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背景
(一)第三学段学生的习作问题
调查中发现当前第三学段学生习作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写事的习作,学生能将一件事叙述具体,但不大会谋篇布局。也大多是顺叙,极少采用倒叙、插叙、对比叙述等,因而内容给人印象不深。二是写人的习作,凸显人物个性只局限于一般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不会进行优化与提升,让它符合人物性格、身份,符合当时的情境。也不大会用衬托、对比等手法,显得方法单一,使人物个性平淡无奇。三是写动物的习作,仅限于肉眼观察,展现不出动物所具有的灵性与情感。
由上可知,第三学段学生虽然看了很多书,但是习作仍停留在“写清楚”的层面,缺少对生活细节的提炼与加工,表达方式、叙事方式单一,缺少第三学段应有的生动性与谋篇布局的技巧。究其原因,是学生只停留在“在阅读”与“会阅读”的状态,并没有进入“善阅读”阶段。学生阅读时,没有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审视、学习与借鉴。教师在阅读与习作方法的关联性指导上尚有所欠缺。
(二)借助群文阅读,建构同一写法的不同变式
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来自于名家名篇,其谋篇布局的巧妙、语言风格的多样都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刷子李》《穷人》等25篇小说表达形式丰富,其叙述的方式、情节的处理精彩纷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入木三分。且这些小说大多集中在五、六年级,少部分在四年级,是化解第三学段学生习作问题的最合适的范文。
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若能以教材选文的写作特色为核心,选取类似文本,让学生向一组文章学习与迁移运用谋篇布局、情节处理、人物安排的方法。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共读一篇”,而是“互文共见”“互文互见”,在不同的作品中见证同一写法的魅力,赋予这种写法不同的内涵,建构起同一写法的基本式与变式,促使学生在写法认知与实践运用上向深度、广度延伸。学生的习作中自然也就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这样的学习与运用,已是一种创造。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展“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让四(过渡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从小说群文阅读中掌握同一写法的不同变式,并在实践中多样化地运用,化解学生习作上的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力与习作力。
二、“習作议题”的建构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是指以立意构思、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习作议题”为统帅,以比较阅读为主要形式,以集体建构和达成写法上的迁移运用为目标的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其核心要素就是“习作议题”,我们也将它称为“统帅”。
“习作议题”的建构是教师基于学生、基于教材、基于课程建构的言语实践点展开的。它整合于学生习作上的问题与困惑、教材单元习作序列目标与单元阅读提升点课内外阅读资源(详见附件表1、表2、表3)。我们进行归类梳理,发现“习作议题”建构的三个策略:
(一)建构“习作议题”的基点: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教师的多元化解读,呈现出多元化的“习作议题”。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A教师解读时觉得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等相关动作描写值得学生体悟与学习,其习作议题是“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B教师解读时觉得作者安排材料很有特点: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与毫不起眼的“两茎灯草”进行对比,轻重如此分明,可严监生关注的却是大家不屑一顾的“两茎灯草”,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充分体现了他的吝啬。因而,他确定的议题是“学习用‘反差法,表现人物特点”。C教师解读时对人物的语言特别有感觉。你看,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猜测没有一个猜对。只有妻子赵氏上前,一猜一个准,为什么?因为妻子乃枕边人,朝夕相处,最懂严监生的心思。这叫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于是,他的习作议题是“语言描写符合人物性格”。
(二)建构“习作议题”的途径:以习作目标为核心,桥接与统带课外阅读
群文阅读若基于课外阅读的文本之间进行桥接,的确可以让学生见识到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教师桥接文本的方式与基准点也更为多元化。可也会给教师的“教”带来一些问题:教师困惑于教材中的文本教学,与基于课外阅读桥接的群文阅读孰轻孰重,时间如何分布。基于课外阅读桥接的群文阅读弃之可惜,教之却缺少时间,缺少与教材的整合点与延伸点,不利于教师教学时间与教学统筹的安排。
故而,我们提出“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的文本桥接的方式和基点是“结合教材的习作目标与单元课文”,以便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延伸,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三)建构“习作议题”的体系:以习作序列目标为抓手,成序列性与层次性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以教材习作目标为核心,桥接与统带课外阅读,还可以教材中的习作序列目标为抓手,形成“习作议题”的序列性与层次性,达到将点连成线,写法“学一串”“学一整套”的目的,提升言语实践的实效性。(详见下表一)
表一:“习作议题”的序列性与层次性
“习作议题”的系列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衬托” “反衬法”凸显人物特点 多样化的“配角衬主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文章结构 “照应”的妙 “前后对比”的力量 “对比叙述”的不同表达
方式
“选材” 基于关爱方式适合人物身份合理选材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材 “反差法”选材 基于人物特点合理选材
“情节”处理 “一波三折”的趣 明暗线交织叙述
写人的描写方式 动作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符合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推动故事发展
像这样,同一学习点呈现“阶梯状螺旋上升”的趋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习作议题”体系:学生建构的过程更长、实效性更强;学习坡度也更为平缓,减少跳跃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三、“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如同一个球体的内核,向外辐射着同一议题下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由一篇篇文章(教材、课外阅读)来呈现,形成教材、课外阅读相互交织的多维立体平台。学生在“习作议题”的指向下进行多文本的学习,体现的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与此同时,多样化的文本提供给学生许多相交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线,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领悟这些线时,理清这些线的走向,最后定位所有线聚焦的点,形成对“习作议题”的深度认识,体现了学生思维聚焦的过程。学生在思维聚焦与发散的整合中,对“习作议题”的认识由表面走向深入,由现象走向本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习作议题”在不同文章中的不同表现,发现同一写法用不同方式表达的秘密,又能沿着每篇文章走向作者的内心,发现不同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不一样的情怀,体验了不同人生,达到言语与精神的共生。
(一)实施形式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可以是多文本单一议题,也可以是多文本多议题,只是后者需多回合地反复使用文本。为更好地达成“一课有一得”的群文阅读效果,即使是后者,同一课时的群文阅读也只允许呈现一个习作议题。其实施形式主要有两种:“单元整合式”与“一篇带多篇”。
1. 单元整合式:取其一点,打通全单元
单元整合式,主要是将同一单元(含选读课文)中小说体裁的文章整合,确立“习作议题”展开教学。其实施策略为:取其一点,打通全单元。
此方法较适合整个单元全是小说体裁的,或单元中小说的比例较高的。若我们以“写人要写好语言描写”为习作议题,则可打通《“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金钱的魔力》与《临死前的严监生》,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体察品悟中,生成自己发现的秘密,即语言描写应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再如,将五下第5单元的3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以习作议题“多样化的配角衬主角”打通组合。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快速发现《草船借箭》是“三人衬一人”;《景阳冈》是“以猛虎衬人”;《猴王出世》是拟人式的“物衬物”。然后补充阅读材料《孔明智退司马懿》《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学生进一步发现用配角衬主角,其配角与主角之间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上也有对应关系,有以强衬强,也有以弱襯强。像这样,借助“习作议题”打通单元课文,学生可以在同一节课中发现同一写法有不同的变式。不仅省时高效,而且习作中自然也会百花齐放,而不再是千人同一面。
2. 一篇带多篇:学习材料的差异组合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的选文应与教材中的课文形成一定的对比或者类比,利于学生建构同一写法的基本式与变式,提升学生习作运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详见附件表1、表2、表3)。经梳理,发现学习材料差异组合主要有异项归类与同项归类两种。
(1)异项归类
异项归类,是将同一“习作议题”下有细微差异的不同材料集中呈现,主要展现写法的同中有异,使学生领悟同一写法的不同变式。
(2)同项归类
同项归类,是指能提炼出同一“习作议题”的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主要归纳写法,使学生领会并运用这一写法。如:组合不同作家写法类似的文章;组合同个作家的文章;组合同体裁的文章。
(二)教学策略
“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主要分三个版块:一是基于学生的习作问题与困惑,整合教材上的习作目标与课内外阅读资源,形成学生学习讨论的“言语实践基点”—— “习作议题”。二是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围绕“习作议题”,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审视批判、质疑探究,多维度体悟同一写法。三是在创意写作中展现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所学所悟。其具体的教学策略有:
1. 细比较,找准“统帅”
学生通过对一组材料进行高屋建瓴地比较,从中发现材料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从细节中寻找与“习作议题”相关的核心要素,找准“统帅”——“习作议题”。
如在“对比叙述”生活小说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这几篇小说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浏览《凡卡》、《鲁滨孙漂流记》精彩片段、《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彩片段。发现三个文本都采用了“对比叙述”的方法,一个写凡卡的“苦”与“乐”,一个写鲁滨孙的“幸与不幸”,还有一个展现失孩子的“悲”与孩子归来的“喜”,准确把握学习与讨论的核心,即“习作议题”。在此基础上抛出大问题:“三篇文章都运用‘对比叙述展开,但各有各的特点,你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吗?”各小组聚焦“对比叙述”分头探究,有的梳理结构图,有的圈画重点词句,最后形成结论:“对比叙述”各有各的呈现方式,《鲁滨孙漂流记》片段最简单,文中借用“商业簿”的借方与贷方的格式,用表格直接呈现;《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是通过“场面描写”的“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与“突出重点、烘托气氛”来展现人们的悲与喜;《凡卡》的难一点儿,画了半天的结构图,才发现文章将凡卡的信与凡卡写信中的回忆,还有作者的叙述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交叉叙述式表现他的苦与乐。
就这样,学生经过仔细比较,找准本课群文阅读的“统帅”——“‘对比叙述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将多篇文本整合成一个整体。
2. 紧扣“统帅”,进行“阅读猜想”与“反向质疑”
阅读教学主体环节,让学生围绕“统帅”——“习作议题”,在其核心要素的细节之处进行“阅读猜想”与“反向质疑”,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如在学习“配角衬托主角”这一习作议题时,笔者采用“反向质疑”式追问:“不要把老虎写得如此勇猛,可以吗?”“周、鲁、曹三人来衬托诸葛亮一人,太多了吧,可以少一点吗?”学生在“反向质疑”中,沉心思考,辨析建构,不仅实现有意义的阅读,而且真切领悟“配角是如何衬托主角”的:以虎衬人,以强衬强,更显武松之威猛;以曹之多疑、周之善妒、鲁之忠厚衬托诸葛亮的“识人心”;草船借箭时,以鲁之吃惊衬托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以弱衬强,方显英雄本色。为后续高质量的迁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在学习“动作描写凸显人物性格”时,笔者特意呈现只有一半内容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让学生猜读:从这一半文本的动作描写中,你能看出谁会赢?关键是说话要有证据。本来易于忽视的动作描写,学生立马睁大眼睛关注,有的干脆小组内相互配合按课文内容比划起来。学生们有的猜测小嘎子会赢,因为前一半部分,他挺讨巧的,稳占上风。有的则反驳,小嘎子看上去挺机灵的,像猴儿似的蹿。刚才试过了,时间久了,挺累人的,远没有胖墩儿虎势一站,那么悠闲,时间一长,小嘎子必败。再呈现后半部分与学生猜想比较,学生不禁佩服会比划的同学,也佩服作者写人的功底,明明暗示败迹已现,却要将他写得如胜人一筹。
看着一部分学生心有不甘的神情,笔者抛出一个轻型小弹:“想让小嘎子赢,太容易了,只要两个人的动作描写调换一下,不就可以了?”这一次,学生的火力更猛,直击中心:“胖墩儿长得壮实些,不会舍弃优势,选择猴儿似的蹿,再说他也蹿不动。小嘎子若虎势一站,胖墩儿立马冲上去,两人扭在一起,小嘎子必输,而且可能输的时间更短。看来,小嘎子还是蛮机智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好的动作描写不仅能凸显人物性格,还将人物背后的考量一一展现,值得借鉴。
像这样,教师紧扣“统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猜想”与“反向质疑”,让学生多方实践,多角度思考,学生对“习作议题”核心要素的细节之处领会得更透彻,挖掘得更有深度,视野也更开阔,更有利于后续的活学活用。
3. 个性化选用“统帅”,学会整合式运用与灵活运用
尊重学生的需求,认可学生的差异,关注写作方法的建构过程,指导学生根据喜好个性化选用“统帅”,差异化地建构写法,是开展“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应有的教学态度,也是本课题的出发点之一——学用结合。
如小说群文阅读教学围绕习作议题“对比叙述”展开创意写作时,教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假如自己摔断腿,独自一人呆在教室中,眼巴巴地望着窗外,内心心潮起伏,你将用怎样的“对比叙述”来展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假如自己正面临一个抉择,你将运用哪一种“对比叙述”的表达方式展现你的思考过程。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梳理成表格(详见表二)。在学生提纲式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学生正在对刚才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整合式运用与灵活运用。
表二:“对比叙述”在同一习作内容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习作内容 “对比叙述”一 “对比叙述”二 “对比叙述”三
自己摔断腿,独自一人呆在教室中,眼巴巴地望着窗外 操场上的热闹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对比 自己曾经在操场上的快乐
活动与现在的惨状对比 整合前两项,形成双重对比
面临一个抉择 表格式罗列自己的长处与
短处 用支出与收入的方式罗列
不同抉择所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整合前两项,形成双重对比
像这样,“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可以呈现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合理选用“习作议题”,学会关注“习作议题”核心要素的细节之处,进而达到灵活运用、整合式运用的目的,提升学生的习作力与思辨力。
总之,“习作议题式小说群文阅读”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新途径。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中,阅读了大量以“习作议题”为核心的同、异项归类的群文,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提升了阅读力。在提炼与运用“习作议题”中,除收获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含基本式与变式),提升学生习作力外,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学会多角度地处理现实上的一些问题,由课堂走向生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 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 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6]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J].人民教育,2012(12).
[7]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8]王雁玲,張健,方东流,黄利梅.群文阅读之议题生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5).
[9]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10]王荣生,李冲锋.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13]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4]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5]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6](美)布鲁克斯(C.Brooks),(美)沃伦(R.P.Warren).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3版)[M].主万,冯亦代,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5.
[17](挪威)雅各布·卢特(Lothe.J.).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译.申丹,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美)西摩·查特曼(Seymour Chatman).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9]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1]韩立福.韩立福与学本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附件:
笔者将人教版教材上的小说按内容分成:人物小说、生活小说、动物小说,现整理如下:
表1:人物小说
“习作议题”建构着眼点 新“习作议题” 新“习作议题”建构生成点
学生习作上的问题 单
元 习作序列
目标 阅读提升点 群文阅读
课内延伸 课外推荐 添加习作
内容
1. 惯用正面刻画写人,不会用“反衬法”
2. 会记录事件,不太会谋篇布局 四
下
4 初步学习运用外貌、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小英雄雨来》:“反衬法”凸显人物特点;感受作者“前后呼应”的巧 议题一:
“反衬法”凸显人物特点
议题二:
“呼应”的妙 《鸡毛信》机智勇敢的片段 《小兵张嘎》 写一位遇事不慌、机智勇敢的好少年
学生只会粗浅地运用“衬托”法写人,而不知“衬托”手法的多样性:物衬人、单人衬单人、多人衬单人等。 五
下
5 捕捉典型事例,灵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具体 《草船借箭》以周、鲁、曹三人衬托诸葛亮 多样化的“配角衬主角” 五下选读《孔明智退司马懿》 《三国演义》 学习用“配角衬托主角”写一位能人
《景阳冈》:以猛虎衬人 《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水浒传》
《猴王出世》以众猴群像衬托美猴王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
1.学生写的人物,个性大多雷同,如“严格”“慈爱”“乐于助人”等,显得很宽泛。
2.选用的事例大多简单明了,没有呈现情节的张力,为丰满人物特点服务。 五下
7 捕捉典型事例,灵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具体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议题一:
动作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欧也妮·葛朗台》 写一位特点鲜明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用动作、语言、“反差”法凸显人物特点
议题二:
“反差法”选材,凸显人物特点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语言描写符合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符合人物性格 《元宵夜宴》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王熙凤的语言描写 《红楼梦》
《刷子李》:
1.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凸显人物特点
2.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议题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泥人张》
《快手刘》
前半部分 《俗世奇人》 写一位“奇人”
议题二:“一波三折”的趣 《泥人张》
《苏七块》
《张大力》
《金钱的魔力》:“前后对比”,凸显人物特点 “前后对比”的力量 《变色龙》
《竞选州长》 《百万英镑》《岛上书店》 “前后对比”揭露人性的善与恶
用几件事写人,学生选材不会根据人物特点,且大多无层次性区别 六上
5 指导选材用几件事将人物特点写鲜明 《少年闰土》选用4件新鲜事,展现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根据人物特点合理选材 《社戏》中的
片段 《故乡》
《社戏》 根据伙伴特点选择两三件事,凸显人物特点
表2:生活小说
“习作议题”建构着眼点 新“习作议题” 新“习作议题”建构生成点
学生习作上的问题 单
元 习作序列目标 阅读提升点 群文阅读
课内延伸 课外推荐 添加习作
内容
“头重身子轻”,不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写进事件中 三
下
4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完整 《争吵》:“发生冲突——心里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我”的心理 《賣炭者与绅士》《雪球》 《爱的教育》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冲突的事
习作中,孩子对“关爱”的表达:方式单一,且有模式化的倾向 四
上
6 能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 《卡罗纳》: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关爱卡罗纳 基于关爱方式符适合人物身份合理选材 六上(选读)《小抄写员》《爸爸的看护者》 《夏洛的网》 “温暖”要求写出独特的关爱方式
选几件事,学生不会根据文章情感表达的需要分清主次,分好详略 五
下
2 捕捉典型事例,通过细致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冬阳·童年·骆驼队》将童年天真幼稚的动作、语言详写
《祖父的园子》将最能表现祖父疼爱的“铲地”详写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合理选材 《城南旧事》妞儿挨打与小偷事件 《呼兰河传》给祖父插花;念诗、讲诗与吃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 留恋、向往童年;父母关爱,同学情谊等选一个主题写几件关于童年的事
虽已五年级,可写事情的结尾,有些学生依然非写“回家”不可 五
下
4 细致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桥》:1.体会微型小说的特点
2.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五上选读《木笛》 五下选读《一件运动衫》《丰碑》 六上选读《军犬黑子》《欧·亨利短篇小说》 写一件感人的事,注意写好结尾
学生能诚实地写出自己想法,并没有将之化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六
上
3 用环境描写、心理刻画写出印象最深的场景与细节,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穷人》:用“心理描写”推动故事发展 “心理描写”推动故事发展 《孩子的力量》(选自《哈吉穆拉特》)《柑橘与柠檬啊》片段 《柑橘与柠檬啊》《简·爱》《傲慢与偏见》 用“心理描写”推动故事发展,写人们相互关爱的事
学生能将一件事叙述具体,但因叙事方式单一,给人印象不深刻 六下
4 能用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写出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凡卡》:交叉叙述式表现凡卡的“苦”与“乐” “对比叙述”的不同表达方式 《一个文官的死》 《巴黎圣母院》 运用“对比叙述”写一件亲身经历过的“自我保护”“学会生存”方面的事
《鲁滨孙漂流记》片段:表格式展现“幸与不幸” 《红与黑》片段 《鲁滨孙漂流记》《红与黑》
《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点面结合展现失孩子的“悲”与孩子归来的“喜” 《安娜·卡列尼娜》片段 《汤姆·索亚历险记》
《安娜·卡列尼娜》
表3:动物小说
“习作议题”建构的着眼点 新“习作议题” 新“习作议题”建构生成点
学生习作上的
问题 單
元 习作序列目标 阅读提升点 群文阅读
课内延伸 课外推荐 添加习作内容
学生会写动物,但仅限肉眼观察,写不出动物的灵性。如何让动物像人一样充满感情? 六
上
7 展开充分想象,用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写出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能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沈石溪动物小说特色: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丰富的情感 动物情感的表达 《给大象拔刺》
《再被狐狸骗一次》 《狼王梦》
《混血豺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 写一个关于动物的感人故事
写动物,情节简单、内容单调且雷同多。如何让简单的情节变丰富,变精彩? 椋鸠十动物小说特色:情节简单、明暗线交织,展现人与动物的和谐 明暗线交织叙述 《独耳大鹿》
《山中的太郎熊》
《山鸠与野鸡的生死之交》 《消失的野犬》《椋鸠十动物小说爱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