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

2017-06-12 11:58王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学情境同学

王锋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导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教材里的知识的学习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处于优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呢?问题导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学生自己探究、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同时,问题导学是对新课标改革“以学生为本”理论的实践,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一、问题导学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被动地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不利影响.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本来就很难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让学生觉得更加无聊,对高中数学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认识问题导学模式,并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实施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施问题导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

1.创设特定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每一节课的开始一般都是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以此引出本节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这就对高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之初就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堂:同学们,以咱们教室地面为例,A同学站在地面上、B同学躺在地面上,那么请问:A同学和B同学分别和教室地面这一平面是什么关系呢?以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思考、小组探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或者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后回答.这样,能让学生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还能学会合作.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表现自己,也会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了解学生的问题答案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对知识面进行拓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集合”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出集合的概念,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组成一些集合,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在列举集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无法构成集合的情况,这就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

3.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活动.高中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在课后也应该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己动手实践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操作,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更加深刻.课后实践活动主是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几个人讨论合作,从而对高中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后的实践活动,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课后的实践练习,可以以這样的形式布置:从你的生活用品中,找出一个圆柱体,亲手测量底面圆的半径、圆柱的高等数值,并且计算出这一圆柱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不仅能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张海.例谈高中数学数形结合的转化思想.考试周刊,2011,82.

张小军.例谈高中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法教学的有效策略.高中数理化,2013,20.

猜你喜欢
导学情境同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护患情境会话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