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7-06-14 04:06徐洪亮马艳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职业院校

徐洪亮++马艳风

摘要: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更适应发展需要的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职业院校自身难以培养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我国职业教育人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本土实情进行教育改革,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企业共同携手打造特色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育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84

1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自身职业教育

近年来,为了持续地、良好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推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如学生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的德国“双元制”;学生两年理论学习+一或二年企业带薪实习+最后一年回校继续学习理论的英国“三明治”;学徒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培训中心学习理论,企业现场进行实践,并带有薪金的法国“学徒培训中心”;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韩国的“顾客导向定制”等。在这些培养模式中,德国“双元制”影响力甚巨,已成为我国校企合作的范本。

在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国内职业教育逐渐发展为立足本省、服务地方,以引领区域市场、把握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立、调整相应的专业学科,建设实训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特色培训等多元化、多样性的教育模式为本地区提供大量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切实服务于当地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地区立足省情,合理办学

各省职业院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对三大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和本省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分析,使高职高专院校合理设置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高就业率的效果,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其中,江苏省以工科专业为主,经管法文艺术次之,其他专业为辅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

在2013年已建成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81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53个;同年,高职院校建设6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获技术专利1782项,为企业服务创收27427万元,形成了“产、学、研”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职业院校立足行业,打造特色服务

各职业院校立足行业本身,整合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着力打造专业品牌,彰显特色服务,切实有效地推动行业的发展。其中,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专业,撤销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专业;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国内先进的铁路综合实训站、实训场等实训基地,其中,融学生实习实训与员工培训于一体的高铁、普铁、地铁实训场与现场完全一致;而且与全国多家铁路局、地铁公司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已为企业培训、铁路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十数万人次。辽宁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依托地域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理事会,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机制,开展“前校后厂”开放式办学模式,并建设“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致力于本地特色人才的培养,服务区域发展。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则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研究新农村发展问题,先后成立十数所动植物、真菌研究所,承接社会服务型科研项目50多项,创收100多万,并与襄阳正大公司共建鄂西北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共同服务于地方养殖业发展。广东省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与肇庆电视台、肇庆市计算机学会、北京全美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新媒体”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开发管理软件、建设商务网站,并承担企业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等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4职业教育现存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为谋求自身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加强教育改革,并且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可持续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携手合作,但地方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缺乏;(2)

职业院校自身设备条件有限,为了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积极寻求企业合作,而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與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鲜有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意愿,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之前不了解企业,入职之后一切从头开始;(3)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有限,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经验不足,对企业发展不甚了解,所讲授内容多已陈旧、不实用;(4)职业院校激励制度缺乏或不合理,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确保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切实有力的服务企业,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应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叶春霜.国外校企合作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102104.

[2]李海莲,洪林.地方工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016.

[3]王力俊,曹晔.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215.

[4]欧阳旻.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9):57.

[5]王建红.船舶类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的现状研究——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职业学报,2015,(17):1218.

[6]肖兆武.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4.

[7]唐新宇,曾昭江,张悟.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的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纵横,2013,(17):233.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