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之中,高校的高等教育事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与新问题,如何找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动力,创新辅导员的工作思路与能力技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与服务学生的意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长远发展可谓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创新 动力
高校辅导员是时刻处于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基石,他们能否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应对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和学生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现实,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未来。因此,要全面分析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克服困难,不断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所面临的困境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领路人,而且更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驱力量。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性质限制、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创新工作之路仍然荆棘重重。[2]
1. 边缘化的工作定位削弱了工作热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学教师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却相对较低。这样就造成两种反差,一方面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教师们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学校的重视,工作的积极性和由此而释放出的能量自然不可限量;另一方面,高校的辅导员却常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被社会和高校所轻视而不断边缘化,甚至许多高校的辅导员自己也开始妄自菲薄。由此可见,边缘化的工作定位严重限制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更不用说在工作上开辟新思路和谋求创新了。[3]
2. 表面化的工作形态拉低了工作水准
众所周知,高校的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在于花费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思考被教育者的成长轨迹、心理特点和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然而,就目前而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仍旧比较琐碎,他们常常不得不奔波于应对种类繁多的文体比赛和评比检查,投身于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和阶段性总结,几乎从早忙到晚,身心俱疲。然而,这些名目繁多的事务性工作常常只是浮于表面,而并没有触及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心,这也直接拉低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水准。
3. 年轻化的人员结构阻碍了工作创新
就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的构成来说,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一方面,年轻的高校辅导员常常精力充沛,他们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能够感同身受,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与学生能够更好的沟通与交流。然而,另一方面,这支年轻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存在着缺乏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许多年轻的热血辅导员常常由开始时的满腔热情,逐渐变的迷失了自身的工作追求,找不到正确的社会定位,缺乏科学的工作思路,更不用说对工作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新了。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动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特别是要对工作思路与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1. 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内在动力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对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辅导员工作不断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石,是其工作得以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对工作的神圣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与性质,以学生所需为所需,以学生所想为所想,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長的领路人。
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以价值体验为根基不断激发成就感。追求工作的价值体验是人对工作及事业成就的一种积极追求,能够激发人的成就感,振奋人的精神。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驱力量,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可谓是显而易见。因此,要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对于工作的价值体验,通过激发成就感来不断释放其自身创新能量。
2. 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外在动力
首先,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日益加强。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明确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重要地位。这样就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高校辅导员进行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生思想社会化的现实激发了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的热情。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多元思想文化的交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无疑产生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学生思想社会化的凸显,一方面加大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其进行创新工作的决心。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是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的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探索和找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才能越发壮大,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詹丽萍.关于新时期吉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2]吴彩霞,张亚萍.大学生心目中辅导员形象的调查研究[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张兴华.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07-11-05(6).
作者简介
高雁 (1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