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丽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阜阳市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较好,通过调查发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跑步、广播操、各种球类活动,并且活动时间达到我省的要求,甚至少部分的部分学校能够根据季节、天气变化选择适合的运动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在之前2004年和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了两次国民体质检测,检测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严重下降,超重与肥胖以及视力不良率持续在上升,运动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在进一步下降。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5月27日国务院下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为7号文件。该文件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并且践行每天训练一小时的口号。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则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手段之一。所谓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在原课间操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是学校开展的学生群体性、大型性、综合性的体育活动。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发
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网的查阅,查阅及整理了大量有关中小学课间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问卷调查法
从阜阳市市3个区5县中分别随机抽取2所小学,3所中学(1所重点,2所非重点),共40所学校。对每所学校随机抽取5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3专家访谈法
采取当面和电话的形式,访谈了阜阳市教育局体卫处管理者和部分学校体育专家以及老师,就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制作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访问。
1.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以及查看相关材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现状
2.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推广的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的套路,第三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特色的项目,例如,啦啦操传统校安排了啦啦操,篮球传统校安排了篮球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发现显示大课间活动坚持传统的广播操已经越来越少了,相反球类项目已经慢慢的走进校园,称为学生主要的课间锻炼项目,并且在一些操类项目上也越来越有创意了。
2.2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感受
通過对中小学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大课间活动的。他们觉得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使他们开心、快乐、有趣、充实、放松身心、舒缓学习压力、消除疲劳、增强体质、还可以增强与同学之间友谊、丰富课余生活。
2.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全部区县每天上午两节课后,作为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学安排30分钟,小学安排30分钟。在确保落实上午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部分区县的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又在下午增加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30分钟,小学20分钟。上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在全区县学校中几乎全部落实,而下午的活动时间尚未在全部学校中落实。
2.4场地及器材设备现状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由于体育场地小、条件差,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的学校由于场地条件不足开始实行轮流制,而有的学校就干脆不作安排。因此,许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逐年下降。
2.5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支持度
通过访谈一些教师发现,对于重点学校教师的支持率低于非重点学校的支持率,许多中小学过度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使得学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都没有正确认识,并且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上课时有拖堂等现象,甚至有些学校体育课的时间已经默认为文化课的时间。
2.6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周活动频率、活动时间参差不齐,可供学生选择项目不多,制约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因素除场地器材不足外,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及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工作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原因,学生对参与大课间活动不感兴趣的态度或文化学习负担过重等因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3建议
3.1不断开发学校场地资源,最大力度的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
体育场地是保证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校学生每天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根本保障。因此,中小学要尽可能地开发好学校各种体育场地资源,以保证大课间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2不断更新内容,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1学校要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的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
如硬件设施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可以每天组织全校大型的啦啦操类及体操类等内容;条件差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各班开展一些活动范围较小或学生轮流活动的内容,如田径接力赛、蛙跳、深蹲等活动范围较小的项目。
3.2.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编排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做到因人而异的开展课间体育活动。
3.3不断创新组织及管理形式,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3.3.1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方法及形式要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要有教育性原则。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要发挥课间体育活动锻炼学生身体的功能,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教育等。
第二,要有安全性原则。课间体育活动管理方法及组织形式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受伤和意外伤害事故,以提高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3.3.2不断地创新及管理形式
如:实行轮换制,每周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天开展课间活动的年级或班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间体育活动。第一,轮换学生。如果设施条件不够好,可以使学生轮流参加,第二,轮换内容。每天或者每星期的更换课间活动项目。第三,轮换时间。不同的年级参加可以错开时间。
3.3.3要充分调动学校各种力量
学校主管体育领导要亲自带好队,要树立榜样,积极的加入到大课间体育锻炼当中并指挥好课间体育活动,全体体育教师也要每天要参加组织与指导工作;发挥教师自身的宣传作用。
3.3.4根据学校与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体育强项并结合传统特色创新体育项目。
3.4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经常性、群体性、固定性等特性,在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消除学生学习疲劳、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中小学要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校领导要每天亲自到操场参与课间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带头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地了解我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扶庚.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EB/OL].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強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EB/OL].
[3]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55-58.
[4]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713-716.
[5]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1):103-105.
[6]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