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严林
(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 652499)
油菜新品种云油杂15号密度试验初报
赵严林
(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 652499)
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油菜绿色高效增产栽培技术模式,2016年泸西县油菜区域推广站组织开展了油菜新品种云油杂15号密度种植试验。文章通过云油杂15号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目的在于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以便指导泸西县油菜生产,实现产量、效益最大化。
云油杂15号 密度试验 油菜
1.1 试验材料
试验安排在泸西县旧城镇木龙村委会中摆村史建成农户旱地进行,海拔1 825 m,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品种是云南省农科院繁育并通过审定的油菜新品种云油杂15号,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油菜品种云油杂10号为对照,槽沟条播。试验种植密度设计为0.9万株/667 m2、1.2万株/667 m2、1.5万株/667 m2、1.8万株/667 m2、2.1万株/667 m2。
1.2 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表1),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小区之间用沟分隔,沟宽40 cm。各处理N∶P∶K为24∶6∶10的复合肥20 kg,硼镁锌肥1 kg作底肥一次性施入,追肥为尿素10 kg/667 m2。
1.3 数据分析
油菜成熟收获时,技术人员对各小区进行了田间实产实收,并综合分析各小区产量性状。
2.1 不同处理油菜产量结果
经过对不同处理的田间实产实收(表2)显示,各处理间小区产量差异明显。处理0.9万株/667 m2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8.8 kg,折合单产293.35 kg/667 m2,比对照220 kg/667 m2增产73.35 kg,增33.3%;其余4个处理的小区产量与对照差异也达到了明显的增产水平。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3显示,各个处理的油菜植株有效分枝高度较低,说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促进油菜的营养生长,其中密度为0.9万株/667 m2、1.2万株/667 m2、1.5万株/667 m2有效分枝高度较低,说明3种种植密度对促进油菜营养生长更为有利。
表1 试验设计 万株/667 m2
表2 不同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表3 主要经济性状调查
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差异明显。可见,种植密度是影响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
在种植品种相同时,种植密度增加,油菜的产量增加,产量构成进一步优化,显示出种植密度的重要意义。
在试验过程中,虽然较往年雨雪明显偏多,气温相对较低,对油菜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是达到了试验的目的。
密度0.9万株/667 m2的处理比其他4个处理在产量上表现更好,长势更强,小区平均产量8.8 kg,折合单产293.35 kg/667 m2,比对照云油杂10号220 kg/667 m2(实收产量)增产73.35 kg,增33.3%;产量差的为1.5万株/667 m2的小区平均产量7.8 kg,折合单产260.0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0.01 kg,增18.2%。
通过该试验的启示,泸西县将在今后的油菜生产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改革油菜种植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高效增产栽培模式,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