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对程序在输血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程峰 周脉飞
目的研究输血前核对程序在临床输血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方法确定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临床质量体系文件,确保输血前核对程序在输血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中认真执行。结果通过输血前核对程序在输血关键环节和输血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在12 557例输血病例中,共发现输血差错13例,避免了输血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输血质量控制包括输血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输血关键环节和过程控制中的核对程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临床输血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输血前核对程序;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安全有效
当前,临床输血最常见的差错是标本问题[1]。据资料显示,在136例输血事故中,有3%发生在供血中心,10%发生在医师申请和护士采样中,36%发生在医院血库,51%发生在标本收集和管理[2]。细菌污染引起输血致死性(特别是血小板制品)败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105或更高[3]。Linden等报道,在美国,每年因急性溶血反应死亡的病例中,大约有10例是因输血过程失误所致,与每年红细胞输血量 1 200~1 400万单位相比 ,因输血核对失误致死风险率为 8:1 000万单位输血[4]。因此,加强输血质量管理中涉及输血关键环节的核对程序,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
我院2014~2016年12 557例输血病例。
从血液成分的接收入库、临床输血申请、标本采集和交接、输血前检验和血液发放领取、临床输注护理等整个输血环节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我院输血质量体系文件执行;进行输血前核对程序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培训和考核,确保所有环节的参与人员严格按照输血质量体系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根据我院临床输血的实践,确定了7个输血关键环节和核对内容:
2.1 血液成分接收入库环节
统一使用指定供血单位徐州市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成分,并对运送的血液成分和数量与血液成分交接清单核对,如发现标记有误或标签内容不清,及时进行质量反馈和记录,并退回。认真核对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袋标签上的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5],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退回,不得接收。两年来,通过血液接收入库核对程序,发现1例血液成分接收数量与交接单不符,原因为徐州市血站发血失误。
2.2 输血申请与标本采集、送检环节
护理人员按医嘱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专用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正确无误后,抽取输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输血科人员在收到输血申请单及血液标本时,与送检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及临床诊断,并与输血标本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退回,拒绝接收。国际输血协会(ISBT)统计的10个国家70万血标本,错误标本和贴错签分别占1/2 000 和1/165;在一份包含136例完整的事故报告中,鉴定出239个操作程序上的错误,其中51%发生在血液标本收集和管理环节[6]。在我院12 557例输血病例中,通过核对,发现标本信息和输血申请单不符、差错5例。
2.3 输血前检验环节
输血科人员按照检验单与患者血液标本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检验;配血标本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标本和供血者血液标本,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鉴定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必要时筛查不规则血型抗体。血型鉴定正确无误后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合格后(盐水法和非盐水法交叉配血结果均需阴性)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方能报告结果。配血检验操作完成后,再次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无误,核对血型及配血结果,保证交叉配血试验环节无差错。12 557例输血患者病例,核对出2例差错,1例为血型鉴定错误,1例为配血单打印血液编号与实际不符。
2.4 发血取血环节
取血人员与输血科发血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血袋编码和血液有效期、血型和血袋外观等内容,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将血液取出。输血科不得为取血单项目填写不全的用血发放血液。本环节共核对出2例差错,患者申请单床号与提血单床号不一致,经调查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为患者病床变动,临床科室未及时通知输血科所致;1例为输血科人员血液成分发放错误。
2.5 临床输血护理环节
在病床边进行的核对程序是防止输血差错的最后机会。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再次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在一份包含136例完整的事故报告中,鉴定出239个操作程序上的错误,其中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操作程序错误的25%[6]。
2.6 输血前床旁最终核对
输血时由两名护士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并与申请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血。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7]。
2.7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环节
发热、过敏和溶血反应为临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其中以发热和过敏最为常见。在统计12 557例输血患者中,除发热和过敏症状外,无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2.8 室内质量控制环节
由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特殊性,结果判定不同于传统的定量实验,而是属于分级定性,因此,结果的判定是通过与质控品定标时的反应强度进行对比。若阴性质控出现阳性结果和阳性质控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出现超过一个凝集强度的差异时均应判失控。
统计结果见表1。
输血差错和事故是由于输血管理不完善或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输血不良事件。据文献[8]报道:血液管理评估计划能提高输血人员遵守操作规程的效率和执行度。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进步,由主观操作失误造成的输血差错,在整个输血不良事件中的比例在逐渐上升。统计12 557分输血病例,通过输血前核对程序发现的13例输血差错中,供血中心差错占7.7%,医院差错占整个差错的92.3%,护士和血库工作人员是差错的主要责任者,其中,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和输血检验环节占整个输血差错的53.9% (38.5%+15.4%),是输血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关键环节,也是输血前核对的核心环节。
表1 12 557份临床输血病例中13例输血差错分布与统计
输血科质量控制是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输血前核对程序是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输血安全有效的保障。在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输血指证严格把握和输血科实验室准确检验及临床输血正确操作基础上的核对程序,应贯穿于临床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只有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岗位责任,严格执行输血质量体系文件和输血法律法规,才能杜绝输血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1] 梁静,阿尔孜古丽. 453例输血相关差错的分析与管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2,18(5):47.
[2] 严京梅,栾建凤,姚根宏,等. 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189-191.
[3] 秦欣,张三明. 临床输血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J]. 当代医学,2010,16(13):54-55.
[4] 魏小斌. 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Z].2012-06-07.
[6] Incorrect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e. In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Annual Report,1998~1999[Z].Manchester,2000,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Z]. 2011-06-15.
[8] 李丽英,李琦. 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3):244-245.
Application of Verification Process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HENG Feng ZHOU Maifei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 Fengxian Jiangsu 2217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verif i cation process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lood transfusion.MethodsThe critical stages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was determined and the documentation of clinical quality system was strictly executed to ensure th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verif i cation process in the critical stage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and quality control.Results13 cases of transfusion errors among 12 557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were fou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verif i cation process in critical sta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avoiding the blood transfusion error and events.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consisted of various stages. The application of verif i cation process in critical st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erro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undergone blood transfusion.
verif i cation process before transfusion; critical stage; quality contro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R457
A
1674-9316(2017)11-013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1.081
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苏 丰县 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