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优化再设计

2017-06-12 08:22周雪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本概念教学优化中学化学

周雪花

【摘 要】化学概念的教学,不是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过程。它是化学知识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训练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加强并优化化学概念教学对学生学习、认识、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55-02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奠基石,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轻松学习、灵活掌握并熟练应用概念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是化学概念教学面临的难题。笔者就“沪教版”化学教材中的概念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研究应当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来优化化学概念教学,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概念。

一、概念阐述要准确、严密,内容要剖析到位

教师在讲解概念的含义时,不仅要注重严密性、准确性,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易混淆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并理解概念,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认真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及其运用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概念看似简单,学生往往误认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于是产生疑惑:铁生锈后质量为何增大,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何减少。因此,在讲解和论证概念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严密,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生的疑惑立即解除,铁生锈后质量增大是因为多了参加反应的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反应产生的氧气跑掉了。又如,讲解酸、碱概念时,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这个定义决定了酸的范围,如HCl、H2SO4、HNO3等,NaHCO3不是酸,因为它的阳离子除了H+外还有Na+。同理,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KOH、 Ca(OH)2等,Cu2(OH)2CO3不是碱,因为它的阴离子除了OH-外,还有CO32-。

二、找准并抓住关键词语,将概念引导学生辨析到位

化学基本概念的语言描述是概念本质的抽象概括。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结果。在教学中,可以找准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适当辨析、推理,将概念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如,学生刚接触物质分类时,往往会误认为二氧化硫、碳酸氢铵是混合物,因而讲纯净物与混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看组成物质的种类而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又如,学习溶液的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抓住这3个关键词,学生就很容易判断物质是不是溶液了。冰水共存物不是溶液,因为它是纯净物;泥浆水不是溶液,因为它不均一、不稳定。经常有学生计算时把投入的溶质当作溶液里的溶质,和学生一起分析溶质是分散到溶剂里的物质这句话后,学生明确了“溶液里的溶质”已经分散到溶剂里了,若投入的溶质未能完全溶解,或某种条件下以固体形式析出了,那么这一部分不属于溶液里的溶质,所以得到ag的某物质放于bg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不大于(a+b)g。

这样做不仅促使学生加深了对溶液这一概念的理解,对计算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再如,要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中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

此题对学生有难度。解题的关键词是氧化物,学生要记住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发现氧化物的前提是化合物,马上联想到化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马上排除C和D(它们都是混合物),再排除B(B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答案自然为A。

三、重视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区分概念

化学的实践性很强,运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类似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困难。有些抽象、易混淆的概念借助实验,可以立即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溶液酸碱性教学中,酸溶液一定显酸性,这组关系学生倒是不难理解,因为酸溶液一定存在H+,所以一定显酸性,同理可得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是,概念倒过来变成: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这时候关系还成立吗?概念的抽象造成学生概念困惑、混淆。在初中阶段最直观的解决方法就是实验教学。用pH试纸测学生较熟悉的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发现硫酸铜溶液pH值<7,显酸性;碳酸钠溶液pH值>7,显碱性。学生不难发现,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但硫酸铜属于盐;同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可见,用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抽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把握教学尺度,找出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概念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拓宽或深化概念的内涵,有效解决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例如,教授工业炼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时,不能跨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过早地深化概念。先从直观的得氧和失氧来让学生了解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不能禁锢学生,最后告诉学生由于现在大家的知识有限,在初中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是初步的、片面的,到了高中就会更全面、深入地学习。

化学概念种类繁多,概念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出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个性与共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例如,学生最早遇到的两个概念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同时也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这一特点。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燃烧过程中伴有蜡烛的融化、凝固、气化、凝华又属于物理变化。因此,两个独立的概念也是有联系的。

五、概念温故而知新,夯实基础

概念初步教授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运用,结合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完成适量的练习,才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概念的本质入手及时加以纠正。例如,在化学用语含义作业中,学生经常出现“2N2表示两个氮原子”“2Cu表示两个铜分子”的错误,因为学生对分子、原子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分不清楚,做题时也就容易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理清分子符号、原子符号与元素符号、物质化学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化学式微观表示某个分子,氮气化学式N2,则2N2自然表示两个氮分子;元素符号微观表示某个原子,铜元素符号Cu,则2Cu自然表示两个铜原子。又如,学生还会出现“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离子”的错误,说明学生对于氯化钠是由離子构成的知识已经熟知,但没有悟透。因此,要让学生明确并强调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需要阳离子、阴离子两部分构成。对于易错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错误答案,让学生练习纠错,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化学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化学概念,只有把错综复杂、抽象性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透彻,并弄清概念的差异,就能实现有效教学。这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常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2] 徐学兵.也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2013,(10).

[3] 王建华,刘敬荣.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法——抓关键词语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4] 王自军.论无机化学中的概念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基本概念教学优化中学化学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利用线性方程组直观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