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摘要: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甲午中日战争》《百家争鸣》《经济大危机》的教学实例为剖析点,阐述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教具营造历史情境,创设特定环境,模拟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言;教具;模拟历史情景;情景体验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着生动感人的故事。作为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爱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教十几载,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教学中注重情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这里仅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浅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人物和人民大众活动的遗迹,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历史老师必须借助丰富的语言、各种教具和创设特定的情境再造历史形象,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语言、教具营造历史情境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历史影音资料,创设影音情境,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既能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课前我翻阅了有关书籍,查找了资料。从电影《甲午风云》中截取了反映战争前奏、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的画面,收集了邓世昌等北洋水师英雄人物的照片和甲午中日战争的战略立体图,把影像、图文有机结合,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营造了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导课时,我先出示刘公岛图片,然后指出:这是位于山东半岛黄海海面的一个小岛,在这个小岛上有一个博物馆,馆内记录着近代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00多年前,追忆那段血泪史。语言、图片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讲邓世昌时,在放完影片《甲午风云》片断后我补充介绍:邓世昌坠海,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他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一个大义凛然、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随即展现在学生面前。讲到日军侵占旅顺时,我结合《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人民》图,充满愤慨地向学生介绍:日军占领旅顺,对市内居民进行四天杀戮,杀害群众2万人,全市幸免于难者仅有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日军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尸体而留下的。语言、图片折射出日军残暴的本性。整节课使用多媒体演示,配上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历史时空间的距离感,使过去的历史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被送回了甲午年间。课堂上他们时不时地发出赞叹、鄙视、惋惜、愤懑声。讲课结束课后,堂上出现了片刻的宁静,同学们似乎还沉浸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同屈辱中的炎黄子孙同呼吸、共命运。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将学生拉回现实,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喜欢上这样的课。”课后,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让学生谈感受。他们发言很踊跃:“邓世昌、丁汝昌真是好样的,可惜生不逢时,生在清朝末年,真是报国无门!”“清政府真是太腐朽了,尤其是慈禧太后,国土沦丧,她还在颐和园斥巨资过六十大寿,清政府真应该被推翻。”“小日本真可恶,两次侵华,残害中国那么多无辜的百姓。”“清政府腐败,日本才敢来侵略我们,现在我们强大了,他们就不敢来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我们国家更强大。”“老师,我们真想到威海的刘公岛看看,你给我们讲讲吧”……从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我感觉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让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更重要的是本节课通过语言、多媒体教具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讲《百家争鸣》一课一课时,讲到孔子的教育成就,我出示了《孔子讲学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能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趣大增,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弟子特别多,有的说,他的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的说,他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也有的说……听着他们的分析,我领略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智慧。课后,学生反馈这节课印象特别深。这一情景体验活动的设计是利用图片资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不仅起到了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特定环境,模拟历史情境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課堂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不再是被迫的思考,而是在扮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并从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
在讲《经济大危机》一课前,我让学生认真看课本、查资料,做到预习充分。我让几名学生扮演经济危机中的工人、农民、资本家,让他们分别讲述经济危机中自己的状况,其他学生充当记者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课上,“工人”、“农民”、“资本家”介绍得绘声绘色。“工人”说:“从1929年开始,我的日子就没好过,我丢掉了工作,没有了生活来源……”“农民”说:“不知什么原因,地里种出来的东西一下子不值钱了,什么也卖不出去,我的日子可怎么过?”“资本家”说:“我们厂子里生产出的东西一下子卖不出去了,该怎么办呢?”台下学生的问题问得恰到好处:“资本家,你厂子里堆下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发发慈悲,送给或者降价卖给那些工人?”“资本家”说:“我可没那么傻,我们的宗旨是利润第一,我宁愿让这些东西烂掉,也不降价卖给那些‘懒鬼!”“资本家”回答得有理有据,俨然一副残忍的形象。在一问一答的情境中,学生似乎回到了1929-1933年,深切体会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的艰辛和资本家的残忍,同时也理解了这场危机的特点。教学目的达到了,重点难点在学生轻松的学习中“不攻自破”。课后学生说:“老师,这样的课我们很喜欢,感觉学得很轻松,印象也比较深”。听后我深感欣慰,学生的认可是对老师最大的奖赏。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能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洞悉不同的历史人物及其动机,深刻地认识社会,尤其是能以形象、有趣、活泼的方式使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此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遇有类似的创设情境课,都不用向他们进行课前布置,就主动看书、查资料,准备在课上一展身手。
改变单一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建立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到了一个“突破口”,后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摸索出更多的“突破口”,采取灵活多样的“兴趣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历史教学胜境,使课堂教学焕发独特的魅力。我真心期待我的学生都能喜欢上历史课,从历史教学中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