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玉冰
“工学交替”:成就璀灿星河
——专访北京市商业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
文/高玉冰
在这里,
你可以看到眼镜人的一个起点;
看到从莘莘学子走向职业岗位成长的过程。
上课如上岗,上学如上班。
理论与实践双启动,“工学交替”,
毕业即入职,一个个学生从
北京商业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走出
送到眼视光一线,为万千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所为北京、河北等地的眼镜行业培养、输出过不少一线从业者的中等专业学校,本刊记者特此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在北京市商业学校大门,抬望眼,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身着校服的学生不时穿梭而过,给优美的校园平添几许青春的活力。
记者来到二楼的眼视光与配镜专业所在的教室,临近午间下课时分,毕业班的同学们正端坐着聆听老师的嘱咐:“职业工种没有高低贵贱,但境遇决定视野,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希望帮助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适时给予推力,你们未来的成就超乎想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主任王昊洋的这席话让同学们听得心中阵阵激荡。的确,对于这批快要毕业的2014级学生,早有眼镜企业寻上门来招揽人才。采访当天,恰有一家北京的眼镜零售企业在校内进行面试。记者向王昊洋询问结果如何,他饱含笑容、颇为自信地回答:“没问题,每年毕业班的就业率几近100%。”
要知道,在北京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北京眼镜零售业的领军人物,如全国眼镜行业中第一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秦英瑞、北京大明眼镜现任加工部主任赵海龙,二人都是北京商校眼视光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还有不少毕业生正在成为行业中坚力量,在北京同仁配镜、亮视点、宝岛等知名企业一线工作,他们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赢得了企业的普遍认可,这也难怪每年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毕业生总是特别“抢手”。
北京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的逐年提升,得益于学校对于眼视光专业的重视和打造,率先开展的校、企、商、研、协合作,并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的一套完善办学体系。
北京市商业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志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目前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眼视光与配镜等20多个专业。其中,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以培养眼镜验光、眼镜加工和眼镜销售等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其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à 校企结合
作为祥龙集团直属办学,使得北京市商业学校在与校、企合作方面有了天然的优势,学校与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同属祥龙集团。大明眼镜素以“验配准确、技术精良、专业能力强和承接高难光度眼镜定配制作”而闻名;同时,大明眼镜的诚信服务和朴实作风,对于商校的校风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à 校商结合
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投资是巨大的,无论是校内“实训店”还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没有强大的资金保障是很难实现的。在学校造就新型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方面,祥龙集团极其给力,祥龙集团董事长孟卫东认可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要办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才发展中心、组织发展中心、企业变革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和竞争力研究中心,这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大学的模式。”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集团领导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王昊洋告诉记者,学校给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仅就生产性实训基地一项投资就接近300万元,现有的全部专业设备价值超过1000万元,足见其重视。
专业教师合影
参加公益活动
加工实训室——教师在训练学生使用设备
在与大明眼镜为代表的眼镜企业合作的同时,眼视光专业还与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合作,引入科技视光元素,以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开拓出另一片天地。
à 校协合作
立足于首都中心地位,发挥地缘优势,商校眼视光专业组织师生积极为中国眼镜协会、北京市眼镜协会进行服务工作。在2016年2月的上海国际眼镜展会、9月的北京国际眼镜展会期间,老师带领学生们完成了几百家展商的报名汇总和不少其他会务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面对来自23个国家的海外参展商,同学们用英语与外商作沟通并进行引导,面对日均万人次的参观人员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同年11月,受中国眼镜协会的邀请,该校老师还参加了赴海南文昌的慰问航天工作者的公益活动,承担现场验光、配镜的工作。
通过参与协会活动,师生们不仅对眼镜行业的前沿动态、大数据、创新观察等有了敏锐的捕捉,提高了行业参与度,还从较高的层面让学生们得到立体化的锻炼和能力提升。
à 校内实训店
北京大明眼镜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教学楼一楼协助开设了大明眼镜店让学生们直接参与。据了解,大明公司经常派遣精英员工来校进行实际的管理,对参与经营的学生进行专业督导。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目的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职业体验的真实环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未来的职场生活。
à 到店实训
北京大明的王府井旗舰店是北京大明各连锁店中营业额最高、客流量最大、顾客认可度最高的一家店,也是高端顾客经常光顾、被誉为北京眼镜行业的一个示范窗口型单位。北京商校与北京大明的领导一致决策,在王府井旗舰店设立“生产实践性实训基地”,为商校眼视光专业的学生提供从基础培训、验光岗位、销售岗位、加工岗位等全方位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充分体验一线实际工作内容。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学生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对于未来工作的职业内涵、岗位要求和自身现状的差距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逐步使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用人企业对学校的需求量和好评度逐年增多,形成良性循环。
à 行业专家团队深度参与
学校特聘验光大师秦英瑞为专家,直接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授课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行业大赛指导、新生教育当中。在学校的技能大赛中,秦英瑞担任裁判长,从技术上确保大赛的技术含量和公正性,赛后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提升了学生能力。作为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现任北京大明眼镜加工部主任的赵海龙,出于对母校的情深难舍,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承担起加工课程的授课任务,还多次在技能大赛中对学生进行加工技能的辅导和训练。这不仅是对于学生们的一种学业传道,更是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商校眼视光专业的校外专业团队还包括中国眼镜行业协会理事长崔毅、中国标准化院研究员中国眼镜行业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人王莉茹、北京眼镜协会秘书长刘多宁、同仁验光配镜中心技术总监唐萍、天津万里路视光职业培训学校前副校长李军等行业专家,他们对各级学生的培养方案均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建议,使得学校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眼视光与配镜专业老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特聘专家团队对于教学工作的指导,完成了师资工程建设的课题。2016年7~8月眼视光专业老师在北京大明眼镜收集数据,建立起了一个内容相对完善、动静态验光及角膜曲率数据库,并撰写相关专业论文3篇。2015~2016年,党艳霞、时鑫、王颖三位老师参与编撰全国中职眼视光系列教材眼镜加工教材和眼镜商品销售教材,现已出版供全国各中职院校使用。
随着国内近视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眼部的健康愈发重视,在竞争激烈的眼镜行业里,员工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过去,眼镜零售业大都是“师带徒”的传统方式,缺少体系化的理论和实际的操作经验结合,企业对于具有完整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求贤如渴。对此,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认为:“学校战略发展就是要以企业需求为主,立体化、多角度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学校还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难题,特别是中职教育,学生年龄小又即将要步入岗位,这不得不给教师们提出挑战,帮助学生厘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
员工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日常工作进行保持和训练,但如果想让员工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再培训与继续教育必不可少。由商校眼视光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团队,承担着北京市各个级别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重任,对验光师队伍实现再培训。
同时,学校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眼镜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不局限在验光、加工、销售三个方向,一些眼镜商贸企业对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正在成为商校毕业生的一个新选择。接下来,如何与眼镜商贸企业更好地携手合作,从企业需求出发,调整办学,努力为学生拓展新的就业领域,成为商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未来工作的一大方向。
老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凭早已不是衡量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北京商业学校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道路上,不断满足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架起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