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一、题型回顾
(一)《在母亲心里流浪》刘醒龙(原文及参考答案略,下同)
16.请赏析第⑥⑦段昕引歌词各自的艺术特点。(4分)
(二)2013浙江卷(《牛铃叮当》李清明)
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三)2014江西卷(《抻面》阿城)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6分)
二、考点阐释
(一)相关考点
1.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2.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
3.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晤。
(二)考点阐释
1.相近概念: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广)写作特色
2.构成要素: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略)表现手法(狭)结构技巧(略)语言特色(略)
3.常用角度: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
三、命意探究
(四)2016浙江卷(《母亲》何家槐)
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5分)
命题立意:句子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描写、记叙)两个角度来赏析。
四、规律指津
表达方式:
描写(常)
1.写景(略)①动静结合②情景交融③虚实相生
2.写人
(1)正面描写①写意白描②工笔细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2)侧面烘托①环境渲染②旁人态度
记叙(新)
1.方法:①倒叙②插叙③补叙
2.线索:①情节②事物③情感
3.人称:①第1人称②第Ⅱ人称③第Ⅲ人称
抒情(略)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托物言志③借用典故④借古讽今
修辞手法(略):①比喻②比拟③排比④双关
表现手法(狭):①对比衬托②类比象征③欲扬先抑④虚实结合⑤以小见大
五、实战演练
(五)金华十校模拟(《戴车匠》汪曾祺)
13.赏析画线部分的语言表现力。(4分)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13.(1)正面描写:运用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2)侧面描写,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小傻子一样”的描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3)语言自然朴实、口语化。“很好看”“一看看半天”等话,亲切可感,自然流露出对戴车匠的赞赏之情。
六、布置作业
(六)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
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13.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七、教后反思
1.设计缘起:之前曾经设计过“文学类文本阅读结构艺术复习”的学案,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阅读欣赏文学类文本过程中对“结构艺术”的关注、体味、梳理的难题;在新一轮的高三复习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学生在“表达技巧”类阅读欣赏时存在空洞化、混乱化、碎片化的现象,拟借助本学案对“表达技巧”作清晰梳理和系統整合。
2.文体总览:“文学类文本”对“小说”或“散文”的分野呈现出从清晰到模糊的变化轨迹,阅读欣赏的若干规律未必因体裁不同而“变异”。在设计时淡化了体裁的“特异性”,用“共性”规律“照亮”不同体裁,以至辐射到诗歌体裁上。
3.重点锁定:“表达技巧”的构成要素相当繁复,面面俱到会导致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因此大刀阔斧地砍去已专题复习过的“结构技巧”、学生已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和阅读中较少涉及的“语言特色”,聚焦于“表达方式”和狭义的“表现手法”这两个构成要素,让学生熟练掌握“表达技巧”。
4.难点突破:“表达技巧”不但有表述相似的相近概念,还涵盖了不少环环相扣的分支概念,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零乱无序的缺漏。本学案从基础的“表达方式”入手,瞄准其表达“对象”,再抽丝剥茧地一枝一叶地厘清,可以帮学生搭建起相应的能力平台。
5.文本筛选:“表达技巧”类阅读欣赏综合性较强,常常和“精彩句段赏析”“人物形象分析”等角度有所交叉。选择文本时尽可能从具有典范性的高考卷中物色,择取题目时视线尽量宽一些,涉及不同对象的“表达技巧”欣赏。
6.流程设计:设计流程时符合一轮复习的特点,先对相应题型“温故”,之后对相关考点作深度阐释,接着用当年高考卷挖掘此考点的命题意图,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生成对“表达技巧”欣赏的梳理归纳,然后用模拟题巩固验证,并以作业的形式强化提升。
7.活动安排:活动安排主要在“命意探究”和“规律指津”两个环节。前一环节衔接上一环节“考点阐释”,试图借助考点的具体呈现,引发学生对考点的深度思考;后一环节是本学案的核心环节,尝试通过体验、厘清、归纳,辅助学生建构“表达技巧”类欣赏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