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标
摘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沟通,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中,诵读能力的重要性和缺少诵读的原因,以及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旨在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
关键词:表达;沟通;诵读;重要性;小学生
一、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是老师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同时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诵读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诵读能力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而不应该仅仅去掌握课文的分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他们的诵读能力。
二、缺少诵读的原因
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往往都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是课堂中的主体,而并非是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在跟着老师走但是学生的嘴巴没有跟上老师的步伐,也许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课本的内容,理解了课文的知识,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起来告诉大家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并不一定就能完全的表达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品味课文,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诵读课文,慢慢去品读课文,真正的了解课文,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上课进度,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诵读课文。
三、缺少诵读带来的后果
小学生缺少对课文的诵读就会导致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讲解下也是一知半解,根本不能完全的理解课文,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自然而然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还有就是学生对课文的一知半解可能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抵抗情绪,不能够引发对学习的兴趣。没有足够的诵读,会影响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语言应该活学活用,不然的话学生的脑海里缺乏丰富的词语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鉴于缺乏诵读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从今往后小学的语文课本教学中都应该加强对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
四、培養诵读能力的途径
1.增加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时间
通过在课堂上的诵读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的了解课文,能够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加深读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同时亦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其形成全面的语言世界。
2.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
增加学生诵读的时间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因为在学生的认知领域还没有到达能够独自认读玩课文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去认读课文,小学生的语音语调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好,这就需要老师的规范,老师通过带领学生的规范认读。比如说小学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就要注意规范边音和鼻音的读法,“啦”字不要读成了鼻音;还有前后鼻音的读法,如“成”字不要读成前鼻音。这些都要通过老师的细心教读以及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使读音规范。
3.老师和家长要注意诵读的指导和监督
由于长时间以来,老师都是以讲为主,导致学生的诵读能力较弱。从学生的身边小事着手,多与学生交流,作为诵读基础,当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用普通话不应使用当地的一些方言,这样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回家诵读的要求,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了,只有老师与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4.诵读要靠领悟和理解,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这里的理解不是要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而是在读的过程中去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还有不仅仅只是在盲目的跟读,不去领悟课文的意思。比如课文《柳树》醒了,如果只是跟读而不去领悟其中的意思就会不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柳树真的醒来吗?还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在打雷和下雨的境况中柳树的状态呢!还有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句子的停顿、语气。句子的停顿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也不同。比如:是你。是你?是你!同样的两个字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含义,陈述句就只是陈述的这个事实,但是疑问句就表达出来对这个事件的惊奇,而感叹句就表示出了惊喜。所以,所带的标点符号不同,所应该读的语调也大不相同。这都是要求小学生们在朗读时要结合课文去理解的送你诵读,而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带来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五、总结
小学生背诵和朗读课文,不仅要口头上熟悉,还需要的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诵读,这样小学生的记忆才能更持久。小学生的诵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需要老师的引领和规范,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帮助小学生去形成诵读这个良好的习惯,同时这也将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