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文
摘 要:闡述了盲生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盲生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盲生;作文;问题;策略
提起作文,不光是学生害怕,更是让教师头疼,而盲校的学生由于视觉缺陷,他们接触外界事物少,对周围的事物不是很了解,大多只能通过别人的描述了解事物的特点,写作文不知道从何写起,就算写出来了也存在非常简单、内容空洞不具体、记流水账、语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笔者长期在盲校语文教学一线,对盲生作文教学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指导好了,盲生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来。
一、盲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简析
(一)写作内容素材匮乏,要么简单空洞,要么夸夸其谈,不知道该“写什么”
要求写两页盲文纸的,学生往往一页纸就完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非常简单;而有些盲生则相反,洋洋洒洒几页纸,但如果你看下去,会觉得他们夸夸其谈,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如作文《学本领》,盲生写学做饭,他们会写成“我看见妈妈上班很辛苦,让妈妈教我做饭。妈妈先让我量米,然后洗米,洗完米后加水,按下按钮,不久后,饭就熟了,我学会了做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是提纲式的,非常简单。如作文《真情》,学生A写了满满五页纸,文章的中心是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但是看A同学写的满满五页纸都是讲述和同学见面聊武侠小说的内容,这样虽然字数很多,但是却偏离了中心。
(二)写作方法枯燥干瘪,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写”
盲生由于视力缺陷,对周围事物只能通过有限的感官去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如“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没有那种视觉的冲击力,感受没有那么深刻,用词不够优美。部分盲生在写作时口语化倾向严重,特别是方言区的学生,如“暑假作文我没做完。”“我的同桌A,今年十岁,他大过我。”
(三)写作词语积累不够丰富,使用单一用词或连接转承词语匮乏
视力正常的孩子只要用眼睛一扫基本就知道重复在哪里,错误在哪里,而盲生由于视力缺陷,只能靠手来摸读课文,检查起来非常不方便,长的文段他就会记不清楚之前写的,所以会出现用词重复的现象,有时候一个稍长的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会出现很多个“我们”。此外,盲生写作喜欢用“然后……然后……然后……”等这些词语来连接。如前面所说的《学本领》,学生B会写成“我把要洗的衣服放进桶里,然后加上水泡过衣服,然后加上洗衣粉,把脏的地方搓一搓,然后把衣服过水,过清后,然后拧干,再把衣服挂起来晒。”这段话,一共用了三个“然后”,给人的感觉重复啰嗦,这是连接词语的匮乏,他们不懂得其实可以换一个说法“然后……接着……最后”。
(四)盲生的阅读量太少,语言输入和习得方面较差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土壤,写作是花儿。”要想花儿开得灿烂,需要沃土。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学识,开阔视野。如果阅读量大,有机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作品,脑袋里有关于好文章的图式,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文章写出来才是好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天天去逛市场的人,自然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食材。但一直以来,适合盲生阅读的书籍比较少,盲生的阅读量不够,这就可能对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心里没概念,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
二、盲生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善用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策略教盲生写作文
1.阅读教学引领作文教学
首先,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的范文。范文的内容都是围绕本单元中心展开的,本单元的习作也是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与写作结合。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简洁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荷花》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如《爬山虎的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些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方法,学生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是写植物的,就可以学习《荷花》的这些比喻和排比的写法。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范文谋篇布局。刚学写作文的盲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写,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怎样结尾。本单元学习的范文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要给学生详细讲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当然讲的时候要尽量用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可以边结合课文边讲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它们的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但它们之间也有些不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地点的转换来分述西沙群岛的富饶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时间的不同来分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讲得透彻了,着重强调了这些结构,那么,在这册书第六单元的作文,介绍自己去过的一处地方,盲生就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来写,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口语交际辅助作文教学
每一册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这个口语交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它是写作的前奏,利用好了,事半功倍。先让学生学会聆听,然后有开口说的欲望,最后经过思维的内化,进一步加工,把要说的写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先从简单的介绍自己、同学、家人开始练习说话。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呀?”“小鸟在树上怎样啊?”“月亮是怎样的呢?”等,让学生加上一些形容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句子、段落、篇章丰满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指导大声地、有声有色地说出来,说好了,写下来就水到渠成了。
(二)引导盲生善于挖掘写作源泉
1.指导盲生巧观察、善感受
盲生由于视力缺陷,生活圈子狭窄,教师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机会指导学生观察,为写作做好储备。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的题材。如每学期一次的春游、秋游,都是学生外出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在出发前给学生说说这次出游的目的地,会遇到些什么,有什么要求,让学生有所准备,然后带着问题去观察,也要给带领的家长和志愿者布置任务,要求他们给盲生讲解,引导盲生触摸、倾听、感受甚至是品尝,让他们有第一手的感官感受,那么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言而无物、空洞、干巴巴。
2.启发盲生处处留心生活事物,化平凡琐碎为写作素材
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写一处景物,这对盲生是一个难点,盲生眼睛看不见,大多数家庭都很少带孩子外出游玩,就算是外出了,家长也不是很懂得怎样给孩子讲解,往往玩了回来都不知道玩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景物。有鉴于此,教师可以想办法挖掘写作的题材,指导盲生写作。写景物的可以写学校的一条美丽的跑道或者是学校植物园,这些地方都是盲生非常熟悉的地方,不要认为没什么好写的,可以指导盲生按一定空间、时间顺序来写,因为这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学生写作的欲望也就非常强,他们也写出了“春天,植物园里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跑道两边种着一排高大的白兰树,白兰花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这样优美的句子。还有写解说词、演讲稿、建议书等都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题材:可以写参观学校的解说词,可以写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可以写建议同学们不要浪费学校水电的建议书……
(三)指导盲生勤学苦练写作基本功
1.勤练笔、勤积累作文好材料
让学生设立好词好句本,把一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摘抄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分门分类,外貌、景物、天气等,等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要重视小练笔,小练笔可以是课文的一个续写,如《小摄影师》,后来那个小男孩怎样了?《穷人》那两个孩子怎样了,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所学的文本,也可以解决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困难。通过这种有效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要求后,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就变得容易了,也为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和方法。也可以教师规定,给学生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按照必要的训练程序进行。也就是一个阶段围绕一个训练目标进行。按照规定的写作训练要求,落实必要的训练项目。如规定写《笑》这个题目,可以写大笑、微笑、又哭又笑等,通过这个小练笔让学生知道,原来笑的种类这么多,用在不同的地方笑也不同。小练笔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周记的形式,或者一些突发的事情。
抄写课文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大会运用标点符号,课本中的范文是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让学生多抄抄书,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
2.严要求、高标准苦练作文基本功
语文讲究的是积累,写作文不可能说一两天就会有突破,盲生尤为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做有心人。在教学中,在学生的作业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说话要说通顺,要注意词序,特别是方言区的孩子,普通话不标准,表达时还是用方言直接翻译过来,如:“洗澡”说成“冲凉”“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了”,这些都是不规范的,教师在听到、看到学生这样说、这样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在作文中。
(四)多元化作文批改方式激励盲生写美文佳作
传统的方法是学生负责写,把批改的任务交给了老师,这样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积极性也不高,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批改的方法。学生写完的作文,第一次采取宏观批改法,可以在全班读,让师生一起倾听,主要是看写作的步骤正确与否,先不抠太细的东西,老师的意见以建设性、鼓励性为主,其他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学习到了老师鉴赏作文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也对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深层次的了解,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自己的文章有所反思,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也会茅塞顿开,会自己修改了。在第二次寫后,可采取面批的方法,面批时可以配合上录音。这次的修改是一些细节上的修改,由于盲生的视力障碍,看不见教师在纸上的修改符号,口头说,学生听,会容易遗忘,所以,可以加上录音,让学生回放来听。这样的修改可以反复两到三次。文章修改好后,在全班宣读写得好的文章,树立学生的成功感。可以将优秀作文编选成册,一来可以作为复习的重要资料;二来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盲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注意盲生的特点,勇于探索,这样就能不断开拓和丰富作文教学的形式,使学生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兴趣更加浓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面向每一个盲生,这样每个盲生都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徐雁冰.广东方言对学生交流与写作的影响[J].新课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