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助推大扶贫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江婷婷
铜仁围绕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将大健康产业与大扶贫战略、大数据战略、大旅游产业等进行深度融合,让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牵引效应,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尤其是在大健康产业推进建设过程中,通过集中打造一批集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功能的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着力抓好中药材、茶叶、油茶等药食材生产,抓实医疗项目建设和政策兑现等,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描绘着一幅发展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画卷。
3月29日,在驱车前往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的路上,一栋栋“黛瓦灰墙式”民居楼有序排列,绿树红花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太平河,宛如一幅落入世间的山水田园画。
镇中心是一派繁忙景象。所到之处塔吊林立,渣土车轰鸣,尘土飞扬。这里将建成一个集风情一条街、老年营养中心、微田园等为一体的生态养生小镇。
比看得见的变化更加深刻的是,这里的村民将搭上这趟发展的列车,驶入脱贫“快车道”。
村民杨枝云居住在太平镇太平社区,她家的对面就是项目核心区。几年前还在外出打工的她,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现在就在工地上上班,一个月4000元。“在项目部做饭,对我这种习惯干苦力的人来说已经是很轻松的活路了。”如今已经脱贫的她正在盘算着如何让日子过得更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把家里改造成农家乐,应该能挣不少钱。”
“旅游带动就业,去年全镇贫困人口约为11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不到。项目建成后,我们还要对村民进行分类培训,指导他们开办农家乐、开设药膳店铺等,可直接解决至少750人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太平镇副镇长谭晓琳说。
在距离太平镇70公里外的石阡县中坝镇,石阡佛顶山温泉小镇项目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得进行着。
46岁的甘忠群和几个女工正在刚建好的精品酒店里做保洁。
今年年初来到温泉小镇上班的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在家门口上班,让我不用再远离家乡就有一份相对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心里很满足。”说着,甘忠群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据贵州交建梵净山温泉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勇介绍,目前,温泉小镇每天至少雇佣当地临时工100人,多时达200余人。
在铜仁,很多乡镇也在谋划如何抢抓大健康发展的机遇,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人们正在积极拥抱大健康旅游发展带来的改变。很多农民告别土地搞餐饮、民宿,乡村旅游的路子越走越宽,
数据显示,2016年,铜仁市有乡村旅游经营户3000余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20余万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
江口县进官和乡廖家坡白茶基地,春风吹拂着绿意葱茏的山坡。十几个村民弯着腰采摘茶叶,不时用肩上的毛巾擦拭着汗滴。
“我家是茶场周边江溪屯村的,有了这个茶场之后,我们长期在茶场除草,每天可收入60元。采茶的时候全家人都来采茶青,买到茶场加工厂后每天可收入近200元。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了。”60岁的张巧花高兴地说。
据了解,廖家坡白茶基地种植面积1650亩,年产值250余万元。基地长期聘用当地群众60余人除草管理,群众采茶年总收入100余万元。
幸福来之不易,铜仁市位于武陵山区腹地,辖8个县2个区,均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近年来,铜仁结合实际,对茶叶、生猪、肉牛、中药材、绿壳蛋鸡、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以江口县为例,该县每年投入8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对新建茶园每亩无偿提供茶苗4000株,对新建集中连片50亩的茶园每亩田补助300元、土补助200元,对新建茶园管护给予3年600元/亩的管护贷款贴息。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茶业产业。截止目前,全县茶产业可提供3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为茶区贫困群众直接创收2400余万元,近1万名贫困群众通过种茶实现了脱贫。
美丽清新的思南九天温泉(铜仁市发改委供图)
沿河自治县泉坝镇是个传统的烤烟乡镇,常年烤烟种植4000亩。但仅仅依靠烤烟,带动脱贫乏力。
靠山养山,靠山治山,靠山吃山。泉坝人意识到,要改变贫困面貌,就必须念好“山字经”。结合山地特色,泉坝看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机遇,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说干就干。如今园田坝已拥有中药材约200亩,四坝还有丹参190亩。山上,是草地牧业,依托富沿生态牧业公司,种植牧草1000亩,带动黄牛养殖大户8户。山腰,种植核桃、青钱柳2880亩,同时套种丹参120亩。
见微知著。铜仁围绕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天麻、丹参、金银花、石斛等中药材品种和生态茶叶、蔬果、养殖等生态产业,直接带动近50万精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种植企业35家、药材专业合作社282个,建成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区3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达到18.35万吨,总产值达11.5亿元。
“等到新医院建好了,还是三级甲等医院,以后看病不用跑贵阳、重庆那些远地方了,越来越方便了。”居住在德江县的老人吴文良对德江县医院新院的建成很是期待。
去年,谋划多年的德江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动工。
“很多病其实不是县内治不了,而是没地方治,很多群众只能远走周边城市,大大增加了经济负担。”德江卫计局医政科干部说,“2015年全县外就医群众就高达近万人,新院建成后,情况将会大幅改善。”
项目预计3年时间完成建设,届时,床位可达1200张,日门诊量可达4000余人,提升4.5倍,医疗服务能力可辐射300万人口。
“我们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的扩建工程,强化医院设施建设,改善本地医疗条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同时,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保统筹”,“普惠+特惠+精扶惠”的“三惠”模式,织成了一张全方位医疗保障大网,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 铜仁市合医办综合科科长刘徐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铜仁还创建了创建跨省就医直补机制,启动实施新农合跨省就医直补试点。建立重庆西南医院、重庆新桥医院、重庆大坪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作为跨省就医直补试点,参合群众在这5家医疗机构治疗,出院时实行现场直补。
截至目前,全市群众参合率从2007年的83. 94%上升到今年的99. 43%,基本实现群众参合全覆盖。去年,全市共计有56390人次11类精准扶贫对象患者享受政策,医疗费用共计2.6亿余元,新农合补偿1.6亿余元,大病保险补偿1500万余元,民政、计生兜底3600万余元,群众实际补偿比达到82.15%。
(责任编辑/欧阳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