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妍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拯救自己文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贴近师生的教学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务实创新,这样传统文化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命和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关键词:传统文化;氛围;师资;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文化根基。在小学阶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
一、我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1.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氛围
创设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方法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2.各班设立班级图书角(书柜由学校统一制作,提供指定位置摆放,各班专人负责管理)
学校鼓励班主任、跟班老师、学生捐献内容健康、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杂志。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开辟书源。
3.建立学校传统文化体验室
体验室包括古琴、茶艺、插花、书法、国画、围棋等。利用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或校本课程等时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体验室亲身体验国学魅力。
4.寓教育于活动中,丰富内涵
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每年六一的汇报演出活动中,传统文化板块内容必不可少。如课本剧《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经典诵读《弟子规》《少年中国说》,舞蹈剧中的《说唱脸谱》《春晓》等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最受好评。而且,在全县首届师生“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四年级的《少年中国说》获得一等奖,我校两名教师诵读的《明月几时有》也喜获一等奖。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教育活动内容,提升了教育活动内涵,同时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传承。
二、学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教育之教学时间与地点问题
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重拾民族文化信仰,重树文化灵魂,仅靠在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除学校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回归家庭,以家庭生活為载体,引导他们回归生活理解历史。
2.传统文化教育之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
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如何传承,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急功近利的传承之下掀起的“唐宋诗词热”“国学热”“幼儿读经热”,在热闹之余,也让我们陷入沉思之中。难道流传千年的文化就是“背背诗词”“走走形式”?这样,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不是近了,而是远了,于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美了,收获了,而是多余了,负担了。
3.传统文化教育之师资培训问题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支具有良好的教师道德规范、专业技能不断提高、配置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现状可用“缺、弱、差”三字概括。要锻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
4.传统文化教育之评价方式问题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目的主要是检查和促进教学工作。然而,目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评价还存在随意性问题,甚至一些评价者根本就没有标准意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小”下手,从孩提起就培养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力,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要有对美的“鉴赏力”。一个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力。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光大的时候。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任重道远。作为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贴近师生的教学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务实创新,传统文化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命和活力。同时,我们也务必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孩子们真正的收获应该是潜心下来,快乐领悟,并有所收获。
注:课题立项号:WW[2016]GH172,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武威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6年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