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活动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2017-06-08 02:51韩杰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教研活动改进

韩杰

摘要: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教研活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教研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主题等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详细改进教研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研活动;实施现状;改进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学评价、内涵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寻求突破,力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展示自我、交互引领、开阔眼界、资源共享的平台,在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颇受高职院校的青睐,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教研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但在教研活动中,在实效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

笔者以某高职院校2015年各系部教研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系部观摩主题教研活动、参与专题研讨、检查教研活动记录等,对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活动做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某高职院校8系1部共计41个专业,按每个专业每学期平均4次,2个学期共计328次教研活动情况进行统计。

二、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现状及分析

笔者主要对该高职院校教研活动内容、主题、形式等进行汇总、归纳、整理,通过找出教研活动的病症,寻找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支点,提出完善教研活动策略。

(一)教研活动内容繁杂,有效性、创新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从教研活动内容分类中,我们可以得出:常规日常事务性工作占的比重较大,为23.17%;信息化技术应用为23.78%,受到了各教研室的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研讨(21.04%)被大多数教研室纳入到教研活动中;其余的听评课、实践教学、教改科研课题、学生管理、学风建设的比例都不足10%。

从以上数据及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常规教研活动,均围绕教学开展,但还处于表层,部分教研室仍未了解教研活动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常规工作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兴趣和热情,导致教师在教研活动时缺乏参与的内在动力,使教研活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教育教学改革不约而同地被各教研室高度重视起来,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说明各教研室对本专业的后续发展非常重视。但传统教研活动典范的——听评课、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等,所占比例都不足10%,说明目前的教研活动在特色创新、科研引领、教学有效性提高上還需加强。

(二)教研活动主题不鲜明,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不明显

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60.68%的教研活动有主题,但主题不鲜明,大部分是以学院总体发展为纲被动开展,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例很少,也没有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所以,高职院校各教研室要关注专业及教师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凸显专业特色,并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才能成功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未充分调动教师教研活动积极性

图2是教研活动形式的现状调查,开会讨论这种简单枯燥的形式占据了63.71%,基本上都是教师间言语表达,不是积极互动而是被迫无奈参与。体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有社会企业专家参与的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形式都不足10%,这说明,通过交流得出的有价值的经验,缺少实践过程中的有效验证环节,教研活动形式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改进。

三、改进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关注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需求,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教研活动的主体是一线专业教师,教师非常清楚教研活动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一味地顺应学院大政方针的教研活动,无视教师,已经失去了效力。所以,教研活动组织者最好事先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对教育教学数据进行分析等途径,对教师和专业教研室教育教学需求进行了解。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明确目的、提高实效性,充分给予教师参与主题确定的权利,不要等到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以确保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

只有切实解除一线教师的困惑,教师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教研活动才能成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教研活动才有意义。

(二)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成效的有效途径,重视教研活动方式方法的选择,可以使教研活动事半功倍。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首先要密切结合学院和系部教学安排、各专业建设以及教研室自身建设的具体实际,包括专业教师素质状况、不同学期课程的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专业课程的前沿动态等,灵活确定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比如方式上可以选择专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随机性教研、互动式教研、反思式教研、学术研讨式教研等。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观摩教学、参观考察、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更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微信群、QQ群、资源共享、在线交流等形式,突破地域限制,使虚拟教研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另外,还可以在原有学科教研基础上,尝试“走出去”,同兄弟高职院校、教学机构等进行区域内学科教研或跨学科综合性教研,同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校际联合教研,既拓展了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的可持续性。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智力资源,注重专业、科研引领和职业特色

根据目前职业院校教研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主题教研活动不够突出,在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等方面,重视程度不明显,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平台,确立倾向于高职特色的顶层设计主题,并积极争取专业外的资源拓宽教研活动内涵。

因此,在今后的教研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挖掘本校的名师和专家的潜能,从备课、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专家和名师走入教研活动,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多开展特色主题教研活动,要以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要注重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重点强调在专业、科研引领下的实践研究。

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企业专家一起开展教研活动,适当开展专项培训,使教师能够与企业专家直接对话,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比如体现教研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外实践及实训机制的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使教师专业技能有所提高,视野更加开阔。

(四)引入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教研活动开展的实效性验证,一直不被学校管理者重视。因此,有必要及时引入监督评价机制,从教研活动策划开始,到主题确定、活动形式、参加人数、具体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尤其是职业特色体现上,都要设置科学的权重比,使评价内容和考核的指标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并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指导,协助把握教研活动总体方向。同时,对好的教研活动及时表彰和鼓励,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适当时候组织集体观摩等,充分调动各专业教研室的积极性。

教研活动开展得好,教师才能有所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整体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教研活动改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