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现象的展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展开研究和分析,探究本质,逐步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物理现象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等身心特点,精心策划物理现象的展现过程,从而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现象;策略
作者简介:张丽蓉(1978-),女,江苏如皋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研究现象的科学,诸如声现象、热现象、磁现象、电现象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等等,一个个的物理现象就像一串串珍珠,串成了多姿多彩、生动鲜活的物理学科体系.爱因斯坦曾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对小磁针的作用证明其存在.这说明了物理学习离不开物理现象的有力支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物理现象的展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继而展开研究和分析,探究其中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概念、发现规律,达成物理学习的各种目标.教师应当根据物理现象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等身心特点,精心策划物理现象的展现过程,从而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物理现象展现策略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1演示得宜——抓住演示时机,沟通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教师演示是展示物理现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观察和感知物理现象的重要手段,对于帮助学生积累初步的感性认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对于演示的准备和研究,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手忙脚乱、甚至演示失败,以至于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此类情况.教师更要学会把握演示的时机,在演示前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蕴伏,努力使得学生进入到既愤且悱的积极学习状态,从而全心投入到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教师演示的积极作用;在演示结束后,要“趁热打铁”,及时地引导学生回顾物理现象中的细节,尽量使得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跨越.
如在教学“大气的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了“皮碗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急切地求知:为什么两个皮碗很难拉开?接着教师进一步蕴伏,让学生观察“纸杯实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置后即使手离开,纸片也不会掉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纸杯实验”,将硬纸片掀开一小角,水就会全部洒出来.这样的物理现象演示,对学生原本的猜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认知冲突,为学生从感性的积累到对于大气压的理性思考做好了充分衔接,使得物理现象展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2探究得当——抓住探究脉络,实现从片面到全面的突破
在物理现象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做到盯住观察对象不放松,时刻关注物理现象的变化情况,并认真思考其变化中蕴含的理论依据.受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客观制约,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时,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物理现象展开探究,推动他们尽可能地从多方位、多层面的去认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和本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期寄于一蹴而就,而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从片面到全面这一过程,允许出现停留和反复,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将物理现象的展示过程进行了拆分,使其贴合了学生的探究脉络:如①导体ab放在磁场中不动,闭合开关;②更换强磁体,导体ab放在磁场中不动,闭合开关;③闭合开关,让导体ab沿磁感线方向运动;④闭合开关,让导体ab作切割磁感线方向运动……通过这样的分组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感知、体验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认知从片面到全面,从而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样做,不仅仅使得学生获得结论,更使得他们避开了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片面认知,体验到物理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
3延展得法——抓住延展策略,彰显从课堂到生活的整合
尽管有了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演示,有了对物理现象详尽的探究和思考,这还不足够使得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形成鲜明且又深刻的认知印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实现物理现象的延展,使得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真正贯通起来,一方面组织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积累,留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把握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切合点,将物理内容与生活因素链接起来,将课堂内的物理现象展现与观察关联生活,让学生建立其丰满且深切的认知,从而完成课堂与生活的整合.
如在教学“摩擦起电现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从科学与生活整合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如下物理现象展示过程:①实验演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分别靠近轻小的纸屑,并让学生注意观察;②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经过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否吸引小纸片?如果玻璃棒与玻璃棒相互摩擦,玻璃棒能否吸引小纸片?什么叫做摩擦起电?③指导学生运用摩擦起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在第三个环节,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实际展开交流,如“女同学在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在脱晴纶毛衣会听见劈啪响”、“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碎纸屑”等等,体现了物理课堂“身边物理”和“见物思理”,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物理课堂的现象展示,不能仅仅停留在演示这一片断上,而应当充分认识到物理现象在促动学生物理学习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物理现象与激发学生物理思维、提升物理能力等方面结合的契机,在演示前、演示中和演示后等各个环节以及观察、探究和拓展等各個角度综合考虑,帮助学生沟通感性到理性的桥梁、实现从片面到全面的突破、彰显课堂与生活的整合,从而让学生从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中获得最大效益,使其真正成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发动机”和“助推剂”,为学生后继的物理学习铺设一条宽阔且通达的大道.
参考文献:
[1]薛荣炎,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5):33.
[2]赵晋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J),物理教师,2016(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