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楷模”王新法

2017-06-16 18:06田振岳胡琳
中国扶贫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婷新法家村

田振岳+胡琳

2013年7月,刚刚退休的王新法,不远千里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三年来,他几乎花光自己的养老钱,办茶厂、修路架桥、还为烈士树碑立传……现在,省级贫困村薛家村已顺利脱贫,并跻身省级文明村镇,但王新法却倒下了。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王新法舍不得离开这片倾注巨大心血的土地,村民们更舍不得这个“村长”。“他是我们薛家村永远的亲人!”村民彭社杰道出了薛家村309户村民的心声。

铮铮誓言 立志扶贫

王新法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1981年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退休后的王新法本可以凭借退休金和一辈子的积蓄安享晚年,但一次去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探亲,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那个山村,山好、水好、人好,就是太穷了,是个省级贫困村,我就想去帮帮他们。”王新法自带铺盖卷儿来到了薛家村,并在村里一栋闲置的旧木板屋里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三年多。

刚进村时,很多村民都怀疑这名外乡人的动机。毕竟怎么会有人不远千里,来这个山沟沟里义务扶贫,他是不是骗子?

行胜于言。

王新法自掏腰包,为两位搬下大山居住的低保老人田美年、付珠衣接通生活用电;购置100盏节能灯泡、30多台烤炉,免费分发给困难家庭……

真心换真心,通过多次接触,村民们逐渐打消了质疑,还推选王新法为“名誉村长”。在一次村支部党员大会上,王新法当众立下重誓:“我的生活用具全都拿来了,我就扎根在这里,全村不脱贫,我就不离开。”

后来,村民最担心的问题不再是贫穷,而是王新法何时会离开。然而,王新法最终还是离开了,以村民们始料不及的方式,以家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

“吃自家饭,管公家事”

虽退伍多年,但王新法仍不失军人本色。修路架桥,他身先士卒,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连外孙出生都没能赶回去。

他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位村民。

在王新法的带动下,薛家村的村民开始自发参与村庄建设。村里新建的五座桥都由村民动手修建,成本只有五分之一。用当地人的话说,“如果不是‘名誉村长带着大家干,怎么可能只花这么点钱!”

“能出一份力,就尽量出一份力,搬得起一块石头,就尽量帮着搬。没人通知,我是自己找过来的。”68岁的老人彭心太回忆道,“去年8月份,地里的玉米快熟了,为支持修路,我儿媳妇边哭边把玉米连根拔了。”

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心里至今满怀愧疚。4年前,当王新法第一次告诉覃遵彪,自己要义务扶贫的想法时,覃遵彪还以为只是醉话,根本没当回事。当王新法拿出64万元积蓄,要为村里架桥、修路、建烈士陵园、发展生态茶园时,覃遵彪惊呆了。后来,他不仅和王新法一起义务出工,还主动将自己的茶厂和另外引进的一家茶厂并入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薛家村最大的财富是1500亩茶园。然而,这里的茶叶靠原始加工,收入不高。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新法到处奔波,请来专家“把脉”,并按专家建议,利用这里的自然气候避免虫害,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一开始看不惯他,觉得他太霸道。”曾德平说,“薛家村最大的财富是茶园,但他却要大伙儿将茶叶采摘由四刀改為一刀,这不是断了老百姓仅有的财路吗?”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心服口服。聘请专家“把脉”、对茶园进行标准化管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病虫害、大力发展有机茶叶……在王新法的帮助下,曾德平家里的试验茶园,次年每亩收成就达到了7500元,亩均增收5000余元。

“吃自家饭,管公家事。”村委会主任贺顺勇这样总结王新法的扶贫义举。

在薛家村义务扶贫四年间,王新法前后拿出了100余万元,为村里拓出了15公里山道,架起了6座桥梁,让老百姓喝上了洁净的山泉水,共帮助64户贫困户204人脱贫,人均年收入也从最初不足2000元增至2016年的7720元。

“老弟,你为乡亲们做的这些事,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山啊!”谈及王新法,76岁的贺宗云老人情绪激动,老泪纵横。

扶贫先扶志

王新法在薛家村义务扶贫的日子里,深刻感受到:要想拔掉穷根,首先要激发村民的精气神。

一次踏勘时,村干部向王新法讲述了86年前这里发生的一个悲壮故事:为掩护大部队突围,红四军一个连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弹尽粮绝,退至剪刀峡绝壁顶上,战士们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时一些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红军战士遗体,草草掩埋在村里5个地方。

王新法热血沸腾,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何不请烈士们回家?让乡亲们有个精神寄托。有了这种不怕牺牲、舍身奋斗的精神,就没有改变不了的贫穷面貌! ”

原属村集体财产的六塔山有319亩荒地一直闲置。经过多番勘察,他将园址选在这里。一座烈士陵园分成烈士墓和公墓两个区域,再栽上油茶,既绿了荒山,又可解决全村人吃油问题。王新法的想法,得到村“两委”和村民的支持。

2014年3月31日清晨,在王新法的带领下,村民们在六塔山上的“山河圆”烈士陵园,举办了“请烈士回家”仪式,覆盖着五星红旗的68位烈士的遗骸被安葬。86年前的英烈,魂兮归来。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让在场的乡亲们无不动容。

2016年11月,常德一家投资公司看到薛家村生态环境好,决定在这里开发旅游产业。迁坟问题必须要加快实施。从动员到迁坟,只用了短短19天,乡亲们共迁出祖先及其他亲人的遗骸71具,集中安葬在六塔山的公墓区。

虽然王新法离开了,但他用尽“洪荒之力”,带领乡亲们“拔穷根”的精神,已深深烙进全村人的心里。村委会主任贺顺勇坚定地说:“有了王新法这种精神,没有拔不掉的穷根。”

“我并不懂他,但我尊重他”

王新法过世后,女儿王婷在父亲生前借宿的村民简发成家中,转了一圈又一圈。摸摸晾衣绳上的迷彩服,摸摸屋子里泛潮的花床单,再眺望埋葬着父亲的六塔山。要回石家庄了,这一世的父女,就此相隔。她,舍不得。

面对王新法葬礼上如潮水般的村民和素不相识人的暖手相握,王新法的爱人孙景华也有点恍惚了——那个不顾家的男人,为什么在这里有这么多亲人?为什么这里的乡亲们如此留恋他?

对王新法的所作所为,家人都认为:“理解很难,尊重更多。”

他扎根大山近4年,留给家人的时间不到60天。2017年春节,是王新法到薛家村义务扶贫没有回家的第三个春节。女婿谭锐对岳父是陌生的。结婚6年里,见岳父不超过10次。“我在北京工作,回石家庄的次数本就不多,赶上岳父在的时候都觉得很稀罕。”

女儿女婿的感受,远没有相伴30多年的老妻孙景华深。近4年来,王新法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总共不超过两个月。这还要把2016年9月孙景华到薛家村看望王新法的一个来月也算在内。“老王说,要干一番大事。我以前总想不明白大事是什么,直到在他的葬礼上,看到那么多的老百姓跪下来送他,看到当地小孩子满脸是泪举着手写的‘送爷爷的牌子,我才知道,我并不懂他,但我尊重他。”

在薛家村,王新法投了一百多萬元。对于王新法的家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老伴儿孙景华的退休金一个月3000多元钱,还不够自己吃药的;女儿王婷为带孩子辞了工作,孩子的奶粉钱,一家的开支,就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2月28日,王婷在父亲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才知道,父亲的退休金每月有4000多元钱。这钱,他一分都没拿回家过。

“爸爸说过一句话,‘我是带着思想来的,不是带着私欲来的,我问心无愧。”王婷说着,眼眶又红了。

王婷和母亲孙景华即将返程回石家庄,她们把王新法留在了薛家村。“看到有人和我们一样疼爸爸,我们也安心了。”尽管她们能带走的遗物,装不满一个行李箱。

王新法去世后的几天里,还陆续有村民打手机来要和他说话,有人发短信来和他聊天。王婷还发现,父亲这个扶贫老兵的手机铃声是冲锋号,闹钟是起床号。

王婷把自己的心愿发在了朋友圈里:“5:30,爸爸手机里的起床号依然响起,在那边不要再设这么早的铃声了,多休息休息。”

猜你喜欢
王婷新法家村
The Smoothing Newton Method for NCP with P0-Mapping Based on a New Smoothing Function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Room in Pinter’s Plays
An Appreciation of Symbols in Invisible Man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A movie review of Jodhaa Akbar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Performance of Ni/Nano-ZrO2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