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敏
【摘要】笔者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相关实践,总结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加强和创新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的管理对策做出了自己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 虚拟社会 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知识经济、社会活动、人们的生活起居处处都充满了新型的网络信息手段和高端的科学技术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得到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怎样迎合网络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特点,有效应对网络信息条件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网络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虚拟空间和操作平台为载体,以大数据管理为手段,以线上的虚拟联络、虚拟指令、虚拟信息交换为举措,形成的一种虚拟的工作和关系渠道,它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二度空间,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无限延伸,具有虚拟性、广泛性、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质的改变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虚拟终端平台,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管理者。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虚拟化覆盖率仍在不断攀升。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为滋生社会矛盾的土壤,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在网络信息平台一般都是以匿名注册,所以相对缺乏对自己言行和言论的严谨性和约束性,并且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是传统传播的几何倍数,在推动网络意识形态真实性的同时,极易造成舆论的错误导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由此事来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2)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很多心怀不轨的恶意煽动者和不法利益犯罪者,同样借助网络隐密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虚拟化的网络平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并且犯罪和“捉迷藏”的手段仍在不断翻新,甚至存在严重的黑客威胁。
(3)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严重影响网络文化环境。随着网络传播手段和速度的强大优势,一些内容低俗、低劣的不健康言论、音像制品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严重地影响着网络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虚拟网络环境快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却没有同步跟上,公安、教育、文化、娱乐、经济各个方面在各自不并不成熟的网络管理工作间还存在很大的缝隙和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随着日渐多元和丰富的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虚拟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问题接踵而来,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相关法制的建设步伐却长期滞后,现有的网络环境管理法规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和盲点,导致很多网络犯罪的形成。
(3)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在我国,传统媒体长期以来负责政府政策意向的宣传和相关舆论的引导。但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人都可以以自媒体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和舆论终端的操作,大大影响了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力度。
四、加强和创新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管理网络虚拟社会提供法律依据。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实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的网络法治性治安管理长效机制,为依法治理网络环境打下坚定的基础,提供法律依据保障。一是要加强对网络违法案件的侦破和总结,积极探索研究网络治理的有效办法;二是提升网络立法层次,让法治网络环境管理更加有力度和权威。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一是设置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强化网络舆论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对网络舆论情况做到随时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发展的不良隐患和苗头,善于发现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苗头,并及时做出预防和应对方案。同时,通过阶段性的网络民意调查、有奖举报和针对性治理等有效了解网民舆情、净化网络环境。
(3)推进虚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绿色、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源就在于实名认证,让以往在网络上不知道是谁干的事一目了然的看出出处和作者,以达到事事有根源、有责任,时时有监管、有审核,对出现不良问题的机构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和网络除名。这样,才可以尽快地将低俗文化实施源头打击,让网络不法份子无藏身之地。
(4)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切实保障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地方政府要积极实行政务、党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要充分利用政务论坛、互动评论和交流组织网民经常进行意见征集和汇总梳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意见表达权。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行政,畅听群众诉求,并及时办理,及时给予反馈维护较好的政风行风。
(5)健全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应建立由政府牵头、行业组织和互联网服务单位参与、网民支持的虚拟社会综合防治体系,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6)培育网络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动虚拟社会的自律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推动建立相应的网络行业协会,构建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网络行为。督促行业组织积极制定行业规范和细则,真正实现有法管、管得到,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爱华.网络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变迁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2]高新民.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著眼于解决现实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