 体会创作意图
读者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成为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
看《溜索》(2010年江苏卷)问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考点定位】考查“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就本题而言,要回答得准确完整,首先要明确“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的准确内涵。“意蕴”指的是内在的含义,也就是透过文本所描述的表象探究所蕴涵的深层意义;“取向”就是选取的方向。明确了这一点,就要求回答时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方向结合本文内容、情节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总结如下:
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观点)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极其艰险的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驼队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文本分析)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总结)(深刻意蕴)作者虽然未亲临现场,但他显然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情感取向)
总之,小说的主题是含蓄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读者慢慢品味和解读。“四环探构”模式下对小说主题的鉴赏 ,一定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要认真阅读原文,不能随意地贴标签。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帮助。
课题名称:“四环探构”模式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编号:(2016)-JKGHB-0874。
编辑 赵飞飞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