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根+魏博+王虔+郑亮
编者按:摆脱贫困,不仅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还需要勇于创新的精神。巍巍太行,红色左权,在这片以抗日将领名字命名的热土上,积淀着天然的红色基因。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如今,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左权续写着“太行精神”的新篇章……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走进山西省左权县,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扶贫攻坚”四个字,不仅刻在了石壁上,更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贫困发生率高达21.77%的左权县,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甚至不宜人居,大多数贫困户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消除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自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左权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左权县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向决战贫困发起了总攻令,制订了2018年底全面脱贫、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因地制宜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样本。
挂图作战,扶贫工作统揽全局
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在左权县125个贫困村村委会的墙上,都挂有这些“作战图”。
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决战贫困,左权县的“打法”是,紧紧抓住精准扶貧精准脱贫这个“牛鼻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9717人,坚持以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县工作大局的“纲”,纲举目张,整体谋划,分步实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曾经是革命胜利的天然屏障,却一度成为阻断老区人民致富之路的“贫困大山”,如何让“贫困大山”变作“金山银山”?近年来,左权县充分运用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资金资源和体制机制等优势,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在最大限度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中得到实惠的同时,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左权林业扶贫攻坚贡献率要占到全县总任务的20%以上,助推1.2万人如期脱贫。目前,全县共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45家,吸纳贫困人口626户。林业扶贫项目的开展也带动了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5%提高至39%。”左权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关晓东向记者介绍。
“春季时跟着合作社种树,平时照管树林,一年下来收入五千多。”麻田镇的杨文秀因供孩子上学一度成为贫困户,仅靠三亩地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成为生态护林员后,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有了体面的工作,每次穿上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服装,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进步的“打法”,在2016年这个“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战果”斐然:23个贫困村、814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据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群众满意度达到92%以上;核桃、养殖、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和光伏、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农村整体环境、基础设施和农民的内生动力都持续趋好。
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是慈善救济,关键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善精神面貌。左权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扶贫”。
位置偏僻的龙泉乡连壁村脱贫压力大、担子重。村党支部班子摈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据本村的实际条件,实施产业脱贫。基层干部们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与村民们谈心,提振他们的精神,使村民们看到出路和希望。2016年,连壁村如愿摘帽脱贫。
“以前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我现在经常看新闻,了解国家对农民的好政策。”左权县拐儿镇村民张世林说。
上下同欲,帮扶队伍凝心聚力
上下同欲者胜。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打赢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战,既要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
在左权,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共同为脱贫事业添砖加瓦,他们组成了一支充满力量的扶贫队伍,山西省省长楼阳生的扶贫联系点就在左权县,今年4月,他在前往自己的联系点调研时表示:拧紧责任螺丝,凝聚各方合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精准见效,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基层干部是奋斗在扶贫工作第一线的人,他们解决的是贫困户们最切身的困难。里长村是左权县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个村,村委会在县里的帮助下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目前在食堂就餐的有40个人。如果孩子们都不在家,无法照料,还可以在这里住宿,中心还有大众澡堂。”里长村书记宋向林介绍。80岁的老人宋喜荣笑容满面地说:“一天三顿饭都在食堂吃,不掏钱,得病了还有合作医疗。我们老年人在一起吃饭又热闹,又不用麻烦子女,吃完饭打扑克,搞活动,活得挺幸福。”
扶贫不是一城一地“自扫门前雪”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在左权,中央单位的定点帮扶发挥了巨大作用。左权县委书记王兵表示,2002年以来,左权县的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外文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左权极大支持。在寒王乡,屋顶光伏能帮助贫困户每年增收7000元;里长村的农家书屋里,价值5万余元的图书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石匣乡未来将有100亩蔬菜拱棚帮助贫困户实现更好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外文局的帮助。“自2007年以来,我们选派了10批27名干部,参与到左权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每一年,我们都会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中国外文局在左权挂职的副县长王洋介绍道。
在左权扶贫攻坚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不仅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有“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资源优势,以及先富帮后富、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内涵。
民营经济在左权的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鱻淼酒庄位于左权县左权湖畔,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还可以吸纳贫困户在酒庄工作。“周边贫困户来这里劳动,管吃管住,工作一年,一个女工能收入一万多元,而男工能有两万多的工资。”酒庄负责人郝左亮介绍道。左权全县有17个非公有制企业与17个贫困村进行了结对帮扶,为贫困村安置剩余劳动力、提供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深根固蒂,本质脱贫杜绝返贫
在左权,让眼下近三万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不返贫,实现全面脱贫目标,与十几亿同胞一起走上小康之路,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當繁重。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发展生产脱贫是重中之重。产业扶贫能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也是左权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在产业对接上,左权县大力实施庄园经济、合作经济,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制定对应帮扶措施。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目前,合作社将近1000家,庄园经济有四五十个,吸收贫困劳动力就近打工。”左权县扶贫办主任窦俊秀介绍。
在左权县里,发挥扶贫“造血”功能的还有光伏产业,“十三五”期间,左权县力争全县贫困区域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突破130兆瓦,年发电量1亿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产业帮扶是为贫困群众栽了一棵扶贫树,这棵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能让他们持续受益。”中国外文局驻里长村第一书记张健这样总结产业扶贫的作用。
扶贫攻坚不是领导干部的政绩秀场,是决战贫困的一场硬仗,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确保脱贫成效,左权县按照本质脱贫的要求,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做足“成色”。一方面,左权县完善了考核、退出、评估“三位一体”的脱贫成效评价机制,严格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保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现象。另一方面,左权县专门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县10个乡镇、20个村、200个贫困户进行考核评估,彻底打消了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念头。
此外,左权县还组建10个扶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强化问责机制,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左权县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定决心与信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在新时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又将支持左权人民赢得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取得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