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英
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美韩大规模军演大兵压境,威胁要对朝鲜开展“斩首行动”,朝鲜毫不示弱,紧锣密鼓进行核试验,并表示可能会“先发制人”。一触即发的半岛局势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由美苏争霸引起的那场危机曾使世界濒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但在千钧一发的关头,由于这两个大国的领导人采取了比较理智的态度,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最终避免了一场核战争灾难。
危机序幕悄然拉起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由于在土地改革中大量征收了美国人的农场和庄园,以及将美国企业在古巴的公司和财产收归国有,触犯了美国在古巴的利益,美古关系迅速恶化。面对美国日益严重的威胁,古巴逐渐靠近苏联,依靠苏联提供武器装备,以应对美国的威胁。而苏联出于与美国争霸世界的目的,也以支持古巴革命为由,向古巴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目的是把古巴建成获取美国和北约军事情报的“前沿阵地”和抗衡美国的“桥头堡”。
日益密切的古苏关系使美国感到恼火与担心。美国开始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向古巴施加巨大压力,试图推翻古巴政权。美国中央情报局除了企图暗杀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外,还直接组织和领导了对古巴的军事入侵。
1961年4月,美国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发动“猪湾战争”。这次入侵是美国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两任总统亲自批准,在肯尼迪任总统期间实施的,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具体执行,美国陆海空三军积极参与。在卡斯特罗的亲自率领下,古巴军民英勇奋战,经过72小时的激战,全部歼灭入侵者,取得了“吉隆滩战役”的重大胜利。
美国在吉隆滩入侵失败后仍不甘心,千方百计地孤立古巴并企图扼杀古巴革命。1961年11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了一项直接入侵古巴的计划,即“獴行动”。1962年4月,肯尼迪总统正式批准了“獴行动”计划。
苏联在获悉有关美国入侵古巴的计划后,立即通报古巴。赫鲁晓夫提出,要对付美国直接入侵,惟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古巴建立装有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基地,其射程几乎可以到达美国全境。古巴最高领导层接受了苏联的建议。
1962年9月,苏联的R-12中程导弹陆续运到了古巴的港湾,第一批核弹头以及数量可观的现代化军事设备也于10月运抵古巴的马列尔港。
苏联在古巴的军事集结是在极为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却没有逃脱美国人的耳目,美国从8月初就开始有所觉察。美国海军舰只和飞机对驶往古巴的每一艘苏联船只都拍了照片。10月15日,中情局报告,苏联正在着手安装大约40枚射程为1000英里的中程导弹和射程为2200英里的中远程导弹,并使之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这一重大情况立即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委会立即开会,讨论应对之策。肯尼迪总统决定对古巴海域实行名为隔离、实为封锁的办法来解决,从而揭开了导弹危机的序幕。
危机高潮剑拔弩张
10月22日,肯尼迪下令武装封锁古巴海域,要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视下,迅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24日,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域执行海上隔离任务,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任何开往古巴的船只都必须接受美国军舰的检查,否则就将被击沉。美國的大型海军编队集结加勒比海,一半以上的战略轰炸机已准备起飞,配备“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已经进入作战阵地。美国先后出动了军舰183艘封锁古巴海面。与此同时,579架战斗机集中在佛罗里达,形成了一条严密的海上封锁线,准备检查、阻止并在必要时炸毁那些驶往古巴的可能载有任何进攻性武器的苏联船只。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苏联也不肯示弱。赫鲁晓夫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苏联国防部指示武装部队处于战备状态,所有休假都被取消,停止老兵的复转工作。苏联政府发表声明,针锋相对地指责美国实行海上封锁是“史无前例的海盗行为”,是“朝着发动世界核战争走去”。苏联表示,如果侵略者发动战争,将给予最强烈的回击。掌握着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两个超级大国剑拔弩张,一场核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美苏两国理智克制
从表面上来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剑拔弩张,然而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肯尼迪亲自指挥“隔离”措施的执行,掌握着危机的一切重要细节情况。他下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更不得去追踪并登上那些被怀疑载有违禁品的船只,以避免节外生枝,使一触即发的形势上升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在整个“隔离”期间,美国海军只是在10月26日检查了一艘苏联租用的货船。赫鲁晓夫也极力避免同美国正面相撞,命令苏联船只暂时避开美国海军的拦截区,并打电话给肯尼迪,建议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
作为东西两方阵营的首领,美苏两国首脑都想在危机的处理上,为自己力争更多的利益,于是在开始时双方都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然而,他们在内心深处对核战争对自己一方的危害又顾虑重重。在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干预下,两个超级大国开始就危机的解决进行磋商。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共通了25封信,就危机的解决进行谈判,讨价还价。
随之苏联立场有所松动。10月26日,18艘苏联货船中的16艘开始返航。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敦促肯尼迪审慎行事,保持克制,并且表示,如果美国总统做出不进攻古巴和解除对古巴的封锁的决定,苏联也可以考虑从古巴撤出导弹和拆除在古巴的导弹基地。
10月27日,肯尼迪又接到赫鲁晓夫的一封信。信中再次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但是要求美国撤出其安放在土耳其的“大力神”导弹,以换取苏联撤除在古巴的导弹。很明显,赫鲁晓夫是想让美国做出对等的让步,从而使他能体面地撤回苏联的导弹。
同一天,美国两架低空侦察机遭到古巴地面炮火的袭击,1架U-2飞机被1枚苏联导弹击落,1名美国少校飞行员中弹身亡。赫鲁晓夫在10月27日的信中提出的条件和U-2飞机被击落事件,无疑使肯尼迪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美国国内要求肯尼迪采取军事行动的压力骤然增大。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执委会会议上,绝大多数人都同意第二天清早就进行空袭,并将“萨姆”导弹发射场摧毁。肯尼迪认识到这一行动所产生的后果会是多么严重。他坚持认为应当保持克制,并提醒说:“我所关心的不是这第一步,而是双方会相继升级到第四步、第五步,我怕我们那会儿已不能升级到第六步,因为已经没有人去干了。我们应当提醒自己,我们正在走上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
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肯尼迪委派其胞弟罗伯特·肯尼迪向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转达口信,明确提出如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否则美国将不可避免地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同时又告诉苏联人,关于从土耳其撤出导弹的问题还得由北约作出决定,但美国方面已决心撤出这些导弹。10月28日,赫鲁晓夫复信肯尼迪,同意对方提出的条件。信中不再提及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的条件,并同意让联合国代表核实导弹的拆除情况,要求与美国就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迅速达成协议。肯尼迪随即复信并发表声明,表示欢迎赫鲁晓夫“这一具有政治家风度的决定”。苏联的谈判代表、副外长库兹里涅佐夫于当晚到达纽约。11月20日晚上6点,肯尼迪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由于苏联已经同意撤走伊尔-28轰炸机,美国决定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963年1月7日,美国大使史蒂文森和库兹里涅佐夫联名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希望,在危机的形势下为了防止战争威胁而采取的行动将会解决他们之间的其他分歧,并使战争威胁延续的紧张局势普遍缓和下来,因此美苏请求安理会不再讨论导弹危机问题,认定古巴事件终结。1963年1月7日,美苏宣布危机了结。
古巴导弹危机留下的启示
古巴导弹危机留下的启示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领导要善于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彼此对立的、紧张的国家关系,在紧要关头要拿出勇气和智慧处理好这样那样的危机事件,而不至于让危机去影响两国关系、地区局势以及世界和平。
一是任何政治力量或是经济力量的斗争都是以绝对实力为基础的,美苏争霸一定是以两国的综合实力为保障。正是因为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接近,谁都不想打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所以才有妥协的可能。
二是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小组的重要性。美苏都适时地建立起以自己国家的智囊为核心的危机管理应对小组,并且理性应对和做出了决策,没有让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是危机管理小组的领导(即最高决策者)的素质的重要性。如果最高决策者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做出影响事態发展的决策,那么一定会影响危机的解决。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领导人都能冷静而果断地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恢复了美苏战略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使得危机得以解决,化险为夷。
责任编辑: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