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新大纲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备考策略

2017-06-15 17:36张六安
化学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

张六安

摘要:2016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其中化学科选考内容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由原来的三个部分内容调整为四个部分内容。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2013至2016全国I卷化学科选考内容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命题特点,分析2017届高考化学科“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大纲;考纲变化;题型特点;备考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5–008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最新的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最新的大纲“选考内容”中明确将“化学与技术”模块删去,高考全国卷(新课标)中选做题只保留“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两个部分。为了使教师能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考查的内容,本文从考纲变化、题型特点和备考策略三个方面分析2017年“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备考工作。

1 考纲变化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又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深入了解考试大纲的变化,能及时调整备考方向。此次大纲修订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要结构及内容变化列举于表1中。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大纲侧重于微观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要内容按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原子结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第二、三部分涉及化学键及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等内容。而2017年大纲的四个部分则是依据“电子→原子→分子→晶体”的思路编写,侧重微粒构成物质的递进关系,与人教版教材的编写顺序高度一致,从结构上看,2017新大纲更加严谨和有条理,更有利于考生备考。

表2列举了2016及2017两年考试大纲“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描述发生变化的相关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次大纲在修订的过程中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学习有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掌握化学用语:例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由原来的“电子排布式”增加至“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深入理解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例如电负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三个知识点,2016年大纲对这三部分内容的要求均停留在概念理解的层面上,而新大纲则要求考生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这要求学生对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较深入的了解。

(3)对化学键的要求提高:化学键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核心概念,也是决定学生能否掌握好此模块的关键。因此此次大纲修订对化学键的内容做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共价键和配位键,这两种化学键能解释绝大多数无机粒子(包括分子和离子)及有机物的性质,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高考备考中的重点。

2 题型特点

根据2013~2016年的全国Ⅰ卷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选做题,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分考题的题型相对单一,考点相对比较固定,考查的内容均为选修3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详见表3),命题过程中做到“稳中求变”:

第一,同一内容考查角度多样化。

例如对共价键相关内容的考查,2013和2016年均要求學生利用共价键参数解释原子成键特点的差异性,而2014和2015年则只要求学生能识别物质中的σ键和π键即可。从题目设置来看,写出原因或解释现象类的设问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在作答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使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相比计数σ键的个数或判断物质中共价键的类型,2013、2016这两年的题目要求考生对共价键的相关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重点内容考查方式多样化。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排布、杂化轨道理论等内容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但每年试题给人的感觉却都很新鲜。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除了直接考查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以外,还通过电子的自旋状态、成对情况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甚至还直接考查过电子云的概念。而杂化轨道理论的考查更是每年都选择了不同的角度。2014年是利用结构式判断、2015年是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2016年则是利用空间结构判断,对原子杂化方式的三种判断方法都作了考查。这样多角度、全方位的设问思路,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物质结构理论变得十分形象、生动。

第三,晶体结构设问创新化。

3 备考策略

从2017年新考试大纲的变化及过去4年全国Ⅰ卷“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题型特点来看,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注重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材中的内容是“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常考内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对选修3中的所有内容熟练掌握。例如2014年出现的“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是人教版选修3第62页的内容。2015年出现的“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形象化描述”是人教版选修3第9页的内容。又如在2014年出现的“基态铁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2015年出现的“在基态原子中,核外存在 对自旋相反的电子”、2016年出现的“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有 个未成对电子”等,均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

3.2 注重对教材中素材的挖掘

3.3 注重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选修3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解决“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个基本问题的,因此在高考考查过程中,对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2013年出现的“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2014年出现的“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2015年出现的“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 ”。2016年出现的“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等。这些问题涉及了原子结构对原子成键特点的影响、共价键对分子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这些内容都是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典型例子,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对此类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归纳出不同的分析角度,并通过训练加强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

3.4 注重对重点内容的强化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有一部分内容基本每年都会考查,对于此类高考高频考点,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新的考查角度的挖掘和强化,例如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常见的方法有三种: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通过空间结构和成键情况。在备考训练题中需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考查以及强化,使得学生遇见此类型问题时可以快速作答。

总之,在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进行备考的过程中,要充分阅读考纲要求、对比新旧考纲的变化,同时对历届高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分类研究,才能使备考工作显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67~1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28~3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EB/OL]. http://www.neea.edu.cn/ksxw/infor.jsp?infoid=57259&class id=01_03.2016-10-14.

[4]单旭峰.深化改革 平稳过渡——2016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試题特点剖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3):62.

[5]单旭峰.贯彻改革理念 突出能力考查——2015年化学试题特点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3):64.

[6]单旭峰.加强试题创新设计 突出应用能力考查——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化学试题特点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3):46.

[7]单旭峰.注重知识与能力 突出过程与应用 加强综合和探究——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62.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之我见
在体系中把握细节
高考模式下化学备考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与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