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策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田小学 浙江温州 325102)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传统语文课堂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便造成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拥有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 课堂 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新课堂,除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当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的一泓清泉,引导学生接受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的熏陶,关注学习需要、激发内心情感、培育语文素养、弘扬创新精神,让课堂洋溢人文关怀,使课堂散发人性之美。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习需要
回归“人本”,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理解与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从中品尝成功的愉悦。
关注学生需要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力求创设教学生机,努力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选择。
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有了对学生的真诚信任和欣赏,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充满阳光雨露和温馨浪漫。在教材处理方面,我根据课文重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灵活地选择重点段落进行教学,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引领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天堂中去学习,去享受,去陶冶。
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中长城的三个特点时,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又让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又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2.赏识学生,塑造个性
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每个学生的本能。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乐;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见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完全可以各持己见,无须教师、教参一言定终身。语文课堂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天地,让学生自由地驰骋他们的想像,释放自己,创造人生。
语言和文学,都具化鲜明的个性,可以说,个性是语文的生命。教学必须走个性化的道路。作为人文性学科的语文,主体内容是一篇篇体现个性思想、展示个性语言的课文,当然更应该教出个性、学出个性。
塑造有个性的学生,首先要有个性鲜明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独具情味的教语,那他的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兴味索然,他的学生必然丧失活力、毫无个性。
教学个性有益于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创造精神的培育。没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个体是难言创造精神的,个性越鲜明,创造的成就也就会越辉煌。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独立的“人”。
3.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教师要能够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课堂中,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要学会倾听。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教师要做一个友好的伙伴,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质
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它们不仅是文章的范本,也是立身的范本。
1.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 在教学中,我经常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在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旧社会孩子穷苦生活的文章或故事,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穷孩子的无限同情,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课堂上洋溢着人文魅力,充满感情的朗读让师生沐浴在“人化”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何尝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三、以创新为本,尽情展示人文之美。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教学《小珊迪》一文,“我”在小珊迪临死前,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此处,我启发学生想像“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做?”学生们有的说:“我会把小利比接回自己家,让他和我们一起生活。”;有的说:“在我的资助下,小利比读了许多书,成为了有作为的人。”;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教师还 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以文传道,充分发挥教材的功用,引导学生跟上时代的脉搏。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科技作品,了解科技动态,熟悉科技语言的表达形式,加大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进取精神,使其具备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像力、新异的创造。
四、拓展课堂,召唤丰富的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世界丰富多彩,语文内涵深广。如果语文局限于课堂,教师学生必然成为井底之蛙。新的世纪,需要生动活泼的“大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课本,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集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去体味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一份活气、增一份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