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政文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疾病几乎有十分之一与水有关。仅安全饮用水一项,每年便可防止140万儿童死于腹泻、50万人死于疟疾、86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尤其是夏季,气温走高,人体水分因出汗而大量流失,学会喝水更显得重要。
△你陷入喝水误区了吗?
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调查显示,国人存在着诸多喝水误区。
误区一、喝水习惯差。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披露,高达95.3%的国人不会喝水,65.9%的国人直到渴了才喝水,有定时定量规律饮水的好习惯者不到5%。
误区二、水品选择不当,偏爱酒精与软饮料。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令人咋舌:中国人均酒精年消耗6.7升,其中酒民的人均酒精消费量高达每年15.1升,已超过“啤酒之国”德国,正在赶超俄罗斯。另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国内软饮料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主要消费人群为3~18岁的儿童与青少年,部分人每周饮用碳酸饮料超过7次。
误区三、喝水时机错误,渴了才喝水。实际上,当你已有“口渴”感时,体内已经处于缺水状态(美国医学专家发现,口渴感出现时体内已经流失了至少1%的水分),并开始利用调节系统来进行水平衡的调节,此时补水虽然可以补充丢失量,但所造成的健康损失已无法弥补,无异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喝水量普遍不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总摄水量为2500毫升,但很多人未能达标。一些人认为,我吃了很多富含水分的水果与蔬菜,也算“喝水”了吧,但事实却是:这些食物中的水量远远满足不了你的生理需求,额外补水大有必要。
现代保健观主张主动补水。换言之,应同一日三餐那样,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不管口渴还是不渴,每隔2~3个小时都要喝1杯水。以下几个时段尤其需要补水,以保证体内水分的平衡:
早上起床后。喝水一可补足一夜睡眠丢失的水分,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量,防止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二可增加尿量,帮助体内“垃圾”及时排出,发挥内洗涤之功效。
吃咸了后,喝水利尿,及时排出多余的钠,有助于防止高血压。
开空调半小时后,以及洗澡后喝一杯水。
心情烦躁痛苦时。喝水可稀释并排出因烦躁而升高的痛苦激素——肾上腺素,以改善心情。
便秘时,喝水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睡前1小时喝水可防止夜间血液浓缩,防范心脑血管病发作。
△饮品大比拼
最好的饮品是什么呢?答案是:白开水。欧美等国科学家的试验显示,一个人若能在30天内只喝白开水,将会获得诸多健康好处,如大脑反应加速。每天喝白开水8~10杯可令认知能力提升30%;面相更年轻,皮肤弹性更好;心脑血管更健康,降低心脏病死亡风险41%;新陈代谢加速24%;肝肾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等等。
其次為矿泉水及运动饮料,优势在于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可及时补上夏季出汗所导致的钾、钠、钙等矿物元素流失,特别适合活动量大、器官正常的年轻人饮用。当然,如果你的运动强度很低,如走了一段路,做了套广播操,没有出很多汗,就不必喝了,否则可能增加身体负担,还有增胖风险。
再次是绿豆汤、红豆薏米汤、果蔬汁、低脂与脱脂牛奶、无糖豆类饮品等,不仅消暑降温补水,还可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但要限量,如豆浆(每天3杯以上)有增加肾结石的风险,过多牛奶(每天3杯以上)有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故不能将牛奶、豆浆当水喝。
茶水如何呢?红茶、绿茶、白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以及柠檬片、酸橘、金橘等酸香味水果浸泡的水,符合无糖无盐无脂肪的健康饮品要求,解渴效果好,对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也很有益。只要泡得不过浓,不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吸收,还能提供一定量的钾元素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但大量出汗后不宜饮茶,因茶水有利尿作用,有加重体内水分流失之虞。
至于淡盐水,因含盐分较多(每百毫升中含盐量达1克左右),只适用于夏季或高温环境导致大量出汗,或者腹泻之后,且无高血压、糖尿病的人,不能作为常规饮品。
纯净水、蒸馏水等因为太纯净,常喝可能让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偶尔饮用足矣。
咖啡虽有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好处,但富含咖啡因,每天不要超过1杯。
据科学家测算,人体40%的水分来自食物,体内代谢过程可产生约10%的水,另外50%的水来自喝水。换言之,体内几乎一半的水需要用喝水的方式来补足,所以有人提出了每天8杯水的观点,确有一定道理。
△选个好杯子
喝水离不开杯子,杯子形形色色,如玻璃杯、搪瓷杯、陶瓷杯、塑料杯、不锈钢杯、铁杯、铝杯、纸杯等。综合权衡利弊,玻璃杯最好,不仅通透好看,而且材质最健康,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无论喝水或喝其他饮品,都不必担心会把化学物质喝进肚子里。另外,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易在杯壁滋生,故最为安全。
其次当推搪瓷杯,它是经过高温搪化后制成,不含铅等有害物质,亦可放心使用。
塑料杯健康隐患最多最大,“磁化杯”、“能量杯”等则有商家炒作、夸大之嫌,不作推荐。若你欲尝试,务必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不可盲目跟风
△喝水有技巧
喝水是有技巧的。如晨饮一定要“慢”,将一杯温水放在床边,先慢慢的让嘴唇湿润,然后再慢慢喝一小口入胃,让身体先熟悉这个过程,再一小口一小口喝。便秘者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喝水时要大口大口地喝,吞咽动作快一些,使水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饭后不要立刻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使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影响消化吸收,最早也要待饭后半小时再饮水,要求小口小口地喝,频繁、大量饮水易诱发烧心感;原本就容易烧心的人宜在饭后2~3小时喝水,每间隔20~30分钟喝3~4小口。很多人洗完澡常觉得渴,往往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跳会比平时快些,喝太快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应该小口慢速喝下1杯温开水。睡前不能喝太多水,避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但也不能不喝水,应抿两口再睡觉,并在床边常备一杯水,感觉口干时马上喝一两小口。喝冷饮更要忌急饮,因为热汗淋漓时全身血管扩张,体表腺体开放,若突喝冰冷饮料,使机体某一部位(咽喉部)发生温度骤变,便会反射性地发生血管、腺体导管和食管的平滑肌急剧挛缩,容易诱发咽喉炎、气管炎甚至喘息,应先呷饮少许冰冷饮料,让口腔咽喉稍事适应,然后再增加饮用量,方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