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敏
摘要:目的:通过对沈阳理工大学2016级学生课堂现状调查,探讨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低头族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利用授课间隙学生集中的机会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分三类:一类上课时不玩手机;二类上课时偶尔玩手机,但自己评估没影响学习;三类上课时经常玩手机,自己评估已经影响学习。结果:一类比例为2.43%,二类比例为15.42%,三类比例为82.15%。结论:大一新生上课时玩手机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学习,应该探讨新的应对策略,改进教学模式及课堂管理模式。
关键词:低头族;调查;应对策略
一、高校低头族现状
为了解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对学习是否有影响,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沈阳理工大学2016级学生中发出调查问卷256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520份。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结果真实可靠。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这和国内其他机构在大学生中调查上课玩手机现象得出的结论比较吻合。新华网记者于2011年在华中师大、中南财经大学等武汉所属的6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千余名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曾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超过一半人是在网上聊天,称课堂太枯燥。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师生,曾就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在省内10所高校抽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玩手机,无心听课。
二、低头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大一新生来看,客观方面:与中学相比大学时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缺乏自学能力及学习主动性。主观方面:新生刚刚摆脱学业重负,脱离了老师及家长的监管,通过高考的选拔来到大学校园,还处于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中,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再加上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大学里也没有中学里周考、月考等频繁的考试及排名压力,同学之间学习上缺乏竞争,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大学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日益普遍。
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大学课堂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学术专业修养,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国现在的高校存在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知识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刻板,与时代脱轨,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虽然大多数老师爱岗敬业,认真备课,努力在高校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与现代网络媒体下的影视剧、小说、游戏等相比,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现在大学课堂学生较多,很多课堂动辄一二百人,教师如果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堂管理;其次是受高校考核机制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上课只是被动完成工作。目前对大多数高校教师而言,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业绩考核,教学任务的考核仅仅是以完成一定的课时数为指标,同时要求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级别、科研到款额的多少,要求论文的篇数、刊物的级别,要求著书立说,这使得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有的老师对课堂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让学生自行学习,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熟视无睹,是造成如今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盛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受罪”,这是许多高校课堂师生面临的现状。
最后,从学校、社会方面来看,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未曾改变,从高考的高压中脱离出来,大学的学习环境明显宽松。考试难度不高,学生往往仅需考前加强复习便可轻松过关,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高中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是在老师严格管理下的被动学习,刚进入大学,尚未完全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在过于宽松几乎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学习环境里,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闲适度日;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和生源素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和现实社会的需求之间也存在脱节,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甚至没有办法和较低文凭的人竞争,让学生看不到希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此外,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社会里,大学校园里的学术氛围不浓,同学之间生活上互相攀比、讲求享乐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学生精神颓废,求知欲差的一个原因。
三、高校课堂低头族现象的改善方法与应对策略
首先,从学生方面着手增强抬头听课的动力。
针对大学生活的新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及未来进行规划,即“提前规划、把握未来”,及时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主动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开始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每门课程内容在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中的重要性。现在大学新生刚刚脱离中学教育,自制力差,想学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欲望。学校在加强对自制力差的学生监督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在参加课外科技、文化、体育等健康有益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的了解,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们存高远之志,才能放下手机,抬头听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课堂管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所有授课教师及辅导员老师都应该强调上课禁用手机;根据心理学“首因效应”理论,如果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明确规定“课堂禁用手机”,会使学生形成对这一现象的集体荣辱观,并在潜意识中进行排斥、自责,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好的课堂环境,使之成为一个学校的校风。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缩小心理距离、淡化师生的对立,尽量做到“知其所知、乐其所乐、言其所言”。在发挥课程特长的同时,设计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对学生具有“开蒙启智”作用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提高授课水平,多实行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从学校、社会层面来看,加强制度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求学大环境。
学校应该制定并完善与学生使用手机相关的规章制度,明令上课时禁用手机。设置手机管理箱或以班级为单位的手机管理袋,课间统一静音保管,下课或课业结束后取回;在被动制度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增加养成教育与自律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对自己行为的掌控力;应该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课程学分考核办法的灵活性。有些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科目让学生选择可以上课、可以自学,只要通过学分考核即可获得学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增强竞争性,课程开始前任课教师可开设公开试讲课,让学生有所选择;课程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学生学后能学以致用;为营造以知为贵、以智为荣的学习氛围,应该经常邀请学有所成、有所建树的校友做学术报告,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也能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之后,课堂上手机泛滥的现象就可以得到遏制,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才能提高,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学有所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會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互联网舆情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LGW201613)阶段成果。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