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学生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7-06-09 17:14杨雪萍
文教资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班级管理有效性

杨雪萍

摘 要: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当班级成员拥有健全人格时,这个班级将是团结和谐、拥有“正能量”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培养着手,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健全人格 有效性

目前,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的干扰与消极影响等原因,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令教师们倍感艰辛。因此,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健全人格是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备的人格特征。当一个学生有了健全人格时,必将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班级成员,当班级成员都拥有了健全人格时,这个班级将是具有团结和谐、充满“正能量”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的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不仅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还拥有良好的社会性。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实行“民主开放”的领导方式。因为班级的管理方式和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人格。一个独断专横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自尊、自我悦纳、接纳他人等良好人格的学生。而“民主开放”的领导方式主要体现为班主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人性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真情实感的交流、真心真意的相处。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参与式”方式,即教师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启发方式,而不是命令、吆喝等粗暴的方式。

二、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至关重要。有自信心的人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知识、能力,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在自信心方面一般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盲目自信、瞧不起别人,从而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极易妄自菲薄,陷入自卑。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如在班级“争先创优”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同时,通过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等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从而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进而增强与人相处的自信心。

2.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班级管理要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做起,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能以身作则。如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纪律检查、卫生习惯养成及检查、教室桌椅的摆放是否整齐等,大到各种班级活动及校内外大型活动中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通过日常生活中教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言传身教及以此为要求的常抓不懈,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班风,为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奠定基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生毕业以后将要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由于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任务,相比较中小学而言,幼儿园教师要身兼数职,教室卫生需要自己打扫,幼儿一日三餐需要照顾,午休及如厕等生活习惯培养等,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幼儿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缘故,还不具备独立判断能力,而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此时,教师的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若教師自身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同事之间不能和谐相处,又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呢?因此,养成教育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3.坚强意志力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力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上网的方便,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紊乱,特别是自制能力不强、意志薄弱的高职学生,生活中到处经受网络的诱惑。有的学生下课看视频,上课控制不住地看微信、聊天等,给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造成较大的困扰。辅导员及班级管理者,首先要从手机的管理抓起,以此培养学生抗诱惑的意志力。如上课期间除非任课教师允许利用手机传输或者拍摄上课内容,否则不允许玩、看手机;学校公共场所看手机时应以不影响周围其他人员为前提条件;发表网络舆论应遵纪守法、遵守网络道德等。

4.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抗挫折能力弱是这一代孩子性格中的明显不足。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些老师因害怕个别学生出现事故而不敢放开管理,以至于影响整个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教育学生正视挫折,从心理上接受挫折。通过班会讨论、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不可避免。其次,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榜样身上汲取抵抗挫折的力量,学习如何对抗挫折。如从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中了解祖国如何在挫折中发展强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身边的抗挫感人事迹”演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和熏陶。再次,通过构建抵抗挫折的大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意识[1]。如利用班团活动课、心理辅导课进行抗挫折强化教育,在集体活动中澄清模糊认识,利用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在挫折面前表现好的学生公开表扬以示鼓励,同时坚定其他学生抗挫折的信心和斗志。最后,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掌握班级情况,对那些心理品质弱的学生,当他们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或者家庭出现变故时及时追踪关注,必要时可以联合家长和班委或其他学生共同提供支持扶助。

三、学生良好社会性的培养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作为培养祖国公民的主阵地——班级,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避免一味地理论教学和说教,通过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感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得到强化,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注入“正能量”,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2.以感恩和奉献教育为抓手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感恩之心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孩子,尤其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仅采取说教形式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感恩父母”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谈心得等,在交流中深刻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感恩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是不需要老师采取强制性手段的,他们会主动为班集体尽力尽心,这对于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汤姆·圣吉曾经指出:规则的最根本目的是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拥有学术知识或拥有工作技能但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鲜有成就的。“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選择、自主决定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对事情做出选择、对后果进行处理、对纠纷进行调解、和老师学生发展良好的信任关系等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2],从而使他们的健全人格得到全面锻炼,同时使得班级管理和谐而有效。

总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应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切入点和最终落脚点,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林超.技工院校学生抗挫能力培养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9).

[2]原亮.美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11).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班级管理有效性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