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晶++郑棉芬++苏少丹
摘 要:佛山市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环境卫生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重要角色,对保护城市环境起着关键性作用。据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约有5000名环卫工人,其工作环境较为艰辛,工作量也较大。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剧增的背景下,环卫工人的城市融入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环卫工人城市融入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使新生代环卫工人能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中時逐步融入城市,增强其幸福感,这对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环卫工人群体的特点
1.类型划分与分析
我经走访佛山市禅区城负责不同街道的7个环卫工人发现,环卫工人按个人性格特征分为进步型与传统型,“进步”类型的环卫工人比较倾向于推动政策改变,了解较多法律知识进而推动环卫工人群体利益的维护,且意识到当下状况不能满足自己生活所需,且利益受到损害,会做出一些实际行动以改变当下不利于自己生存或者发展的处境。而“传统”类型环卫工人则更多表现为不太了解相关权益保护政策(也可能对与权益相关政策的了解比较充分),但较少为争取自身权益做出明确的行为;不过在界定时,传统型环卫工人属于适应现状能力较强的类型,能忍受自己生存状况的不适应,觉得目前状况是自己可以忍受的,也乐意去接受它。
2.年龄与户籍特点
环卫工人年龄大多处于五十至六十岁这个年龄段,并且有不少四五十岁的环卫工人是新来的。访谈中有2人提及,公司换了一批环卫工人;有一个街道是新来工作一到两年的环卫工人;但是祖庙街道汾江北路那边的环卫工人工龄较多是十年以上,较大一部分处于还有几年就退休的状态。按环卫工人的户籍来源划分,有部分来自广东的茂名、江门等地区,也有部分是外省的,如湖南、四川等省份,他们通过亲友介绍,会较为集中地来这边当环卫工人,甚至群体性居住。然而大部分已婚已孕的环卫工人与其子女都是分开的,由于长年工作假期较少,回去时间短,环卫工人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及子女,这也导致他们思乡情绪较浓烈,对另一个城市的归属感不强。
3.环卫工人群体之间交流较少
环卫工人每天工作时长通常是七个小时,但有时会加班到十一个小时,因为工作时间跨度长、强度大,他们闲暇时间也比较少,因此大部分环卫工人之间交流比较少。而所采访到的环卫工人也表示,跟同事交流比较少。我在走访中发现,祖庙街道环卫工人居住比较集中,而且较多是同乡,所以他们会有一定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因为环卫工人本身的职业要求、用人单位和所在社区较少开展相应的文化娱乐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人群缺乏社会交往,也增加大城市融入困难。
二、城市环卫工人生存现状
1.生活状况及工作情况
据走访了解,环卫工人多数居住在较为低价的出租屋,平均每个月房租为300~500元,生活环境较为简陋,收入微薄。家庭状态大部分是环卫工人与自己的孩子分离,亲子沟通较少。环卫工人每月实际工资 1800元左右,工作时长跨度较大,“朝六晚六”的工作时间,基本工作时长是七小时至十一小时。同时工作量较大,受访者称一天工作的时间段分为三班,一般每天需完成两班的工作量。此外,巡查制度过于严格,导致环卫工人工作常处于循环状态。
2.文化精神状况
据统计,环卫工人上班之外的闲暇时间里,除去日常生活行为,基本是上网、看电视,95%的环卫工人表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参加过社区举办的任何活动,一方面原因是因用人单位和所在社区较少开展相应的文化娱乐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受自身上班时间限制或者由于高强度工作而影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见,其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3.工作待遇状况
公司制度不完善,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2016年之后,由清洁公司承包街道卫生的情况开始出现,因而,不同公司之间劳动薪酬差异也开始出现,因此,低薪酬环卫工人的不满情绪时有发生,他们也希望能够享受同等公平的市场规则去保障自己的劳动所得。保障自身切身利益最主要的问题是与领导沟通不通畅。有环卫工人表示,因为自己所在公司出现同工不同酬问题,他们曾多次尝试与领导沟通,但最终无果,自身感觉很无奈。出现多个承包商时,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够明确,领导之间也有类似于“踢皮球”的现象出现,进而导致更多环卫工人对自己的薪酬和工作量存在抱怨但是无处可寻求帮助的现象。
4.相关保障状况
访谈过程中,有环卫工人表示,他们所在的清洁承包公司没有为他们购买相应的职工养老保险,比较大的原因是承包公司经常更换老板,而公司的制度也会因为更换老板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落实,导致工友们不满。同时也有一部分刚从事这一行业的环卫工人因自己年龄接近退休,并不打算购买养老保险;而且除了养老保险,很多环卫工人并不了解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相关的保险种类。
三、城市环卫工人难以融入城市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卫工人个人原因
在语言交流方面,佛山地区以方言粤语为主,而环卫工人多数来自非粤语方言地区,所以工友的语言沟通存在地域性差异。在地域差异方面,环卫工人间喜欢熟人聚居,扩展社交网络的意愿小,人际交往空间狭窄,与城市居民的隔阂大。环卫工友城市归属感和融入能力弱,同时也存在自我职业突出,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问题。在薪酬待遇方面,环卫工人收入较低,五险一金的保障也不稳定。加之佛山地区生活、消费水平较高,其薪酬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导致很多环卫无精力参与人际交往。在知识水平方面,环卫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社会保障意识比较低,无法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社会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2.保洁公司制度政策不够完善
佛山市的环卫保洁工作基本是以外包为主要形式,由保洁公司承包不同街道的环卫保洁工作。由于不同保洁公司承包街道保洁工作的费用不一,许多竞标的公司单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通过压缩员工的工资福利来低价认标。另外,保洁公司的资质不一,有些公司没有按照规章制度为工人购买保险,或者变相取消环卫工人的医保、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以及日常福利(如节日或者高温补贴以物品代替慰问金),因此部分街道不合理的工资待遇水平,也会引发环卫工人与保洁公司管理层间的矛盾,使环卫工人对自身职业认同、城市归属感等大大降低。
3.社会公众于环卫工人的社会价值认同感不高
项目组成员通过与市民交谈发现,当前社会部分民众对环卫工人还是存在“贴标签”心理,缺乏包容、接纳的心态去对待环卫工人,认为他们文化素质低;同时受传统的价值观念误导,对环卫工人的身份与其工作的理解较为片面,对他们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的工作脏乱差,由此为环卫工人贴上“肮脏”“卑微”等标签,忽视环卫工人对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出现有些市民对环卫工人刚清扫的地面又随地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会打击环卫工人的积极性,使环卫工人与市民间产生较深的陌生感与隔阂。
四、促进环卫工人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1.相关社工群体介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让社工机构竞标把社会服务推广到环卫工人群体,充分发挥社工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社工运用专业技能知识,为环卫工人开展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等,同时也为他们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他们提供困难救助、权益维护等服务。同时也可针对环卫工人开展兴趣技能提升班,为其增设手工课堂、粤语班、书法欣赏、园艺栽培等活动,提高环卫工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在环卫工人群体中建立一个较固定的群体或者服务团队,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让更多的有心人士关爱环卫工人。
2.共享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城市权益
环卫工人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理应享受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同时,社会应充分运用公共资源,为环卫工人提供相应的补贴和福利,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完整地享有相关公共服务的待遇。另外,政府应该提高环卫工人工资水平,从监管承包公司着手,定期公示,对不合法的承包公司进行相应处罚,应根据环卫工人实际的劳动工作状况,提高其工资待遇,多劳多得,更好地激发环卫工人从事保洁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针对 一定工龄的环卫工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工龄福利制度。
3.积极营造环卫工人正面社会形象,提升社会公众认可度
在宣传方面,政府及公司要更好地为环卫工人营造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对环卫工人好人好事、模范事迹进行宣传。对环卫工人优秀事迹、优秀人物进行表彰和宣传,鼓励社会大众向他们学习,同时让社会大众了解环卫工作以及社会岗位,更深刻认识到环卫工人对所在城市创造的社会价值,去除社会大众对环卫工人较为负面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公众对城市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苦,也会以保护城市环境为着力点,更加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
4.完善环卫工人相关帮扶政策,保障环卫工人发展权益
政府和相关用人单位在政策制定和工作上可以对一些困难的环卫工人家庭进行帮扶,更有利于环卫事业的发展以及环卫工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创设多种帮扶模式,扩宽帮扶渠道,让帮扶对象更加人性化,帮扶更加实际,切实关注困难环卫工人,在权益保障方面为环卫工人提供更多帮助。例如,通过社会基金会、企业出资等筹集帮扶基金,为有需要的家庭困难环卫工人提供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帮助,有利于环卫工人提升城市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贾舞阳.城市環卫工群体的生存困境及应对策略之我见——基于对郑州市二十个环卫工的访谈[J].学理论,2014(15):67-68.
[2]文玉群,李春竹,刘怡林.环卫工人权利缺失状况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局部城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