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子锋
【摘 要】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追求是“有序”“有效”“有品位”。“学案导学”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生成的有效模式。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克服过于操作化倾向,就必须走“学中心”的新路子,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生成性教学“抓手”,即认真备课,精心预设;捕捉细节,精彩生成;规范过程,培养习惯。
【关键词】“抓手”;备课;细节;生成;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67-02
生成性教学实践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题。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追求是“有序”“有效”“有品位”。叶显发教授从教育哲学出发,指出:教学本身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一线教学实践证明,进行生成性教学改革的学校,往往考试成绩比原来更好。
导学案作为学习的路线图,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但是据调查,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普遍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教学事件:一是课堂教学走向程序化,对学生的思维控制更加严密,“教学生成”几乎成为“不可能”,教学预设充斥课堂,学生内在需要的自主学习、自觉管理、自主教育、生成性教学等都难以真正实现;“生命的课堂”“欢乐的海洋”的愿景很难实现。二是课堂教学走向自由化,为了生成,对学生的思维放任无以复加,以至于出现课堂失控,甚至背离了教学的预期目标。这样,“伪生成”“乱生成”“有生无成”的怪诞现象就时有发生,使课改陷于泥潭。
那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导学案主导教学过程的课堂上,实现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完美统一,从而使教学走向有序、充满灵气呢?笔者经过思想品德导学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认为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的“抓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 精心预设
备课即预设,就是老师精心编写导学案,做好预测和设计。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预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进行处理。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
1. 预设目标,便于掌握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3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笔者在编写“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导案时,所提出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提升一种情感,即爱党、爱国的真情实感;培养两种能力,即全面认识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达成3种认识,即认识我国国际地位、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 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教师的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境的预设,在教学时对课堂气氛的渲染上。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歌曲、课堂剧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如琼丽老师在“丰富多彩的情绪”的学案导入中预设了《小苹果》歌舞,师生同乐,这势必激起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变化。
3. 预设弹性问题,多留空白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就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比如,笔者在“两代人的对话”学案中,预设了3个环节:“爱的冲突”在课堂上调查寻找;“化解冲突”和“爱的艺术”现场模拟测试,这就为“精彩生成”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
二、捕捉细节,精彩生成
精彩生成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课堂生成事件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是课堂呈现的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教师对生成事件的处理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亮点,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事件并加以科学、快速处理,就能实现生成性教学的价值。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生成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精彩生成要有空间和舞台,要有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
在“两代人的对话”上课肃立时,一些学生起来不迅速,目光不注视老师,似乎各有心事,笔者便问:“今天教室里谁重要?”(学生自然回答是老师)。接着笔者追问:“谁比老师更重要呢?”(学生知道是自己)。接着笔者又问:“在你的人生中,谁更重要?”(学生回答父母)。这样的问题超出教材,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肃立的礼仪,知道了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同时也顺势导入了新课。所以,生成性教学就要抓住“三点”,即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生成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精彩在真实真切中产生,创新在挑战碰撞中产生。
在“两代人的对话”课堂上,笔者设问:“谁来模拟表演一下你和父母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我可以给你当配角。”谁出来表演和表演什么都是未知数。待表演完后,笔者抓住这个生成的亲子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和要領,使得学生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效。这告诉我们,生成性教学要注重“三性”: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教材使用的创造性;教学流程的不饱和性。
又如,在“难报三春晖”的结尾,笔者引导学生作课堂总结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学生突然问竞争优胜组要奖多少钱?笔者暗自惊讶,反过来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奖多少钱呢?你奖励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奖钱吗?”层层追问,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明白了:精神层面的回报往往比物质回报更重要,我们要为荣誉而战!于是,笔者给予优胜组“最有战斗力的团队”的光荣称号,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中,应该坚持“三给”:抓住细节给问题,引导生成;抓住矛盾给挫折,激发生成;抓住成就给赏识,促进生成。
三、规范过程,培养习惯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也认为教育过程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或者体验。所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生成的过程和习惯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
如何让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合作呢?“抓手”应该放在规范利用导学案学习的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1. 培养学生了解导学案的构成
大多数学校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标题信息、抽测内容、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专题提升、当堂反馈、整理与评价、家庭作业这8个部分构成。了解导学案的构成,便于学生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导学案运用的有效性。
2. 培养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和特点
懂得课题、引言、框题、标题、案例、正文、相关链接、名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例如,在学生自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的自学符号勾画圈点概念、原理、关键字句,粗读精读合用。粗读即看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初步阅读全课内容;精读,就是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读得细致透彻,注意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关键词,然后记下疑难点或不懂之处。要让学生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记,读有效果。
4. 加强小组建设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益,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就要加强小组建设,如组员层次搭配,选好组长,确定组名、组规和学习口号,合作学习之前落实每个组员的责任,如思品组长负责收集成果、协调帮助后进生,记分员记录本组和上一组的得分情况。
5. 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竞赛,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通过合作更高效地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学无定法,只要我们深刻领悟教育的目的,在学案导学的课堂实践中从“教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坚持走沙龙式“学中心”的新路,努力克服以“学案导学”为标志的有效教学过于操作化倾向,就一定能够找到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的“抓手”。
思品教學实验说明,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龄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情境中,其“抓手”很多,要实现思品课堂有效性和高效性,追求生成性教学的价值,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坚持课改,生成性教学的梦想总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 (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 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