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本世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就暴露出各种弊端。作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美国的现实遭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反思。如何从理论上剖析危机的根源并为现实提供某种有益的参考,逐渐成为美国左翼学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美国左翼学者谢尔登o沃林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困境,试图为当下的资本主义民主批判提供一个新的进路。
关键词:左翼 资本主义 民主政治 美国
谢尔登·沃林(Sheldon S. Wolin)(1922-2015)--美国当代著名左翼政
治哲学家;当代政治研究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荣誉教授。他的思想影响了当代众多的政治理论家。本文拟从"治理民主"概念入手论述他对当代美国民主政治的批判。
一、什么是"治理民主"
这里要对"治理"进行界定。将沃林使用的术语"managed democracy"翻译为"治理民主",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英文中的"被动式"短语译成中文后,一般可用"主动式"表达。其次,在中文语境中,"治理"已经或多或少倾向于一种褒义色彩,它似乎象征着一种柔性且有节制的权力,且常带有"世界主义"的意味,多少具有反国家性的特点;而沃林认为美国政府的"治理"支持"国家性",支持权力的一体化。照此理解,沃林是在反讽的意义上使用"治理民主"的。而《民主大公司》中确实暗含着这种"反讽"意味。第三,在20世纪,"治理"的现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一是企业经济学;二是政治决策分析。在这两个领域,沃林用"manage/managed"(而非学界常用的"gouvernance")将"治理"的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本文中,"治理"是在以下两个意义上使用的。第一,"治理"作为一种描述性概念,意味着国家(和公司)采用一种精巧的新型技术对社会进行更为精致的治理;第二,"治理"这一概念是在国家与社会范式下使用的,它不可避免地具有了规范性色彩。"治理"是国家支配社会的一种手段,意味着国家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等工具来治理社会,从而干预个人自由。正是在"治理"的这个概念中,国家与社会范式所隐含的用社会来批判国家的自由主义思想失效了。因为,自由主义演变成了一种治理技术。国家成为治理社会的主体,自由主义成为国家用来治理社会的有效工具--这正是沃林在《民主大公司》中揭示出来的,国家演变成某种"颠倒极权主义",对社会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控制,压制公民的自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沃林展开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二、"治理民主"如何对沃林成为问题
沃林是一个具有强烈实践感的理论家。不论是对上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支持与参与,还是对各种公民运动的声援,沃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参与民主"思想的研究 。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对"公民参与"的强调逐渐淹没在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的浪潮中,尤其在9·11之后,全球政治向"右"转,藉着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美国正在日益成为某种类型的"法西斯主义",左派更是受到沉重打击并沉寂下来进行反思。痛定思痛,沃林开始思考并寻找到"参与民主"失效的真正原因--"治理民主"的在场。
在导论中,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是"治理民主"?它包含哪些要素?它和其他形态的民主有何不同?它是在什么语境下提出来的?它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诊断是否有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意义何在?它在沃林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思想的关系?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
显然,对以上问题的回应正是回答了:"治理民主"如何对沃林成为问题。"治理民主"(Managed Democracy)是沃林在《民主大公司》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该书中,沃林"以托克维尔般的眼光揭示了当前美国政治的超级大国或帝国趋向:美国的民主正在演变成一种像反转的笑脸一样的'颠倒极权主义'(Inverted Totalitarianism),或者称之为'治理民主'(Managed Democracy)" 。"治理民主"既是沃林政治哲学中极具特色的构成内容,亦是他对其所批判的当下美国政治现实特征的理论概括。"治理民主"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被操纵的选民;失落的政治公德;利益权力;民主神话 。沃林认为,在对内方面,今天的美国政府参照大型股份公司的模式来治理国家,用公司的管理技巧控制公民的选举过程,从而达到对民主的治理,实现其集权的目的。"治理民主"集中于抑制选举政治,甚至反对社会民主。它是被"系统化"的民主。它并不消灭反对党,而是与其协调发展,尤其在经济方面,促进一体化、合理化和财富积累。几乎任何问题,包括医疗和政治问题,甚至信仰都可以进行"治理"。选民跟消费者一样可以被预见,大学机构几乎跟企业一样合理,企业结构跟军队一样有层级划分。政权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管理那些变化着的趋势。结果就造成了:军队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致命的武器;企业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和渠道;教会寻找教徒;新闻和娱乐媒体渴望扩大他们的市场份额;知识分子通过跟高管、政客和将军的往来以获得自己的地位。 与此同时,在对外方面,由于"治理"理念在全球的巨大影響,美国政府试图主导"治理"话语。沃林批评美国政府以"治理民主"的名义在其他国家扩张它的霸权统治。
从表面上看,"治理民主"是对美国民主政治走向"极权"的一次"警示"。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它开启了沃林的自我批判的道路,并使其最终完成了从自由主义到民主主义的转型。 沃林从自由主义向民主主义的转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在第一版《政治与构想》的结尾部分,沃林谈到了"自由主义和政治哲学的衰落",这向他自身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在穷尽自由主义之后,民主之路在何方?沃林意识到,民主的出路,不能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找到--不幸的是,在此之前他在自由主义的迷宫里耗费了太多精力。而要跳出自由主义的藩篱,还必须对民主的自由主义根基来一次釜底抽薪--才能将民主与自由主义分离开来。"治理民主"正是沃林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对自由主义的审视和批判,并最终实现了民主对自由主义的分离。
对"参与民主"的反思,和分离民主与自由主义的企图相结合,形成了"治理民主"思想的理论背景和问题来源。
三、"治理民主"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诊断是否有效?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治理民主"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的诊断是否有效?它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意义何在?它在沃林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思想的关系?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
"治理民主"是沃林对美国当下政治现实深入观察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从美国总统权力的日渐增长、公民私人空间的逐渐丧失等方面都可看出,沃林的"诊断"是深刻而有效的。此外,民主的现状,或者说"治理民主"的"在场",是由于自由主义政治的显著式微及其与民主理想联系的脆弱所造成的。沃林正是在此意义上,展开了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并且,通过批评自由主义在面对极权主义时的失效,沃林最终走向了他的"民主激进主义"。
在沃林的几个重要民主概念中,"治理民主"上承"参与民主",下启"权且式民主"。把握好"治理民主",有助于厘清沃林民主思想的发展脉络(西方学者目前对这三个民主概念的研究尚是割裂的),有助于丰富、深化当下的沃林政治哲学研究。至于"治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意义,以及该理论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等问题,將留在以后的论文进行阐述。
综上,我们以美国左翼学者谢尔登o沃林的视角展开,对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困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显然,关于美国民主的困境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奥特弗利德o赫费:《经济公民、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中的政治伦理学》,沈国琴、尤岚岚、励洁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2月
[2]C.赖特.米尔斯:《权力精英》 ,许荣、王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3]迈克尔o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曾纪茂译,刘训练校,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
蒲俊杰(1985-6-),男,汉族,四川眉山人,讲师,同济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对"治理"的理解可参见(法国)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对"治理"的理解可参见(法国)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对"治理"的理解可参见(法国)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