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富有人文关怀魅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7-06-09 23:10安红霞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安红霞

摘 要: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魅力,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全方位入手,让教育内容在多维度的转换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教育方法在理性和情感的双重认同中既引起共鸣又实现共情,让教育者在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既有魅力又有亲和力。

关键词: 创新 人文关怀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尊重和关心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发挥好这一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魅力,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全方位入手,让教育内容在多维度的转换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教育方法在理性和情感的双重认同中既引起共鸣又实现共情,让教育者在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既有魅力又有亲和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体现人文关怀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教育内容只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适应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我们应当在关注教育内容深度的同时,提升教育内容的温度。

(一)正确把握和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上述内容在教材中是通过抽象的理论表述的,相对枯燥,对学生可能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结合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枯燥的理论转变为生动的讲授。

应当从两方面努力。第一,基本理论的问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理论,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讲了很多年,已缺乏新鲜感。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他们并非透彻地了解理论的深层逻辑。因此,教师要在理论中提炼问题,把问题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努力实现概念之间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第二,热点问题的理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实践性,这个“实践性”并非普通专业课中的理论应用于实验或者设计,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存在张力。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指导实践。现实问题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会使他们产生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理论上的解答,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恰当把握讲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强求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现有水平,注意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有利于学生理解结合起来。“要处理好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中,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然接受价值观教育”[2]。

(二)改变授课中的教学语言。

教学中在讲述理论时要从文本话语向口头话语转换,教材编写多用书面语,注重准确性、规范性,教学更多使用口语,让内容通俗易懂、课堂气氛活泼生动。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等压抑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语言,将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可接受的方式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在温暖中学习知识;教师要善于选用研讨、质疑、辩论会、社会实践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中,提前布置课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设有组长,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题目组织发言和讨论,调动学生课后阅读资料和加深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平等对话,以此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在总结历史和现实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探索和寻求富有人文关怀意蕴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一)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但不一定最新、最炫、最潮,更不能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现在,网络技术已不可避免地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与内容相关的视频播放等,它们有利于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强对抽象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要发挥这些优势,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讲授,配合语言、表情、形体等实现师生的直接交流,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明白,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要获得学生的认同,激发课堂共鸣。只有将不断更新的课件模板、网络软件、视听设备和操作系统,服从服务于教育目标、正确传递教育信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育方法的人文魅力,来自它与教育内容的匹配程度、与教育对象的契合程度,以及教育者对它的掌握程度。如果把教学当作炫技的场合,学生感受的只是技术革新而不是思想共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情感性。

教育方法要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实现师生共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没有比由衷而发的感情更能打动人心的了,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发挥教育者爱的作用,丰富教育方法的情感性。要善于运用情感熏陶与感染、渗透教育、陶冶教育等引导大学生情感、促进大学生共鸣、激发大学生自觉的有效方法,怀着对大学生真挚而深厚的爱做工作,愿意接近和亲近大学生,和大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情感调动大学生的进步热情,充分发挥教育打动人、陶冶人的作用,主动构建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教育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运用触手可及的案例丰富课堂内容,疏导说理时不是颐指气使,而是润物无声,改变单纯的打压、惩罚方式,多用启发、鼓励方式,引导他们克服缺点争取进步。“教育方法的情感性,既能表明態度、引导方向,又不会显得过分严苛和尖锐”[3]。

三、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

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不仅着眼于教育的物理时空维度,更着力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4]。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氛围,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

(一)理解学生是前提。

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包容、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熟知各种新鲜事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观察和了解青年人的言行,要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他们的世界,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期待”[5]。

(二)尊重学生是基础。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立性强,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喜欢自恃清高或刻意保持距离以维护师道尊严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入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少一点责备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宽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正确对待大学生中的不同声音,不能简单视之为不和谐音加以压制,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灌输的做法,找出症结所在,采用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方法,开展平等对话、双向交流与有效沟通,相信他们可以通过主体性的发挥最终强化全面思考、客观分析和正确抉择的能力。

(三)接纳学生是关键。

教育者要坦然面对学生的不完美、不成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接受和包容学生的缺点,调动和保护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真诚地和他们交谈,走进他们的内心,通过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心理需求和心理障碍,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态,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感情面对学生,他们才会敞开心灵跟你分享成长历程、感悟和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到有教无类,不拒绝学生的尖锐问题,不回避学生的敏感话题,不轻慢学生的幼稚想法,引导并见证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2016-12-7.

[2]马骁毅.思政课教学如何遵循“三个规律”[N].中国教育报,2017-2-16(3).

[3]陈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习近平.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9-9.

[5]温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N].中国教育报,2017-2-16(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