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能由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見所感体会到贾府作为封建大家族代表所具有的富贵豪华,却难以深入领悟小说的主题。根本原因是学生涉猎仅限于课本内容,没有置身原著的文化情境。多次实践后,我得出了置身文化情境,深入理解文本的三个境界。
一、自读作品,初涉内容
小说每个章节各有侧重,又有联系,要理解课本内容,把握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定要置身原著,全面解读小说内容。课文中宝黛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原著楔子“女娲补天” 的神话故事中有说,被贾母视为“命根子”的 “通灵宝玉”本是一块顽石。“木石前盟” 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就有了这般熟悉的感觉。“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宝玉随身佩带,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他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如此看来,如果说本文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完成,那主要反映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要全面把握某个人物形象,就要深入原著,因为有些精神内涵不是凭短短几节课的讲授就能让学生理解的,我更看重深文浅教。这是置身原著的第一境界,至此,学生对原著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专家解说,拓宽视野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百家讲坛《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节目讲解的红楼很有自己的特色,新颖的观点可以让准备读《红楼梦》的人有较强的兴趣阅读原著。刘心武从秦可卿身世之谜入手揭密 “曹家浮沉之谜”,又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政治纠纷为背景,道出了这个封建贵族大家族在看似鼎盛,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的王朝里必然覆灭的必然性,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解说代表了索引派的观点,很多人,尤其是“红学”正统不太认可他的说法,说他对某些问题的解说理由过于牵强。我认为,刘心武的观点确实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但是这种侧重于人物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型和现实背景探究的“新解”也别有一番风味,亦可引发听众的思考,知人论世,拓宽视野。
学生应以细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法来沉淀文化、提高艺术修养为主,作为评点派的领军人物——脂砚斋的批书是不该错过的。《红楼梦》问世以来,书名就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封面上没有作者的名字,有人说这本书是曹雪芹和脂砚斋一起创作的(有观点表示脂砚斋就是作者)。在第一回中脂砚斋将曹雪芹的写作方法归纳为: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岂是普通读者能体会出的?脂砚斋相伴着曹雪芹著书,知道曹家和曹雪芹的很多旧事,所以,不读“脂批”就难解作者写书时的心理。
三、多方探究,小心求证
《林黛玉进贾府》中有很多关于反映封建社会面貌的建筑、饮食、服饰、风俗的描写。以王熙凤的服饰为例,她出场时的服饰装扮令人惊艳,“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教参中对这段服饰描写的理解是:“在服饰方面,作者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王熙凤在贾府可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精明能干,玩弄权术,重视物质享受,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曹雪芹在其性格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然而这身装扮是否就“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呢?
贾宝玉出场时,作者对他的描绘是“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换装后是“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其珍贵华美的细致程度和王熙凤不相上下,身为男孩子的贾宝玉虽不会佩戴过多的珠宝,服饰的精美华贵在荣府却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并没有“贪婪与俗气”之说。
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就差点把“遍身绫罗”的平儿当成是当家大奶奶,却不知道其只是个通房大丫头。贾府是官宦之家,衣着是贾府的门面,因此贾府上下,就连丫头们的服饰也用料讲究,何况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年轻少奶奶?初进贾府的黛玉一路走来,发现“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身为掌有贾府权势的人物,如果王熙凤的装扮朴素,会客时只穿着普通衣裳,不仅不符合事实,也会显得有失身份。
置身原著文化情景如饮甘露,醍醐灌顶,可起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要真正领会文本的精神实质、把握其精髓要义,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最直接、最管用的学习“方法论”。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