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
摘 要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诚信缺失问题已不是个例,其表现主要为:经济方面的骗贷、学业方面的考试作弊、日常生活方面的恶意透支、就业方面的失信现象等,这已严重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诚信缺失 对策研究
1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高职院校学生在诚信方面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同学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相符的。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就业竞争的压力、网络的不良信息的冲击,部分学生身上就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总的看来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诚信学习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然而面对通过考试、拿到奖学金,在考试中作弊现象却非常常见。学生们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岗位,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人抱有侥幸心理。每次期末考试之前,学校都会要求各班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学生们签订诚信承诺书,对考试作弊的处理从严重警告到留校察看不等,但是仍然有人铤而走险,甚至还出现替考、代考的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们在学习方面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就业和工作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1.2 骗助问题较为突出
大学里面专门针对贫困生开设的一个资助项目是国家助学金,其帮困的幅度很大,贫困生库里的同学可以获得贫困生的资格,同时可以申请到国家的经济补助、社会慈善机构的基金补助和专项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是没有资格申请这些项目的。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少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收入证明,骗取贫困生的资格,这样的行为损害了真正需要经济补助的那部分同学的利益,同时也使自己的诚信标准降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在获得助学金的补助后,请客吃饭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部分学生的助学金并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可以说明的是,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和助学金的发放过程和监督程序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必然会引发学生内部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
1.3 就业方面城信缺失现象有所加重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们学会了推销自己、包装自己,但是也出现了包装过度的现象。如篡改成绩、伪造荣誉证书、随意违约、毁约等。
我国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做到诚信的要求,但在少数毕业生中仍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再就业机会面前,学生们把自身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就会出现夸大事实、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甚至出现伪造各种荣誉证书、考试等级证书,杜撰各种实训实习经历。在对学生进行实习跟踪时,发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很严重,甚至出现在一个月之内换了好几家用人单位的情况。生产社会化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是人才的合理流动,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与用人单位的解约应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学生直接违约,说明《合同法》知识的欠缺、法制观念淡薄,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才成本,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
1.4 人际关系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更为广泛和更具有社会性。学生们的独立性很强,有自己的朋友圈,试图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体现在部分学生虚伪、不诚实、责任感缺失、玩弄感情、虚假网络、迷失自我。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有学生说到,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寝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不用诚信去对待彼此,对别人是否诚信的行为,自己也无所谓。这种冷漠主义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学生对于诚信观和价值观缺乏正确的认识,会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作用。这种冷漠的态度会对整个社会诚信价值体系的构建产生不良的影响。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她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下原因,使得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特别是和周围同学的关系处理上,往往表现为表面上和其他同学很亲密,而遇到需要互相借用东西的时候,有的同学动机不纯长期不还,同学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要回。因此,大学生诚信缺失就表现为缺乏责任感,同时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2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外部环境中部分失信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现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攻坚阶段,社会的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的变化。甚至出现“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使得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个人主义、功利主義分不清,不断受到消极影响,迷失方向。政府的公信力也在随着污染环境、钓鱼执法等现象的出现而弱化。
2.2 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目标。我国在中小学设置了思想品德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就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通过不断完善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对于思想品德教育不管在中小学还是在高校,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方面。学生是否诚信和考试成绩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从表面上看,诚信教育的作用看似有,其实并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此外,高职院校诚信建设也存在深度不够,方式落后等问题。所有的高校都倡导学生要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教育的深度和方式而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的因素,还在于对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2.3 家庭環境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诚信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往往只重视成绩、重视结果,忽略了品德和过程的学习。学生们从主观上认为家庭是诚信教育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父母的诚信教育和诚信示范对他们能产生较大影响。而现实的情况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大部分家长关注的重点都是孩子以后的发展,这就转化为对学习成绩的高要求,科科优秀,与此同时对于子女的品德教育家长们只着重强调。还存在本身的诚信意识就比较差的家长,这些因素对高职学生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模式产生了影响。
2.4 个人心理的原因
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也会引起诚信缺失的问题。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个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的消极认知、诚信情感的消极影响、单薄的诚信实践。
3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
3.1 优化社会环境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是十分积极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给传统的诚信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法治环境,诚信建设的基础是法律保障,因此需要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才能使讲诚信者受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必须打造诚信的政府,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的诚信社会态度,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2 优化学校环境
诚信教育应纳入学生教育管理的日常体系,开展全程全员育人。从德育到各科教学,都要渗透着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创建诚实守信的氛围,反复强调违背诚信原则的危害。高校诚信教育的主要方法是理论学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内容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中关于诚信的内容都是理论学习的内容。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线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学校对于考核机制还要做进一步完善,如推行学术诚信、建立诚信考场等,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这样就能将学术抄袭和考试作弊现象大大减少。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还应做出正确的引导。坚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地影响周边的人,营造全社会讲诚实守信用环境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 不断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小的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取代家庭教育,父母在家庭的诚信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是否诚信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诚信是通过父母潜移默化来实现的,父母是和子女最近的人,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态度和人格倾向。
3.4 优化个人内部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素质等内在因素在诚信建设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正确地看待名利、荣辱、是非,积极地对待生活、正确的诚信情感反应,只有在判断力正确的情况下,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做到诚信待人。
总之,诚信教育是学生人格品德培养中的重要内容,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内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将小事做细、细事做微、微事做透,将诚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沈丽.大学生诚信理念缺失与教育对策的想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1).
[2] 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3]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 杨萱.研究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5] 张虹.大学生诚信缺失研究[D].中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