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危机识别途径分析

2017-06-15 23:08宋广荣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手机媒体

宋广荣

摘 要: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调查发现:手机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根据影响可以从使用时间、使用内容、影响的性质等五个方面来识别心理危机状况,希望通过此调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媒体。

关键词:手机媒体;心理影响;危机识别途径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调查对象为北京联合大学大一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43份,回收率为95.9%。其中艺术类577人,文理类766人;男生466人,女生877人。

自编问卷《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状况调查》,主要内容为手机使用基本情况,手机媒体对学习、人际交往等影响,手机依赖状况等。

二、数据分析

1.手机使用基本情况分析

约57%的大学生手机流量平均每月在1G以上;约53%的大学生基本花费(不含购物)在30~70元之间,其中花费31~50元的学生最多(32.91%);约52%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在5个小时以上,其中使用3~5小时的最多(32.54%);使用手机媒体主要用来娱乐(92.41%)、联络沟通(89.95%)、获取新闻资讯等信息(83.40%)、学习(76.99%);常用的手机软件为社交应用类(97.24%)、影音播放类(85.85%)、生活服务类(72.08%);有空闲就会使用手机的学生较多。

2.手机媒体对学习的影响

课堂上约89%的大学生会使用手机,经常用的约23%,主要是查阅相关资料(79.26%)、看朋友圈联络交流(69.65%)。约54%的大学生会因过度使用手机影响正常学习。大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媒体方便“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大了知识面(89.43%)”“与老师、同学等交流学习,不受时空限制(84.88%)”“提高了碎片时间的利用率(70.14%)”,但也“易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70.14%)”“长时间使用影响身心健康(70.22%)”“削弱了自我深入思考的能力(68.65%)”等。

3.手机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的使用“扩大了交往的范围(85.63%)”“冲破了交往的时空限制(79.52%)”“促进沟通增强感情(78.48%)”,但是过度使用“会降低现实交往的主动性,增强伪亲密性(81.24%)”“会导致脱离社会,削弱现实交往的能力(78.03%)”等。

4.手机媒体对自我意识的影响

大学生认为运用手机媒体可以“自主地获取信息和安排生活,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69.32%)”“自由展示自我,强化了自我意识(67.01%)”,但“容易沉迷导致自控力下降,沦为手机的奴隶(55.03%)”“容易分散时间,导致自我管理不合理(73.57%)”。约89%的大学生认为自控力是可以的,其中认为“自控力比较好”的最多,占36.04%。

5.手机媒体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能随时交流和分享,利于情感表达(82.87%)”“提供了畅快表达的渠道和空間,利于身心健康(72.60%)”,但是“过分沉迷于手机媒体会脱离现实,失去真实情感,更易感到孤独空虚等(57.04%)”“存在一定的焦虑,例如课堂上能否控制住玩手机等(46.84%)”。约76%的大学生认为“当空闲时间被碎片化的信息填满时会感到生活很充实”。

6.手机媒体对心理问题的帮助

约83%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的使用对解决心理压力或问题是有帮助的,主要体现在“进行消遣娱乐从而转移注意力(79.20%)”“向他人倾诉得到安慰和支持(76.25%)”“发表个人感言,缓解不愉快心情(46.52%)”。

7.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约9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依赖手机,其中“比较依赖”的最多,占50.71%。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约38%的大学生“总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手机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约34%的大学生“当一段时间手机不响时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或未读信息”,约33%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不离手,无论是在图书馆或是课堂上都无法自控地拿出手机把玩”,约33%的大学生表示无以上心理依赖症状出现。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手机媒体的使用对其学习、心理行为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1][2]。

1.积极影响

无论从调查研究的结果还是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手机媒体运用得当是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增强其心理行为品质的,例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便于情感体验表达、利于心理压力缓解等。

2.消极影响

过度使用或依赖手机则会影响学习、损害身心健康[3]。由于手机媒体使用便捷,大学生很可能不自觉地长时间进行娱乐游戏,也容易在课堂、图书馆等学习时间不可控地玩手机,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过度依赖网络也会降低学生独立思考、现实交往等能力。

四、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途径分析

根据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状况。

1.使用时间的监控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在5个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的占24.87%,这说明一定程度上玩手机的时间占用了学习或休息时间,这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手机时间使用越长的大学生越有可能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2.使用用途的关注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主要用来娱乐、联络沟通、获取新闻资讯等,用来学习的排在第四位。如果主要用来娱乐游戏而且长时间使用,则很容易成瘾而耽误学习。另外,过分关注朋友圈也会分散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影响现实沟通能力等,所以需要关注手机媒体的使用用途。

3.影响性质的判定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利弊大小关键看使用是否得当。如果对大学生来说,消极影响更大即弊大于利,那么其在手机媒体影响下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状况。所以根据心理影响的性质及其大小也可以判定学生是否更易出现心理危机状况。

4.自控力的了解

自控力是决定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是否适当以及利弊作用大小的一个因素。自控力差的学生越有可能过度使用或依赖手机,从而影响学习或造成身心不健康。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或观察了解学生的自控力情况,自控力越差的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状况。

5.手机依赖症的定期排查

如果过度使用与依赖手机并将其作为精神与情感的寄托,就会发展成为“手机依赖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据调查,约67%的大学生显现出一条或几条心理依赖症状。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试来监控学生的状况,采用网络测试的方法比较便于收集数据。

参考文献:

[1]王 莹.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分析[J]. 亚太教育,2015(24):262.

[2]姚 崇,安昱霏.手机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4(10):103-105.

[3]吕小丰,苏彩虹,郑燕萍,等.90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02-103.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
浅析发挥手机媒体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