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娥
摘要:“PLC编程及应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重要的教学课程,为了满足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机电专业人才,该课程也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引进一体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PLC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PLC课程也在积极转变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可以全面掌握“PLC编程及应用”课程的重难点,从而在学习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一切所遇到的专业难题。本文也会对“PLC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
一、“PLC编程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PLC教学过程偏重理论化
目前,很多学校在PLC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理论教学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尤其是对于刚接触PLC课程的学生而言,为了研究梯形图、顺序功能图及各种应用指令,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这种偏理论的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对PLC编程及应用的理解极为片面,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象,因为PLC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只是单一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很难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二)PLC实践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PLC产品种类十分繁杂,发展规模也是相当惊人,在实际PLC实践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PLC仿真试验箱或试验台大多是由多功能组合模块所构成,学生在接触这门学科时,很容易对这种课程结构所理解,但相对也会出现很多弊端,首先,实践试验箱功能比较单一,每台试验箱只能进行几项模拟实验,使得学生只能掌握已固定的PLC编程。其次,PLC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不符。由于相关试验箱功能不全面,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也是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发挥教学效果,给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很大阻碍。
二、“PLC编程及應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一)教学内容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PLC编程及应用是当下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其课程特点较为复杂,主要是强电结合弱电、软件结合硬件、元件结合系统、理论结合实践,且教学内容也是各有千秋。该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PLC基本原理、具体程序设计方法以及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等,使学生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为日后发展和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2)构建实效性强的一体化综合课程
1.整合教学内容
PLC编程及应用课程是一门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科,其教学理念一定要遵循必需、够用、适用等三项原则,有效改善以往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弊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如:PLC系统物理模型、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和控制方法等,并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所遇到的专业难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体现PLC编程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低压电器、继电器控制系统等与PLC实践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在课程开始之前,不断复习这些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可以很好的进行梯形图、顺序功能图及各种应用指令的转化和设计。
尽量完善传统教材内容,以课题模块为单元,开展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其通过项目设计活动,来提升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掌握和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边讲解、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的重难点加深印象,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整合课程结构体系
其一,三段式结构。具体是指基础、应用、技能三个教学结构。其中,基础结构,主要包括:PLC编程特点、原理、程序设计、继电器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等知识,该课程结构的整合是为了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兴趣,提高其基础操作能力。应用结构,主要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调试、仿真等知识,该课程结构的整合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印象,充分掌握综合程序的设计,使其对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具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技能结构,主要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控制系统的组态、电气控制外围电路设计安装、系统综合调试等知识,该课程结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学生在该阶段,可以全面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多项专业技能。
其二,六单元结构。具体指将PLC编程及应用课程整合成六个教学单元,即:PLC原理、计数控制、时序控制、位置控制、步进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且每个教学单元中,都含有一个应用实力的课题内容,这些内容必须要确保与教材内容相吻合,教师也可以按每个教学单元的简易程度,来排列先后顺序,尽量由简至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PLC编程和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要想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附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大量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实现PLC一体化教学目标目。
1.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
由于PLC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掌握基本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等专业知识时,有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如:《报警器的控制程序设计》这节课程,教师应先明确教材知识重点,主要研究计数器与定时器的综合应用,其次要向学生讲解报警器控制要求,将其分成两个编程,即:报警器的起动、停止信号的程序设计和报警灯的闪烁程序设计。同时,利用时序图来引导学生分析报警器的系统控制特点,思考其警示灯的运行规律、运行原理、自动切换等专业性知识。另外,还要向学生传授警灯闪烁次数控制设计方法,明确计数输入信号和计数器复位信号的来源,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以启发、讨论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编程设计,并在旁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其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模拟演练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每位学生对PLC编程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尽量采用模拟演练教学方法,秉着讲练结合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通过进行虚拟试验或PLC试验,来学习相关教学内容。如:《运料小车的自动控制》这节课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PLC指令功能、起保停电路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复习让学生讲解出其具体工作原理。其次,结合小车动作的设计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编程方法,自己编写PLC程序和小车运行程序,并认真观察程序编程结果。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编写的运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模拟演练,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由感性学习逐步上升到理性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对PLC编程及应用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也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增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3.采用任务驭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项目驭动”,具体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进行相互融合,从而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其可以自主思考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如:步进梯形指令的应用这节课程,教师可先设计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项目命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成若干小组,并将项目也分成对等的任务模块,最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每个任务模块,即:信息收集、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评价等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后,会对PLC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并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本节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PLC编程及应用”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运用,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使其在日后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我国工业生产做出应尽的贡献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