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一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民间艺术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滞后表现和先进表现,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保护与发展策略,为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市场
中原经济区所在地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从远古时期到今天,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的社会变革与朝代更替,作为艺术形式的古代民间装饰品及赏玩品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掉,而是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在新时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掘与保护,重新唤起了对传统民艺的关注。
一、中原古代文艺概况
(一)、中原的书法、美术及民间工艺
1.中原的书法
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产生和展有密切关系,五六千年前伏羲氏画八卦的依据则是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河图洛书,《易·系辞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从考古看,这一时期的孙旗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完整的刻画符号(陶文)。书法艺术逐步形成,其用笔、结构、章法等在金文和其它文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中原的绘画艺术
隋唐盛世,帝都洛阳成为全国画家云集的绘画艺术中心。隋代最著名的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长期奉炀帝之诏在洛阳从事宫廷绘画装饰。唐代杰出画家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在洛阳道观、寺院创作了大量壁画。他在邙山上清宫的墙壁上画《五圣图》,妙绝传神,最为著名。他在洛阳的天宫寺、福先寺、长寿寺、弘道观等处,都有惊人的画作。
3.中原的民间工艺品
(1)洛阳宫灯
至于民间工艺,中原传统手工业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宫灯了。据说宫灯起源于汉代,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带进来的,最初为佛教用品,到隋炀帝时随着这个喜欢排场的家伙在洛阳广布花灯,才逐渐传入民间。建国初期,天安门上的大宫灯据说是中原艺人制作的,也叫洛阳宫灯。大而圆,有盛唐遗韵,气派而华丽,后来人民大会堂的宫灯也由洛阳特制,
(2)中原的民间雕塑
另外中原的民间雕塑也有悠久的历史,最为突出的是墓葬雕塑和宗教雕塑,在全国享有盛名。比较有特色的如:浚县“泥咕咕”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神秘而厚重,原始而瑰丽,古拙而概括,不断地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探源追踪。
(3)中原的唐三彩
另外,在中原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就是洛阳的唐三彩了,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褐、蓝、黑黄、绿、白、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以经过细致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钴、锰、金、铜、铁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熔剂。先将素坯入窑焙烧,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斑驳绚丽而又自然的色彩。
(4)中原的剪纸
中原剪纸之所以广为流传而延绵不绝、经久不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原剪纸和民俗、民风关系联系非常紧密,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民俗艺术,在老百姓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一直到现在大家在四季节令、人情礼仪、婚丧嫁娶、室内装饰、刺绣花样等行为中,大都离不开剪纸艺术的造型。
(二)、中原的乐舞曲艺
(1)宫廷乐舞
洛阳宫廷乐舞可追溯到黄帝、帝喾时期。《山海经》等古籍记载,洛阳青要山为黄帝之“密都”,相传黄帝有乐名《云门》。《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帝喾曾居西亳(即洛阳偃师尸乡沟),他“使鼓人拊鞞鼓,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
(2)西府调
中原是西府调的发源地,中原的豫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流派,最著名的当数马派艺术,马派艺术是以马金风为主的一批洛阳豫剧表演艺术家创立的依据流派之一,马派是豫剧舞台上从地域性流派发展到以艺术家命名的第一个艺术流派。
(3)曲剧
曲剧在清末民初起源于洛阳,因此又叫洛阳曲剧,解放后改称曲剧。曲剧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排名位于前10位,曲劇在中原及周边省份发展快,流传广,文化影响力大,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假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的话,曲剧就是我们中原的瑰宝。
二、中原本土民间艺术的特点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原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就中原民间艺术本身来讲,在其形成过程中,除了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外,还有许多新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中原民间艺术具有历史性。
其次,中原民间艺术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
第三,中原文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第四、中原民间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五、中原民间艺术具有巨大的穿透性和活跃性。
三、中原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民间艺术应该怎么样去带动经济的发展?我的看法是要从中原文艺入手,培植文化文艺产业,大打文化牌,让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让文化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原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着力于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树立文化产业意识。
在第67届法国南锡博览会上,出现了“牡丹”飘香、“三彩”火暴的盛况既是例证。中原的牡丹书画、洛阳三彩、剪纸、年画、泥玩具等工艺品深受法国各界人士的青睐。在此次南锡博览会上,中原的民间工艺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振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事说明,文艺产业是有巨大潜力的,只要独具慧眼,开发到位,一定能产生意想不到效果。
(二)、发展中原民间艺术要抓住中原民间艺术的主体去做文章。
中原民间艺术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艺术范畴的各个方面,如果泛泛地去抓,势必事倍功半。正确的思路是“抓主干,分枝叶”。主干就是中原民间艺术发展的主要线索,主干就是中原民间艺术发展史上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主干就是反映中原民间艺术水平的力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植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为此我们就要在旅游吸引力上下功夫,中原除了发挥“龙、关、白、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的作用以外,要在旅游资源的品味上做文章,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建立中原民间艺术博物馆,推出有轰动效应的精品。
(三)、发展中原民间艺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取胜,以特色立市。
在中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要树立特色就是生命的思想,要打造的文化品牌,就要抓住民间艺术方面的特色。我认为中原地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在文化向经济的传化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发挥中原曲剧的作用。曲剧在清末民初起源于中原名城洛阳,因此又叫洛阳曲剧,解放后改称曲剧。假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的话,曲剧就是我们中原的瑰宝,在实行“文创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曲剧的文化辐射作用,通过来提高中原的文化品味、扩大中原的文化影响。
第二、发挥古典乐舞的作用。中原现存于民间的“十万宫廷乐队”是隋唐宫廷乐舞的“活化石”,应加紧对古乐谱的整理,加紧对接班人的培养,不要让这—“稀有的品种”在我们这一代绝了迹、断了挡。
第三、要重视对具有中原特点的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和开发。一是继续研制开发洛阳三彩的新品种。二是加大对仿古青铜器的开发研制。三是澄泥砚的生产和开发。四是启动中原的艺术市场,加大对民间木版年画的开发力度。
此外,像剪纸、宫灯、刺绣、粘毛猴、印染工艺、饮食工艺、花灯工艺等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几条文化产业链,去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为了用文化塑造城市,要广泛开展以广场文化为主体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生命,鲜明而富有个性,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往往能超越一个城市的历史和规模,使之在对外开放中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