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 Flash 交互动画教学的方法,通过知识框架化繁为简,使复杂的 ActionScript 语言变得让中职生易学易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 支架式教学 交互动画 AS动作脚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04-02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Flash 动画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因此倍受用户欢迎。其中交互动画由于观看者可以参与到动画的控制、操作中,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更吸引人的眼球。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交互动画需要学习ActionScript 语言。由于中职学生英文基础差,使得 AS 动作脚本代码的学习成为学习交互动画的拦路虎。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笔者在 2014 级计算机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中,使用了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尝试,教学效果良好。
一、中等职业学校 Flash 交互动画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少教材中 Flash 交互动画代码多且繁琐,对ActionScript(以下简称 AS)代码的的解释也相对简单。本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潘尚仕主编的《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作为教材,本文以课本《第四章互动广告设计》中的“大众汽车广告实例制作”为例进行讲解。在本案例中,使用 AS 代码 42 条,仅对舞台上的对象和参数进行初始化就使用了 7 条 AS 代码,其中还涉及类库定义、定义位置、可见性、数据类型等知识。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入学时零门坎,英文基础薄弱,如 2014级计算机 1 班,全班 51 人,第一学期英语期考补考人数就达到 20 人,因此,学生面对大量的英文指令,觉得无从下手,更有同学看了课本中此案例的两页 AS 代码后对老师说:“老师,这两页英文,打死我们都学不会,我们不学了!”学生对繁复的 AS 语言无法理解,这造成的情况是在做此类案例时,往往是学生按照课本把代码输入,只要做出效果就算完成案例,结果是作业做完了却什么都不会。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交互动画广告的学习中,根据学生反映,教材中部分案例代码太复杂,不易掌握。笔者针对中职学生英文底子薄,耐心不足的特点,使用支架式教学对该案例的学习进行了探索。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是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逐渐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在此案例中笔者按照案例所要达到的效果来构建知识框架——“支架”。知識框架的建立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并可根据框架进行学习。由于知识框架中每一个小的点的难度不大,能够很容易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小步快走,逐步攀升,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求他们能够学会理解所学的知识的概念及简单使用,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他们自行探索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实践
(一)分析交互动画效果,建立知识框架
1.分析“大众汽车广告”这个主题
围绕“大众汽车广告”这个主题,让他们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此广告能达到什么效果?
(2)制作此效果所需要什么知识?
(3)知识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4)此知识应用在什么地方?
2.搭建知识框架
按流程图(如图 1)进行知识框架搭建。
知识的应用可暂时不列入知识框架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最后由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总结。
经过分析,达到的效果是:随鼠标的移动展示汽车动画的部分或全部画面,背景音乐通过点击控制播放,效果分析如图 2 所示:
所需的知识从基础知识到 AS 知识逐级分解,由易到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本,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知识框架,经过分析效果 1,建立如图 3 所示的知识框架:
经过分析效果 2,建立如图 4 所示的知识框架:
(二)进入情景,逐个突破
1.基础案例,引入知识
知识框架搭成以后,教师需要针对一些基础知识,设计一个好的案例,以此引入讲授基础知识。有了一个易于理解,容易上手的案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本案例笔者先使用图案字复习遮罩中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概念,并提示:制作遮罩,一定要弄清楚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即遮罩层是一个透光的孔,被遮罩层则是需要查看的内容,通过遮罩层的形状查看被遮罩层的内容。使用 AS 代码制作遮罩时,要注意将遮罩层与被遮罩层转换为元件,并分别为它们起名字,这个名字叫做“实例名”。可使用实例的遮罩属性(.mask)实现遮罩效果。例如在图案字中,将图片转换为元件后,为它起一个实例名为“tu”的名字;输入文字并转换为元件后,为它起一个实例名为“zi”,使用行为窗口,在帧上写出语句“tu.Mask=zi;”,它的意思是:tu(图)的mask(遮罩)是zi(字),即可用 AS 实现遮罩效果。此时,学习了知识框架中知识点 1 (遮罩使用)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和知识点 1 进阶(用 AS 代码控制遮罩)中的“AS添加遮罩效果”。由于只有一句简单而又易于理解的 AS 语句,学生很容易制作出图案字,又由于可以按不同的图片发挥自己的创意,学生不会觉得 AS 很复杂,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2.提出要求,探究难点
老师提示并讲解“.startDrag( )”属性,在学生学会基础案例“图案字”的基础上,分别展示“字动图不动”和“图动字不动”两种案例的效果,要求学生探究使用 AS 代码制作文字跟随鼠标运动效果。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提示:“想一想,是什么跟随鼠标在运动?”“如果需要文字在鼠标的中心运动,应该设置什么?”帮助学生沿知识框架攀升。然后让先做出来的学生当“小老师”演示制作方法。这样做,一方面提高“小老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老师”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促使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互助学习中解决。这样通过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框架中知识点 1 (遮罩使用)中的“效果分析”和知识点 1 进阶(用 AS 代码控制遮罩)中的“图片跟随鼠标”“遮罩跟随鼠标”等。
(三)独立探索,完成案例
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英文基础薄弱,在进行效果2 知识点的学习中他们可能不太理解,此时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效果 1 的内容,即“随鼠标的移动展示汽车动画的部分或全部”。进入问题情境后,让学生自行案例制作。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老师要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适当加以提示。对一些难点,可以加以引导,并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适时演示解决方案。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
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效果 2“点击控制声音的播放”中知识点的学习,即先用基础案例,引入知识,再提出要求,探究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完成案例,让学生在知识框架中继续攀升。
(四)引导创新,协作学习
此时提出“还有什么动画、音效能通过‘图片跟随鼠标‘遮罩跟随鼠标和‘控制声音的播放等方式来展现?”通过此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会提出“探照灯”“放大镜”“打靶”“走马灯”等不同创作主题,此时教师应该对相关主题的技术难点进行点拨,再组织学生按团队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
1.主题创作
分团队创作,三人一组进行主题创作,甲负责创意,提出想要做的效果,乙负责收集所需素材,丙负责制作动画效果,并由甲审核最终效果。
2.丰富资源库
同一主题下,按团队收集不同风格的素材,为低年级的同学做好资源库的储备。
此过程是通过后续的案例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而对于能力特别强的团队,可给一些教程让他们进一步学习,如侦听和控制鼠标的动作的编写。老师还可进一步进行辅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出更加精细的动画。
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学习 Flash 交互动画是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思考中攀升,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使其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简介】于正宁(1972— ),女,江苏阜宁县人,广西师范学院毕业,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广西机电工业学校,讲师,计算机类专任教师。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