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萍
摘要:在当今时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基于激励理论的管理策略被当做一个全新的管理手段而普遍运用到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之中,特别是在电力战线诸多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中,其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立竿见影地快速激发起本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大力发挥出他们的内在潜能,这对于圆满完成电力经营单位的企业管理任务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激励策略的如此功效,笔者在此就这一先进的管理理论给予深入探讨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机制;管理运用
电力企业是我国大型能源企业的代表,其自身有着技术密集型以及人才密集型等特征,所以将电力企业的管理得到完善就比较重要。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其实际的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就能从很大程
度上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激励理论内涵
“激励”,这个词汇是最早用于心理学范畴的名词,其代表着恰当地利用好人们的思维和逻辑条理来实现持久地诱导人的心理欲望以及自身潜能的行为。而且将人的思绪一直烘托于对无限追求的维系之中,所以可以通过“激励”的过程与手段的实施来激发人们不懈地奔着已定目标而持续地奋斗。通常而言,产生“激励”的关键条件有:内部动力、外在诱导以及实施行为等诸项因素。其中最关键的项目是内部动力,而外在诱导是促使“激励”效果发生的必备基础,而实施行为则是激励效果最终实现的表现形式。仅在切实地把这几种构成条件有机组合到一起,方能有效地落实激励理论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激励策略的实施不但是一种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而且被决策者们相继而踊跃地应用到当今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由此大力激发了相关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自觉性,使企业职工的个性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基础。
二、当今电力企业管理中有关激励理论应用的不足
虽然在我国大多数的电力经营单位中均广泛而且深入地应用了激励理论和激励策略,然而其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欠妥之处,而且这些瑕疵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当一部分电力單位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均未能就这一紧密关乎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激励理论展开深入地学习、讨论以至于将其含义真正完整地予以领会和把握。所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和缺陷,不能深刻挖掘出本企业职工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和工作热情,何况当代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并没有完整引入激励机制来激活其传统的管理功能,导致实际管理业务开展当中,不可能出现激励管理功能的真正奏效,
(一)激励方式单调,缺乏多样性
现在电力经营企业最普遍采用的激励策略和方式均为利用物质刺激的方法,而疏漏了对它种有效激励模式的合理选用。所以,由此导致了所有职工都奔着利益驱动、物质引诱为最终目标,而淡漠了别的激励因素。再有,现有电力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内部每名职员的个性潜能缺乏深刻的认知和把握,故在实施实际的激励策略时未能达到对职工心里的真正诱导和驱动,也未能充分激发出每名职
工的内在潜能,从而造成本企业职工的个人尊严、荣誉追求及个人价值观等方面不能获取完整的体现,倘若企业职工的个人追求得不到完整地尊重和实现,就不可能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奋进的效果,也根本不可能实现电力生产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偏于重视眼前激励成效
因为企业具体经营实力的拘限性,当今时期的电力生产经营单位还依然遵循和执行着古老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整体地显现着企业提效缓慢、物质条件欠缺、经营管理理念因循守旧的顽固性特征。当今由于带有先进管理色彩的激励理论在现阶段各个电力生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和提倡,大部分电力企业的领导者都开始感悟到激励理念的独特作用,所以,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作进程中他们均能够依托给职工们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来实现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相对而言,对于本企业职工在企业股权结构中获取部分股份的拥有权、实施工龄性补偿工资等可发挥长久效力的激励措施却运用不多,由于此番激励策略不可能实现促进经营管理的短期成效。然而就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短视的激励方式虽然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即有力奏效,而其欲达到奠定企业长远发展后劲的管理基础却未能实现。职工的个性利益不能有效获取,引发一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失去动力,甚至出现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管理陷入失去长效动力的被动局面,对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也构成了相当损害。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策略
(一)收入
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经济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收入的多少,不仅仅可以体现为物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某种程度上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公司可以为每位员工提供同样的基本福利计划,如医疗保险和休假等,但允许员工从附加的福利中进行选择,如每年他们可自主选择参加一次专业会议,费用由公司承担,或者更多的休假时间及向他们发放周末旅游的优惠券等。但是每个员工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就金额来说,基本上是相等的。这种福利制度除了事先的设计和准备实施等需要一定费用外,企业总的福利开支并不会增加,但由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员工对福利的需要,因而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离职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二)提高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即员工对所做工作的满意程度。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设计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工作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这也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手段之一。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安静的办公环境,如优良的办公设备、舒适的就餐和体育锻炼空间等。舒适的办公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能树立公司自身形象,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通勤车服务,既为员工上下班提供方便,也以切实行动表明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同时,载有公司名称和标志的班车在大街上行走,本身就是一种广告效应。
(三)提升亲和力
提升亲和力,实质上就是将管理的触须延伸到员工的私人领域,通过人际关系的交往来增强凝聚力,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创办内部报刊,为员工提供一个发表意见、交流心声的园地。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活动,如歌咏比赛、电影包场、参观等。
四、总结
只有创造一个能使员工感到是在为他们自己工作的环境,并使他们感到在工作中是与他人平等的合作者,才能提高员工的努力水平,进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实现“组织和个人利益的一致”,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经济,2011年07月。
[2]吴胜杰,电力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中外企业家,2015年08月。
[3]曾宪洪,电力企业管理与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实施探究,企业技术研究,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