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制动机综合作用教学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利用控制关系、管路图、图表结合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提升参与度,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DK-1电空制动机;综合作用;控制关系;管路图
机车制动机是机车上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要求机车乘务员能够熟练掌握制动机的性能和作用。由于DK-1电空制动机是以电信号作为控制指令,压力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制动机,既有电路又有气路,综合作用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实际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反映没有头绪、记忆困难,根据教学实际,不断研究探索,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DK-1电空制动机综合作用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DK-1电空制动机的综合作用。
1 利用控制关系掌控大局
DK-1电空制动机在电空位控制全列车的逻辑关系:
该控制关系应该贯穿整个制动机学习的始终,特别是在综合作用讲解中,学生觉得困难的是哪些部件会影响结果,各部件间如何连接,动作顺序又如何?为明确地告诉学生出现在控制关系的部件就是能够影响到最终结果的部件,将电空位控制全列车的逻辑关系增加一些部件,形成如下逻辑控制关系:
从控制关系可以知道每个部件在系统中都是接受前一部件的控制产生变化,从而控制后一部件的动作,进而明确系统各部件的动作顺序。通过控制关系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司机通过操纵电空制动控制器在不同手柄位置,控制相应电空阀的得电和失电,使均衡风缸充风或排风,再通过中继阀动作控制列车管的充风或排风,列车管的压力变化一方面控制车辆的缓解或制动,另一方面通过机车分配阀主阀部动作控制作用管的排風或充风,使分配阀均衡部动作控制机车制动缸的排风或充风,从而形成机车的缓解或制动。
2 结合管路图理清各气动阀的动作
通过控制关系的分析,学生明白了电路控制电空阀得电或失电,电空阀控制气路的接通,气路压力的变化引起各气动阀的动作。具体分析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每个电空阀沟通的气路如何描述?几个气动阀的动作混在一起……
首先要明确按照电空阀排列的顺序描述沟通的气路,这样不会遗漏。
其次得电或失电的电空阀沟通的气路怎样表述?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管路图,以电空位操纵下电空制动控制器手柄置于“运转位”位为例,缓解电空阀得电,根据下阀口和中阀口沟通的原则,从缓解电空阀下阀口引出的管路出发向下寻找,中间会出现分支,如果是通往别的部件内部的不要管(如通往压力开关208、209内部),如果是穿通过去的继续向下走(如通过止回阀55、塞门157等),直到管路出现标注的名称——总风缸管即为尽头。同样的原理找到缓解电空阀中阀口管路尽头的名称是均衡风缸,则得出结论:总风缸通过得电的缓解电空阀向均衡风缸充风。
最后理清各气动阀的动作,几个主要的气动阀——中继阀、分配阀主阀部、分配阀均衡部,通过在管路图上的分析发现,如果把中继阀逆时针转动90度,则这几个阀膜板、活塞杆的方向是一致的。
气动阀的原理是接受某一管路气体压力的变化,使膜板带动活塞杆移动,打开另一管路充风或排风的通路从而控制其压力变化。中继阀膜板(逆转90°)上下侧分别是列车管和均衡风缸管的压力,主阀部膜板上下侧分别是列车管和作用管的压力(此处工作风缸管虽然在膜板下侧,但它的压力变化和列车管一致,省略),均衡部膜板上下侧分别是制动缸管和作用管的压力。根据控制关系,电空位操纵下电空制动控制器手柄置于“运转位”位时它们的动作顺序为:均衡风缸压力增加→中继阀膜板上移→列车管压力增加→分配阀主阀部膜板下移→作用管压力降低→分配阀均衡部膜板下移→机车制动缸压力降低,机车缓解。
它们的共同点是,膜板下侧压力大则上移,膜板下侧压力降低则下移,膜板上移则上侧管路充风而压力增加,膜板下移则下侧管路排风而压力降低。
3 通过图表总结分析压力变化
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可以演示出综合作用各个部件的动作顺序以及管路中充风和排风的动作过程,但其演示讲解的速度偏快,学生因为对课程不熟悉往往接受不了,所以还需要结合管路图分析讲解,利用图表总结,边讲边写,放慢速度,学生能增强参与的程度,提升学习的兴趣,达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的效果,讲解了运转位,锻炼学生总结制动位的阀动作图表。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利用控制关系、管路图、图表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提升参与度,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学生反映:学完电力机车制动机,不用背书,拿着管路图就能将所学内容理解。
参考文献:
[1]董振东.JZ-7型制动机综合作用教学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1(04):200
[2]李永顺.JZ-7型空气制动机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5(05):119-121
作者简介:
尹庆玲(1974-),女,广西桂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