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仁杰
女性怀孕后非常容易发生痔疮,主要源于“肚子大”和“火气大”。“肚子大”指女性怀孕后子宫逐渐增大,压迫盆腔内的器官,其中最易受压的是直肠及其血管。直肠受压后排便费力,是导致痔疮发生的重要原因;直肠的血管受压后,血液回流困难,容易郁结在下方,形成内痔和外痔。
“火气大”指孕妇容易“上火”,最直接的原因是代谢明显增加。母体除了自身的代谢,还要担负腹中胎儿的能量和营养需要,产热增加;怀孕后内体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不再有月经,骨盆关节和肌肉逐渐松弛,以适应胎儿增大和分娩的需要;骨盆脏器组织容易充血、淤血,肛管直肠组织也变得松弛、脆弱,容易发炎肿胀。“火气大”也容易造成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导致痔疮,或出现便血、肛门肿痛等症状。
治疗孕期痔疮:限制多,手段少
孕期痔疮的治疗比较棘手。出于保护母体、胎儿健康及妊娠安全等多种原因,医生治疗时限制很多。原则上,孕妇患痔疮,如果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但如果出现出血、痔核脱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相应治疗。在保证母体、胎儿健康及妊娠安全的前提下,医生会尽可能采用不会造成流产、早产、致畸的手段和药物,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手术治疗 妊娠早期禁止采用手术治疗痔疮,妊娠中后期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在痔嵌顿、坏死等紧急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局麻下剥离血栓性外痔等小手术也可以考虑。
药物治疗 最好不用药,即使用药,也要用明确可以在孕使用的内服药和外用药。孕妇须向妇科或肛肠科医生咨询。虽然外用药相对内服药安全度稍有增加,但大多含有孕妇禁用的成份,孕妇忌用。太宁栓(复方角菜酸酯栓)可用于治疗孕妇痔疮的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痔疮出血。
中药治疗也应慎之又慎
有人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无论内服或外用,都可安全治疗孕期痔疮。其实,这一说法并不正确。中药虽大多是自然界生长的草木类植物,但仍有一定的偏性、毒性。中医就是利用中药的偏性或“毒”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孕妇患病后,只要针对病因治疗,即使所用药物药性峻猛,亦不致坠胎。可若用药得不当或随便使用,就可能出现副作用,甚至出现不良后果,补药也不例外。所以,中药有无副作用,全在于是否正确使用。孕期痔疮若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特别提醒
目前有很多中药、中成药,特别是一些非处方藥、保健品或保健食品,看似无害,似乎什么人都可以服用,实则不然,特别是一些宣称有“排毒”“通便”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如排毒养颜胶囊、通便茶、肠清茶等,基本上都含有孕妇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番泻果实等。此外,治疗便秘的麻仁丸、一清胶囊、清宁丸等都含大黄,治疗痔疮的痔根断(片)含番泻果,还有含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都有引起流产的风险。含冰片、麝香、酒精等成分的外用中药,如痔疮膏、痔疮栓、熏洗剂、灌肠剂等,也有导致流产的风险,孕妇应禁用。
不过,有些中草药对于治疗孕妇痔疮有较大优势。中草药组方灵活,中医师可根据每位孕妇的特点开方用药,既能保胎、固胎,又可兼顾治疗痔疮的出血、水肿、疼痛等症状。中药外用药是中医的特色,一般疗效都不错,在组方时如果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就能用于治疗孕妇痔疮。很多大、中型中医院均有自制的痔疮外用药,如本院的痔瘘熏洗剂、黄芩油膏用于治疗孕妇的痔疮肿痛、出血、脱出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孕期痔疮,防患于未然
妊娠期用药有很多禁忌,故对于孕期痔疮,最好的方法是预防。
饮食“三要三不要” “三要”指要多饮水、要多吃新鲜蔬果、要多吃粗纤维食物。“三不要”指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便、不久蹲厕所的习惯。定时排便习惯形成后,就不容易发生便秘,可减少痔疮发生。不久蹲厕所,肛门静脉淤血的情况会大大改善,减少肛管静脉发生曲张的概率,从而预防痔疮发生。
适量运动 适量的体力活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痔疮。
适当坐浴 适当坐浴可促进肛门直肠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痔疮。
大众医学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