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梦,蒙良杰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论广南壮族情歌的艺术特征
何国梦,蒙良杰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壮族是一个以歌代言的民族,由侬、沙、土支系所构成的广南壮族更不例外。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即兴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壮族情歌,它是壮族青年男女表情达意、自由恋爱时所创作演唱的歌曲。歌词讲究韵律,结构规整,语言简洁,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特别是衬词和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壮族情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呈现出本土文学独具特色的魅力。广南壮族情歌在创作上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客观地再现了壮族男女对理想爱情追求的浪漫情节,展现了当地的真实生活风貌及文化习俗,充分体现了广南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与集体智慧。
广南;壮族情歌;艺术特征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州。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广南壮族人口有342761人,占广南总人口的42.6%。广南壮族主要是以侬、沙、土支系构成。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生活交往中,“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择偶”成为了广南壮族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以即兴而作、随地而唱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特别是在“歌圩”的节日中更是青年男女们灵感爆发的创作最佳时机。广南壮族情歌以风格各异,独具特色,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而著称,其艺术特征呈现出多姿多彩、风情万种、多元包容的无穷魅力。壮族情歌成为歌海中最绚丽的浪花。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母题,情歌成为从古到今壮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重要媒介。广南壮族世世代代依“那”(壮语,即水田)而作的生活方式,养成了在田野、山间无不传唱着情歌的习惯,所以壮族青年男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具备了情歌创作的能力。壮族地区“歌圩”活动的长期举办,又为壮族情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丰富多彩的广南壮族情歌得以代代传承和发扬。广南壮族情歌最为常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初恋歌
壮族青年男女在刚开始相互并不熟悉的情况下,在心中暗生情愫之时,男子往往要用询问或试探的语气来寻求答案,看对方是否钟情于自己。如《妹不爱哥不强求》中的部分歌词:
隔河望见花一蓬,朵朵开得红彤彤,
心想摘花又怕刺,恋妹怕妹嫌哥穷。
妹是玫瑰在花园,望眼欲穿等哥连,
哥有情来妹有意,只讲情谊不讲钱。
初恋歌只是增进感情的基础,需要注重尊重对方的意愿。若是两人都有情,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定情歌
壮族青年男女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发现对方优点颇多因而进行高度的赞美,此刻两人自然产生了定终生之意。如《隔山隔水不隔心》:
只要哥哥是真心,妹就和哥定终生,
不拿婚姻当儿戏,相亲相爱过一生。
定情过程中,更有表明坚定立场的“生要跟来死要跟,抽刀断水情更深,生要跟妹在一起,死要跟妹入一坑”的生死相随的爱恋。
(三)离别歌
再眷恋再不舍终究有离别的时刻,特别是对于刚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是个沉痛的打击,虽两情相悦,但如果没有经过婚娶的程序是不能成为一家人,只能先送走另一方,等待来日的相见。因此离别歌是广南壮族情歌中出现比较多的一类,如《有情有意妹送哥》:
妹送情哥到江边,江水伴妹泪涟涟,
向哥说声多保重,不知相见在何年。
(四)思念歌
壮族青年男女心里装有彼此,却不能相守一生共同享受美好生活,此刻内心是无比的煎熬,如以下的歌词里就直接地表达女子深深的思念:
妹子想哥心里慌,洗澡忘了脱衣裳。
煮米忘拿筲箕滤,做菜忘记去掺汤。
从歌词中看出,女子由于极度的思念,已经完全把握不住最基本的生活规律。情之深、思之切毫无含蓄地表露出来。
壮族情歌源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带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反映壮族人民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世界。广南壮族人民长期处在纯朴自然的环境和浓厚的风土人情中,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善于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他们能在即兴口头创作中准确找到借助其他事物来进行比喻,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并且在歌词中讲究押韵,具有韵律之美。
(一)歌词用韵
广南壮族情歌是口头创作文学,虽然没有完全遵守格律诗所有韵律的规则,用韵不像唐诗宋词那样严格,但是要唱得悦耳动听,让人易记,可吟可诵,朗朗上口,歌词还是十分讲究韵律。它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诗律,比较灵活,一般是以壮语演唱,以汉语的文字记录保存而流传,演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腰脚韵
押韵不仅为诗歌的音乐性增添了韵律色彩,富有节奏感,更是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歌文化。腰脚韵是壮族情歌的基本押韵形式,腰脚韵即“1.第一行歌(或叫上句)的尾字谓之脚,第二行歌(或叫下句)的腰部(如是五言句则从1-4字为腰部,如系七言句则从1-6字为腰部)中的某一个字皆谓之腰;2.第二行腰部的某一个字的韵母必须与第一行脚部的尾字为同一个韵母(或近韵)”。[1]136它具备严密的层级关系,环环相扣,使情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如七言中的《想念多多病来磨》尤为明显:
第一句的“连”字和第二句的中间“年”字押(ian)音;第二句中末尾“年”字和第三句“面”字押韵母(ian)构成偶单句韵脚;第三句里“面”字和第四句里“饭”字又押(an)音。腰脚韵是要求腰韵和脚韵两者同时存在,在内容上不仅表达对情人极度的相思后见面的愉悦心情,在用韵上又有规律可循,这对歌手的创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也有上下两句腰韵的特殊情况,如:
第一句“毒”字与第二句“壶”字相互押韵;第三句“菜”字和第四句“块”字押韵母(ai);第二句中的“壶”字两相押形成了句中腰韵。从中可以看出腰韵在歌词的韵律占有一定的地位。
2.头脚韵
头脚韵是首句的尾字和对应下句的首字互相押韵,如《赶集歌》中唱出了青年男女送别时的情景:
首句“长”字与第二句“轻”字是押(ng)音;第二句“凉”字和第三句“凉”字尾尾押(ang)音;第三句“凉”与第四句“同”字押(ng)音。逻辑结构和腰脚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级级押韵,每一环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脚韵
脚韵和腰韵可以同时存在,但脱离出来又自成押韵。邓国强曾提到过“在歌词韵律上要求句首入韵后,偶句押脚字韵”,[2]20这是一二四押韵形式。脚韵必须韵在偶数句,不能为奇数句。
首先是偶句押脚韵,亦称二四押韵, 如《串寨调》:
偶句中“彩”字和“开”字押韵母(ai)形成脚韵的规律。
其次是一二四脚韵,这是情歌最普遍存在的押韵形式。如《赶集歌》中思念歌的部分:一二四句分别以“长”“郎”“场”字构成脚韵。最后是全押尾韵,俗称一韵到底。如:
“高”“萧”“叫”“焦”以韵母(ao)一韵到底。情歌没有韵律就显得单调而无味,而有了押韵的歌词,演唱起来变得别具风味。情歌即兴而作,随歌而唱,但又不失韵律,富有音乐性,给予人们精神享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歌词结构
歌词多五言、七言,四句成诗,整齐对称,有一种和谐之美,加之歌词通俗易懂,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1.五言四句式
五言成句,四句成段,被人们称为“四句歌”。它格式简短,内容俱全,中心突出。《水波传情话》中的歌词就毫无掩饰地写出青年女子想要成家的念头:
哥哥话语深,
当菜又当饭。
早日做一家,
免得盼断肠。
2.七言四句式
七言的结构在情歌中数量最多,相对于五言不只是字数增加,而是齐头齐尾且押韵,节奏明朗延长,深受人们喜欢。如《恩恩爱爱过百年》:
只要/妹妹/你不嫌,
哥妹/同建/小花园;
朝夕/相处/真情意,
幸福/生活/比密甜。
3.问答式
情歌多是男女互问互答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也就形成了重叠格式,不仅起到易记易唱的效果,同时又为语言的韵律增强了美感。如《唱个猜子给哥猜》:
女:哪样开花一片金?
男:油菜开花一片金。
哪样生来万年青?
松柏古树万年青。
哪样双飞扇翅膀?
蝴蝶双飞扇翅膀。
哪样水里不分离?
鸳鸯水里不分离。
总八句,四问四答,重叠词在问答中重复地出现,语言的自然美感注入其中。
4.复沓式
复沓和问答式同属重章叠句的类型,只是细节上有所区别,如《你别把心担》中的复沓结构:
亲爱的朋友,心爱的伙伴,花街分别后,夜夜难心安。诺啊嗨!
亲爱的朋友,心爱的伙伴,看着你的信,难咽口中饭。诺啊嗨!
亲爱的朋友,心爱的伙伴,只要做一家,再苦也心甘。诺啊嗨!
反复歌咏,以其抒情。歌词中简单的复沓,情感逐渐升级。
(三)歌词语言
1.衬词运用
衬词原本无内容意义,但在广南壮族情歌的演唱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正歌词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一首歌曲,不仅表现出了鲜明的情感,而且也具有加强歌唱语气的作用,凸显了地方的民族特性。在《板栊与板栗》叙事长诗中,“侬家人的日子啊”“歪呵歪”(壮语,即水牛)“乜呵乜”(壮语,即妈妈)“阿妹呦”“阿哥啊”“阿妈呀”等衬词的运用多为感叹词或是对对方的称呼,听起来十分亲切,同时诗里还保留壮语的元素,叙述壮族青年劳动时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向“歪”倾诉,加深情感。
2.方言用语
壮族情歌在演唱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当地的方言词语,这并不是不懂得使用规范用语,而是用普通话的发音不能体现出壮族情歌中原汁原味的魅力。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加入方言意味着注入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情歌是广南壮族人民用于社交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歌词内容展现壮族人民独特的文化意蕴。如“要是阿妹跟我克,定会把妹放心窝;妹在家中多保重,晚上早睡把门闩”,歌词里“克”是“去”的意思,“闩”在普通话中读(shuān),但在广南壮族情歌中读(xiāo)。广南壮族情歌使用方言用语在对歌中既顺畅又保持当地的原生态文化特色。
3.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指壮族风俗文化。一首情歌的创作离不开壮族人民生活的环境,从歌词演唱中就能体现出壮族的民俗风情,呈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认为山歌最可贵之处在于‘情真’,‘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3]125情歌原本就和山歌有着相互密切的联系,既然无假山歌,那么情歌的叙述也是客观事实。壮族是以“善歌”而著称的民族,歌圩节日极为繁盛,在三月三“勒冒”(壮语,即小伙子)和“勒稍”(壮语,即小姑娘)盛装打扮赶街,在热闹的歌唱活动中就开始“以歌择偶”的习俗。在男女深交之后,定情信物更是不可少,“妹绣帕送歌,包心上一颗;今天我俩定终身,送妹信物做凭证,银镯银链妹收好。这是哥哥一片心,哥呢信物妹收着,没有哪样送给哥,手巾拿给哥擦汗,鞋垫送给哥垫脚”。从以上的歌词印证了广南壮族青年男女存在以歌择偶时送绣帕、手巾、布鞋定情信物的习俗。
(四)修辞手法
1.赋比兴
赋比兴早见于《诗经》。广南壮族情歌赋比兴三者结合运用得非常娴熟,如“爬地火草就地生,一片叶子一条根,哥是根根长得紧,妹是叶子紧连根”。前面是直叙火草一根一叶在地里生长的情景,后面两句是男子把自己比作是树的根,女子好比是叶子,诗中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也没有写出男子如何追求女子的行为,但从紧相随的字眼里,却让我们联想到了两人浓浓的情意,可谓是韵味无穷。“二人撑船游荷塘,水中一对好鸳鸯,都说鸳鸯情意好,哪有我俩情意长。”鸳鸯一直是情侣的爱情象征,更是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誉。歌词里描写了恋人在游湖的过程中,看到鸳鸯而由此想到自身,两人爱情的情意胜过鸳鸯,可见两人的爱情如此情深,进而也让人们发出对美妙爱情的赞叹。赋比兴能使事物达到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的效果。
2.反复
柯杨认为“文人作品需要受众通过‘阅读’去体味,而民歌的受众则是‘聆听’。为了听得真切,段落、句子、词语的重复就成了一种必然现象。所以说,研究口头文学应当从它的特质出发,不能总是用现成的文学理论去套用,否则,就很难揭示口头文学的美学意义和艺术特点”。[4]47反复又叫重复,给人们荡气回肠的感觉,在情歌中广泛地使用。“送哥送到五里坡,再送五里不嫌多,容心再送十把里,筛子关门眼睛多”,简短的四句中出现了四个“送”字,两个“五里坡”表现妹对情哥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绵绵情意。
3.夸张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相思歌和送别歌中得以充分体现,使相思之苦更为浓烈,如“想哥多来挂哥多,请个画匠来画哥,把哥画在围腰上,系起围腰看见哥;妹子想郎望门前,眼泪流了千千万,眼泪落地捡不起,地里庄稼被淹没”。围腰是女子的随身物品,一直是从事劳动、家务的必备品,能想出请画匠画情哥在围腰上,说明女子确实是对情哥无比的思念,以致达到要像围腰一样随身携带。后一段同样是写相思之情,却展现出悲伤的情绪,妹子由于想情哥流的眼泪竟能淹没地里的庄稼,从中可以感受到夸张艺术的运用,恋人之间相思之痛的爆发,由于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让人体会到了相隔两地的情人浓浓的情思。
4.双关
双关的使用让人感觉话里有话,其中暗示着道理。情歌有时会利用谐音或一词多义的方式来表达对情哥情妹的想念,更是想要以此来劝诫对方对爱情的真诚态度。“高山竹子节节高,哥妹交情莫漏风。燕子衔泥嘴要稳,蜘蛛扯丝系肚中。”“丝”即为“思”的谐音,蜘蛛扯丝藏在肚中,我俩的情思放在各自的心中,互相牵挂着对方。而竹子虽长得高而长但是始终是空心的,无真心难以维系恋人之间的感情,所以两人不能让情意随风消失。在“我俩的情丝呦,砍不断来剪不掉!心上的人呦,此时不愿分离也得分离”中的“丝”同样也是用谐音的用法。双关手法的运用含蓄地隐藏了别样的思绪,但又让对方容易理解和联想其中的真意,达到了年轻人表露心意的效果,引起人的深思,唤醒内心的心声,暗含了一定的哲理教育在其中,这也是情歌修辞手法的一大特色。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广南壮族情歌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歌谣从来都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它也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3]125而情歌是壮族人民表达喜怒哀乐、传达彼此好感,用来沟通情感的纽带。它演唱的形式就是就地取材,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真实生活风貌的再现。
(一)源于现实生活的题材
广南壮族情歌是以爱情为主线,但又不脱离劳动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式,山头、树林间或是壮族眼中的“三月三情人节”往往是进行对唱情歌的好时机。歌词选取的意象具体,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以农村青年男女的爱情为背景来进行创作。如《外黑里头白》是描写壮族青年男女平时打趣的情歌:
妹莫嫌哥黑,白的瞧不得。
谷灰拌糯米,外黑里头白。
妹做鞋送哥,哥哥好爬坡。
新鞋穿脚上,不怕石头多。
前面是情哥的自我表述,长期从事农村的劳作,皮肤显得黑那是很正常的,为了让情妹相信人虽长得黑但内心是善良的,是个能值得依托的人,又借以“谷灰拌糯米”的说法来证明。而“谷灰拌糯米”是壮族妇女做棕粑的必经环节,拿谷灰掺到糯米当中使其外黑内白,棕粑变得美味至极。情哥为了让心上人心动,机敏地说出女性最为熟悉的东西。情妹产生了爱慕之情,立马送新鞋给情哥,以防在爬坡时会被石头伤脚。这类题材就是广南壮族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件。“谷灰”“糯米”“鞋”、“坡”“石头”等意象都是壮家人经常接触的生活事物,因此在演唱中,言词虽没有华丽的修饰,却别有一番风味。在大部分的壮族情歌中还会出现“田”“水牛”“柴”等意象,这都是源于广南壮族的现实生活。
(二)真实再现日常人物形象
广南壮族情歌在歌词的演唱中透露出广南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勤劳勇敢、热情奔放、豪爽的性格。一直以来,壮族人民都秉承有话就表达,有客就热情招待的生活原则,从“哥是游山画眉雀,飞到这方只管落。脚踩丫枝稳稳站,话到口中只管说”可以看出他们并无扭扭捏捏、假惺惺之意,而是爽快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壮族情歌中对彼此的称呼中都是“哥、妹”相称,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具有和谐亲切之感。始终以礼待人,符合广南壮族人民的性格。从他们的择偶选择中,也体现出淳朴而现实的生活观,如 “ 一根竹尖弯过墙,情哥想妹手艺好;情哥爱妹手艺好,我爱情哥劳动强”。对于长期依靠劳作而生活的人们,在他们的爱情观中是讲究生产实际的,日常人物形象的塑造总是反映了安家立业之后两人相互依靠共同劳动创造的美好生活。追求实在而不为外表所迷惑,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里的真实个性。
总之,广南壮族情歌为我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创作模式和包容多元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壮族人民集体智慧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深深地植根于广南这片热土中的壮族情歌,其枝繁叶茂,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这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索和研究,从而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而丰厚的民族文化财富。
[1]段宝林,过伟.壮族民间诗律初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
[2]邓国强.广西壮族情歌探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5.
[3]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柯杨.民间歌谣[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杨爱民)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Guangnan Zhuang People’s Loving Songs
HE Guomeng, MENG Liang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Zhuang is a people replacing utterances with songs and exceptionally Guangnan Zhuang people of Nong, Sha and Tu branches. Guangnan Zhuang people improvise colorful loving songs in social practice and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are created in young people’s expressing of love in free loving affairs. The lyrics focus on rhythm, ordered structure, concise words and various embodiment methods. Especially added words and dialects make the loving songs full of ethnic culture atmosphere and display the charm of local culture. In creation, loving songs adopt real life experience, objectively reveal people’s romantic seeking of ideal love, show real local life and cultural conventions and disclose their spiritual world and collective wisdom.
Guangnan; Zhuang people’s loving songs; artistic features
I277.291.8
A
1674 - 9200(2017)02 - 0110 - 05
2016 - 10 - 24
何国梦,女,云南广南人,文山学院人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蒙良杰,男,壮族,云南广南人,文山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该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壮族文化及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