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平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语文技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像一张洁白的纸,可以让教师尽情地书写规划。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和自制能力较差,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但是现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繁重的各学科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很难将时间用于课外、课内阅读。再加上教师的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给学生安排的阅读文章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很多学生都喜欢研究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等,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首先会运用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新课导入。如,在教學《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笔者会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讲给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雪地到田野,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鲁迅,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对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不仅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
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为了能够快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而盲目阅读。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就开始快速地进行阅读浏览,这种盲目阅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过后甚至不知道文章描述的是什么。针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阅读学习。如在教学《梅花魂》这一文章时,笔者会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如,“为什么那幅墨梅图不能碰?”“文章最后那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寓意着什么?”通过为学生制定阅读学习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质疑、思考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文涵养。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批注,看到学生对文章的独特见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学习呢?首先,在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批注。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也都有出彩点睛之处。这些内容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研读,找到文章的出彩点,进行批注,将文本中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在文章的有疑处批注。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文章时,文章中作者的父亲让作者将钓到的大鱼放掉,对于父亲的这一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当将鱼放生,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应当放生。学生产生的不同见解正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收获知识,做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冰雪.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5).
[2]周素珍.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J].华夏教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