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县小学 西藏林芝 860200)
摘 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潜力,还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思维导图法作为教育改革之后被提倡的新型学习方法,的确能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一、概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放射性的大脑思维方式,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在于,引导人们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图形化、具体化,图文并重的技巧的运用,使得它成为开启大脑潜能的钥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想工具。近年来,由于思维导图的强大逻辑性和全脑思考的先进性,在世界上被应用与学习和工作等多个领域和方面。众所周知,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趋势非常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对于他们来说,不仅能开发心智,还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令孩子确确实实地赢在起跑线上。[1]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托尼.巴赞不单单是提出了思维导图学习模式,还对有关思维导图笔记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阐述。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高效、化繁为简、化线性为立体、化腐朽为神奇。这种笔记充分调动了右脑参与学习过程的功能,在增强笔记趣味性的同时做到总体把握要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巩固,对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掌握所学知识。[2]
1.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
一般来说,小学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是比较表面化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使得许多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信息,都无法被学生理解,此时,思维导图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适合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和概念化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凭借图形、符号、线条等简单标记对知识进行连接,结构图的方式就能呈现复杂晦涩的知识。因此,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我们能深刻领会一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目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分析一篇阅读材料,从结构、内容、段落中发现并牢记所学重点。者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解和加强对一些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从而激发抽象性思维。[3]
2.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认知建构主义学领域,对“无认知监控的学习”这一名词的最佳解释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态度,也就是说,学习者要以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为参考依据,不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调整自身学习策略和提升努力的程度。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地探索和练习才能形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确是有一定的认知思维基础,在自身的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选定其中一个点作为切入点,在信息量覆盖文章、单元甚至一本书的情况下,只有每位小组成员都努力思考,加上整个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一个思维导图的绘制。与此同时,学生不断摸索前进,也能对自身探究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全面地提高。
3.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思维导图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基于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是一种由一个点引发无数分支的放射性思维方式,发散和拓展的方式实质上就是联想和想象。当思维导图的模式和理念被应用在教学中并指导教学过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被引导和培养。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自主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创新思维模式。
4.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评价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对知识的整理、复习和运用。每当一堂课结束时,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课上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碎片化的复习。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一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一边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导图能确保这个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仅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还能有助于今后学习方法的制定和完善。
三、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模式的分析
思维导图所展现的思维方式还能穿插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复习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逐步展现并巩固知识。思维导图所主张的“教师——思维导图——学生”的教学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后,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事物的产生发展方式以及逻辑性顺序都不失为展示知识的思维导图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超链接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补充。超链接不仅能连接许多教学资源,还能强化和拓展思维导图中有关中心词的内容。
四、運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原理
当建构主义理论被提出时,思维导图法是这个理论的核心。在知识的建构中,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定义为:在出于学习需要和学习愿望的情况下,学习者所付出的努力可以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并非简单机械地传递知识和信息,而是需要学生不断摸索,从而形成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组织,而学生在自我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理解和深化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思维的升华和迁移,还能根据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地强化和消化知识。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是根据其自身的认知而构建的,然后要结合教师所展示的教学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融会贯通中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意愿。
综合上述,思维导图法不仅能提高教师对其的绘制能力、理论研究等综合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建构,有效地呈现知识与思考结合的成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成绩。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能为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逐步形成一个学校的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晓楠.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6.
[2]高天萍. 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12):132-133.
[3]谢素彬. 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