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的移动学习应用多维评价体系研究

2017-06-16 02:23刘永亮殷学丰卢永刚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

刘永亮++殷学丰++卢永刚

摘 要:通过移动学习应用来进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对移动学习应用的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基于云服务的移动学习应用为研究视角,结合移动学习特征,对移动学习应用的维度进行分析,形成移动学习应用的多维评价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移动学习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应用;多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23-02

引言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开始广泛普及[1]。移动学习不仅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技术拓展,更是将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在线学习技术等多种新技术融合到教育领域产生的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相关概念已经提出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众多教育研究机构和技术研究人员在理论基础、学习模式、平台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有了大量的成果研究[2][3]。但是,在移动学习应用评价及标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移动学习不断呈现出个性化、微型化、互动性、高效性、广泛性等不同于传统网络学习的新特征,建立符合当前移动学习应用需要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学习应用

一般来说,移动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下载能独立安装运行于移动终端的原生应用(native app);—种是通过互联网络连接和使用页面浏览的Web应用(webapp)[4]。

原生应用是通过Objective C、Java等技术专门开发的移动学习程序,需要一定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周期形成的软件,用户通过下载程序安装到移动端设备当中,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学习过程。其优点是应用自身可以直接使用终端的硬件功能,运行效率高,受网络限制较少。但开发技术要求高,开发周期偏长,对不同终端操作系统(IOS或Android)存在适配性问题,并且数据存储在终端中,其资源的形式和容量就受到一定限制。随着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Web应用开始越来越成为当前主流。在最新的HTML5技术的支持下,Web应用经过外壳包装也可以直接下载到终端中,提供了更好的类似原生应用的使用体验。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云服务的Web移动学习应用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二、移动学习应用评价框架设计

移动学习应用是一个系统,不能简单地进行單方面评价,应该客观全面地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评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经过对大量的E-learning评价标准细则与描述进行研究和总结,结合移动学习应用的特点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笔者认为移动学习应用的结构层面可分为内容、功能和技术三个维度。内容是学习者所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体系,包括关于学习的目标性、准确性、完整性、重难点以及多媒体的丰富性等方面;功能是学习者获取学习内容的手段,也是学习者直观可视可操作的平台,包括界面布局、操作设计、帮助反馈等;技术则是整个应用正常运行的底层支持,学习者虽然不直接接触,但是可以从使用过程中体验到,如操作的流畅性、系统的稳定性等。

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应用的质量好坏不仅和产品自身结构相关,用户的使用体验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可用性、实用性与先进性三个层次上对移动学习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角度来看,移动应用的可用性、实用性、先进性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可用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如内容可获取,功能可使用,技术可实现,若某一个应用软件根本不可用,则根本谈不上实用和先进性了;实用性相对于可用性为更高的层次,若能使资源更方便用户学习、理解和操作,则能给用户更好的学习体验,也会使应用的质量上升到更高的等级;先进性则更多贴近学习方式和使用者心理感受,使内容有创新,功能个性化,技术可拓展,以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和提高用户忠诚度,从而延长应用软件的新鲜度和寿命周期。

将这两种不同的角度相结合,则使移动学习应用的基本结构(内容、功能、技术)有了不同的质量层次,从而建立移动学习应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可用性在内容上的体现为明确性,也就是内容要体现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知识;可用性在功能上的体现为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用性在技术层面的体现则为系统稳定性,能够可靠运行。

实用性在内容上体现为易学性,即学习内容好理解好记忆;实用性在功能上的体现为交互性,也就是可以实现用户学习反馈和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互动;实用性在技术上的体现为普遍适用,兼容性好。

先进性体现在内容方面为创新性,即学习资源囊括相关领域最新知识点;先进性体现在功能上为个性化,即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自主学习模式;先进性于技术上的体现为领先性,即应用程序可不断升级扩展。

三、移动学习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应用评价体系进行指标的细化,在建立移动学习应用多维评价框架模型的基础上,首先确定9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是体系结构内第一层次的指标,代表了移动学习应用的基本属性和评价的主要维度,同时也是二级指标的评价对象。然后根据一级指标提供属性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来确定二级指标。第二阶段是针对已形成的指标体系,邀请移动学习的相关专家和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评价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从内容、功能、技术三个维度,可用性、实用性、先进性三个层次进行质量评价,共包括9个一级指标项和21个二级指标项,如表1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所构建的移动学习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今后移动学习应用的开发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由于篇幅等原因,对于二级评价指标到三级评价指标的再细化、不同指标的权重设计和量化测定等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研究和实践当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宝林.远程教育背景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76):57-58.

[2]刘豫钧,高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3]Ruti Gafni.Quality Metrics for PDA-based M-Le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Learning Objects,2009(5).

[4]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2029-2030.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
高职院校普及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试析融合移动学习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