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读书
【下一个流行的时尚就是读书】
俗话说:人丑就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都知道读书有益,但究竟有什么益处,怎么读书才最好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师们是如何看待读书这个问题的吧。
我读了三十年,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说,若非说不可,那只能这样:
1.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2.有胆量背叛自己的师傅;
3.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
——曹聚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夫子这句话有些道理,但他这句话也不可尽信。
——何其芳
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准”字当头,处处讲“准”这是读死书的要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由于人能读几本书,能写几篇文章,所以他能够超越于现实世界,超越于自己,并对现实世界和自己进行反思。一个人,读了书,应当明白道理,应当平等待人,应当有所觉醒。读书人所追求的,就是觉醒。
——蒋孔阳
现在人读书有个问题:书越来越多,到底该怎么读?
要练“略览”、又“博览”的“望气”功夫比学武术和气功还难。先练习看目录、做提要当然可以,另外还有个补救办法是把人代替书,在人多的地方练习观察人。书和人是大有相似之处的。“一法通,百法通”,有可能自己练出一种“格式塔”感来。
——金克木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放下,使我糊涂地放下,没趣味地放下,不客气;第二,读得很快,而记不住;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我爱念什么念什么,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第五,哼,算了吧。
——老舍
有时同一作品,因为读的时间不同,给我们很不同的印象,所以可以证明自己的经验往往在读书上有绝大的决定作用。我们想要深入到书里去,非同时将生活经验尽力扩大不可。所以,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来的。一方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着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
——李霁野
学问的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如何地有趣味,只要如何如何便学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弃;
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起打入冷宫,把学问的胃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
第三,深入研究。趣味总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第四,找朋友。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
——梁启超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我想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我们要钻书窟,也还要从书窟里钻出来。朱晦庵有句:“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寻春。”是见道语,也是老实话。
——梁实秋
什么才叫真正的读书呢?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各人如能就兴味与程度相近的书选读,未有不可无师自通,或事偶有疑难,未能遽然了解,涉猎既久,自可融会贯通。
读书没有什么可以训勉。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学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学,乃记问之学,是因为便于考试。如拿破仑生卒年月,形容词共有几种,这些不必用头脑,只需强记,然而事实上与学问无补。
——林语堂
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要读书谁都可以读,绝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钱歌川
舍多闻既不能有深思,亦不能生能干,所以多闻是为学根本。多闻多见为学者应有的事情,如人能够做到,才算得过着书虫的生活。
——许地山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杨绛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像个叫花子讨求残羹冷炙一样,毫无意义而且是应该羞愧的。论古人,评今人,要有创见,这就得有修养。
——臧克家
要使书籍中的道理和文词,和我们深切联结起来,或者简直成了我们自己的血肉,那些随手翻翻或只映眼一过的书怎么办得到呢?那些潦草零碎地摘下来的东西怎么办得到呢?因此,我常常要劝青年朋友熟读一些自己所喜欢的名著。这是他将来学问的一个重要源泉。泛泛之交满天下的人,往往是不容易得到一些真实友谊的援助的。
——钟敬文
我说自己并不以为怎么了不得,但总之要想说自己所能说的话。《瓜豆集》的头几篇,关于鬼神,家庭,妇女特别是娼妓问题,都有我自己的意见在,这些意见就是读书的结果,我相信这与别人不尽相同,就是比我十年前的意见也更正确,所以人家不理解,于别人不能有好处。我终于只是一个读书人,读书所得就只这一点,如不写点下来,未免可惜。
——周作人
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蜂蜜,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对某一方面国语重视,对另一方面可以很蒙昧。
——朱光潜
责任编辑:宋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