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要站在国家治理角度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郑功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只将社会保障看作一般的民生工程或有形的政治工程,不仅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也会影响政府的自身决策,所以现在必须要强调,这个制度是国家治理,基于国家层面,基于国家认同,基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世代福祉。举个例子来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企业负担成本很高,劳动成本高就是社保缴费成本高,要大幅度降低费率,如果不从国家治理视角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就容易将费率高低简单视为区位性的问题、个别群体的利益问题、企业投资者成本问题,这很可能陷入暂时的政策性误区。只有从国家治理视角才能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才能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才能找出当前地区分隔,甚至劳动程度上带有地方责任制的格局。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既不能简单替代,也不是分割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如果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替代,那不可能实现良性循环长期发展的格局;也不是分割关系,在降费时最重要的是结构优化,而不是简单的降费问题,背后不只是社会保障的根本问题,而是市场竞争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能对立起来,我们现在存在的危险,看到有关部门,甚至有关同志主张废掉《劳动合同法》,这是有严重问题的。我们应该在维护均衡的情况下,稳中求进。
从国家视角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挑战,社会保障要跟上新的就业形态。新经济增长正面临着难以自我调解的困境。另外,我认为制度自身最大的不足是制度僵化。比如1994年决定统账结合医保模式,个人账户已经存在一些问题;1995年确立养老保险制度时,缴费满15年就可以领,而欧洲国家是40年才可以领,当年制定重大政策是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保障对象,但是几十年不动,这种僵化既影响公正,又损害制度的可持续性。所以说制度应该要有与时俱进、自我修复的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社会保障要有自我修复的功能,要承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利器,要成为中央政府的权威。只有中央政府才能考虑到统筹地区的协调发展、人民的共享发展。地方政府可以博弈,但没有创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