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画教学研究

2017-06-17 23:08胡双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画学前教育教学

胡双红

[摘 要] 儿童画是儿童天性和兴趣爱好的反映,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儿童画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通过借鉴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丰富儿童画课程内容。同时,立足儿童本位,改进儿童画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学。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儿童学习儿童画的兴趣,关注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儿童画;教学;学前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大,学前教育由于其基础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则是首要任务。一个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弹、唱、说、跳、画等艺术技能技巧、欣赏和教育能力,其中儿童画技能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儿童画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视觉语言,在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不同于成人绘画,反映儿童对事物独特的认识,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儿童画能够锻炼儿童手、眼、脑的协调,增强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不但启迪心智,还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品质及其高尚的审美情操。儿童画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学前儿童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开发阶段的重要任务。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加强实践教学等手段,提升儿童画教学能力。

一、通过理解儿童心理更新课程理念

(一)儿童心理特点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某些本质特征,并对应于一定的年龄层次。按现行的划分方式,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包括新生儿期(出生到1个月)、乳儿期(1个月到1岁)、婴儿期(1岁到3岁)、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到6或7岁)、童年中期(6岁到11或12岁)、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或12岁到14或15岁)、青年早期(14或15岁到17或18岁)。广义来讲,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从新生儿期到幼儿期的儿童,即对从出生到6岁或7岁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也是个人发展的开端时期。在此,我们关注的只是儿童画教学,其对象限定在3岁到6或7岁的幼儿。幼儿阶段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能够奠定个人发展的基础,形成重要的个性品质,也是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

在绘画方面,幼儿阶段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第一,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受到其发展成熟的影响。3岁前,儿童的形状抽象占优势,达100%;3岁后形状抽象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3.5到4.5岁颜色抽象达到高峰,以后又开始下降,形状抽象比率稍有提升,但不显著。当然,个体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第二,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时只关注事物表面的、明显的、面积大的部分,很难发现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更不会注意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随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观察的概括性也在不断增长。第三,幼儿的形状知觉方面,从小班到大班发展很快。幼儿掌握形状有一定的次序,由易到难: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有研究发现,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二)更新课程理念

任何一门课程,教师的课程理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应多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更新课程理念。

第一,美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提出:“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儿童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因此,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背景、基础和个性等因材施教,极力维护每一个孩子特有的天性,做到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少数几个基础较好的孩子,更不能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去甄别孩子的优劣。虽然人的机会可以平等,能力却难以相同,每个人的潜质也是各不相同的。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予所有的孩子以平等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彰显其各自特有的个性,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挥。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而应让孩子充分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发展个性,启发智能,培养爱好,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援助者”“欣赏者”而非“教导者”。

第二,儿童绘画学习是一个分阶段、递进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学习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英国心理学家里德很早就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认为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与写实”“艺术复活期”等7个阶段。现代的学者们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2—4岁)、象征期(4—6岁)、高峰期(5—11岁)和转折期(11—13岁)。每一阶段都不太一样。涂鸦期阶段,幼儿甚至还不会正确地握笔,但非常喜欢拿笔在纸张上、墙壁上等乱画一气。其实,在这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愉悦了身心,锻炼了手、脑。象征期阶段,幼儿绘画便有些目的和内容,并会给自己创造的图形、符号赋予特定的名称和意义。高峰期阶段,儿童对绘画最感兴趣,也是其绘画作品最具表现力的时期,应适当引导。到了转折期阶段,儿童反而变得拘谨,引导不当则会对绘画失去兴趣。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绘画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引导方法。例如,小班孩子绘画时,教师不能用既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尽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能通过一些线条和色彩表现某一主题就行。对于大班孩子,其作品创作有着积极的主题、内容,以及独特而又多样的表现形式,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无论怎样,教师都应从孩子自身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充分理解、尊重他们。不能用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力。

第三,在做中学。教师应鼓励孩子勤动手,多体验、多尝试。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绘画积累经验与素材。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花草树木、构造迥异的建筑、飞机轮船以及形态可掬的动画片中的人物等等都是儿童绘画的好题材,成为儿童画的主题。因此,在进行儿童画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带孩子走出教室,在校園或野外观察动植物等,引导他们去观察各种绘画对象的外形、结构、色彩等。通过写生的方式,让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都可以表达出来。

二、丰富课程内容可借鉴民间艺术

儿童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吹塑纸版画”“儿童刮画”“树叶拓印画”“儿童手掌画”等,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与其他种类画不同,儿童画不太讲究技法,无透视、构图、解剖等。儿童的画面构成自由、随意,色彩鲜艳、稚拙有趣,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大胆的想象力。虽然整个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的形状不是很准确,但非常传神。这种表现手法与民间美术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将民间美术浓重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构图、夸张的技法等方面应用于儿童画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拓展儿童画的素材内容。

在儿童画创编教学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介绍如剪纸、泥塑、年画等一些民间美术,欣赏这些作品的造型、随意的时空综合等,感受其艺术魅力,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借用民间剪纸中写意手法。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以谐音取意,具有寓意性。例如,民间剪纸作品《连年有余》,其中莲藕、莲蓬中的莲与连、鱼与余同音,寄托人们盼望丰收富裕的愿望。还有“喜上眉梢”“百年好合”等。借用这样的手法可以丰富儿童画的表现力。第二,引入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在民间剪纸、年画等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艺术化、夸张的“娃娃体”样式。造型极其简练,服色明丽,具有强烈的江南民间情调。在很多彩陶艺术品上,有诸如“如意云”“行云”“五福云”等变化多样的云纹造型。将这些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元素,引入儿童画创编,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使学生在儿童画创意课程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引导。第三,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民间美术作品用色浓重,不求随类赋彩。因此,儿童画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民间美术浓重的色彩搭配和极为强烈的对比色、互补色,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三、改进教学策略要立足儿童本位

(一)扶放有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无论在题材选择、造型还是着色用墨上,儿童画都不同于成人的作品,是孩子天赋和想象的自由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做到扶放有度。“扶”是教给孩子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法, “放”则是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自由表现和描绘。两者相互结合,做到训练与引导有机融合,既不放任自由也不牵制约束。如果一味地让孩子随意发挥,不给予与其年龄相应的方法引导,他们的作品便会不着边际,不能提高其表现力,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更不能牵着孩子的鼻子,制定一些条条框框约束他们。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绘画时不能提供范本,更不能规定孩子完全照搬、模仿范本。

(二)团结协作,体验学习乐趣

每个人都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幼儿的绘画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绘画基础好些,但想象力和空间透视感却较差;有的孩子思维活跃,但能说不会画;有的孩子则缺乏主动性,既不喜欢动手也不喜欢动脑。针对此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把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都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孩子们分成不同小组,采取互助学习的形式,完成相应的作业量。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讨论有关主题、构图、技法、色彩等问题,相互启发。小组内,气氛轻松、愉悦。小组之间竞争激烈,热情高涨。由于每张作品都是集体的智慧,因此每个孩子都证明了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同时,孩子们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加强。

(三)懂得欣赏,合理评价作业

儿童画是儿童天性和兴趣爱好的反映,也是儿童情感的大胆真切流露。儿童画画面真切、生动、天真烂漫,没有拘谨,也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儿童画的美是独特的,不仅体现在稚拙美、天真美、韵律美、抽象美,还表现在夸张美、创意美、题材美、简单美等等,这正是儿童画最动人、最精彩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幼儿教师充分理解与深入挖掘的东西。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应从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多加欣赏,发现每个幼儿作品的亮点;多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如用“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真是喜庆,如果能够添加点绿色,那就更妙了”“你画得太棒了!太好了,胆子再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和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吗”等这样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孩子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切忌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不要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作品。即使发现某些孩子的作品中有不妥当的地方,也不能横加指责,应以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亲切耐心地启发引导。好的儿童画作品并不只是处于一种很高的水平层次,只要超越了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都应得到鼓励。这样做能够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进步。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重视他们的亲身体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因此,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还可以走出教室,进行课外写生,领略自然风光,感受风土人情等。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空间,找寻灵感,增加绘画创作素材;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孩子绘画儿童画时,应理解儿童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儿童多参与、多观察、多体验、多欣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99.

[2]潘兆良.扶放有度训练有序指导有法——儿童画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25-126.

[3]孙铁鸿.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绘画教学的指导[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4-106.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儿童画学前教育教学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我的儿童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